APP下载

浅谈民族和谐在当代的实现途径

2016-04-14蒙韬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当代影响因素

蒙韬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民族和谐的基本含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和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实现民族和谐的主要途径。指出,要从国家层面促进民族和谐、从社会政治层面促进民族和谐、从民族层面促进民族和谐。

【关键词】 当代;民族和谐;影响因素;实现途径

一、民族和谐的基本含义

所谓和谐就是事物本身或事物与事物之间均衡、协调和有序的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民族和谐是指民族共同体内部及民族共同体与外部不同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是民族自身、民族与民族、民族与社会、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共生。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简述

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处理民族问题的首要原则。马克思指出,民族不分贵贱优劣,各民族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民族都应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这为无产阶级民族平等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也站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国际主义原则的角度阐明了无产阶级民族平等原则。首先,民族平等是民族发展的前提条件。其次,马克思指出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民族特权以及民族歧视才能实现各民族权利的平等。无论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共同缔造者,智慧上无高低之分,都应平等对待。最后,实现民族平等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国际的事业,“既然各国工人的状况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战斗,就应当以各民族的工人兄弟联盟来对抗各民族的资产阶级兄弟联盟”。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在反映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同时揭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经济政治根源以及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和谐的主要因素

1、历史和经济等因素

首先,客观上受限于历史、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等先天因素。民族地区地理区位相对较落后,多数地处边疆或偏远地区,发展经济的先天有利因素明显欠缺;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主要还是从事农牧业生产,其中生产方式落后的地区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历史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少部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下,发展的先天条件落后于其他地区。其次,主观上受到社会环境基础设施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的限制,这也给当地对先进技术、资金的引进,对人才等资源的吸引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2、语言的使用因素

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就像一个符号,象征着整个民族。如果社会环境或者某种政策排斥或者限制了一种民族语言的发展,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这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曾大力倡导民族地区建立自己的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学。但在某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仍不能充分实行。一是缺乏“双语”教师;二是各级学校在教学中没有实现双语对接:在初级教育阶段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到了较高的教育阶段,由于缺少本民族语言支持,除了使用汉语别无选择,这样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的脱节等问题。三是缺乏系统的双语教学体系,也没有高质量的本民族语言各科教材。上述情况普遍存在于藏区和新疆等民族地区并引起当地民族广泛关注。

3、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一方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兴起的一股具有民族分裂性质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对我国边疆民族分裂势力起到某种程度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受跨区域影响,我国民族和谐的稳定局面也受到一部分边境邻国或地区的形势变化和有关政策的冲击。目前,我国有三十多个民族跨区域而居,邻国的政策和形势等很容易对这些民族产生影响。还有一些别有企图的境外势力不时利用宗教等问题煽动我国边境民族以进行有预谋有策划的渗透活动、制造冲突,这也给民族和谐带来潜在威胁。

四、实现当代民族和谐的主要途径

第一,从国家层面促进民族和谐。主权、领土和人口是组成一个国家的基本要素。一个国家存在的合理性根基在于保持其主权、领土和人口完整统一。维护国家统一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最高核心利益,是树立国家权威、保持国民认同、实现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都视为对国家最高核心利益的挑战,对国家法律和人民意志的违背。社会各关系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而使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和重点任务。

我国当前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们要团结、凝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化国家认同感,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使命;强化民族认同感,正确树立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局观,始终把民族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促进各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国家意识,坚决打击一切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和谐的势力;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坚持用先进文化巩固和发展思想文化阵地。

第二,从社会政治层面促进民族和谐。一是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能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平等参与政治活动是少数民族行使各项权利的最基本保证。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应该同等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等政治活动的权利。我国现有法律为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特殊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享有作为这一群体的特殊权益——即民族自治权以及其他特殊权益,同时国家法律也为少数民族提供了权力诉求的合法渠道,这样就确保少数民族参与政治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是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现代民主和法制社会应具备的理性特征。作为一个以人民为政治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把为国家政治的合法运作和维护人民的公平正义保驾护航作为一项长期执行的重要任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治运行的合法性需要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认同和支持。因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为各民族和谐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民族区域实行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是由执政党根据我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关系的现实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原理与国家结构学说设立的重要政治制度,是党执政智慧的凝结,是推进少数民族区域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因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和谐发展事业至关重要。

第三,从民族层面促进民族和谐。首先,要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在我国,少数民族在政治上享有平等权利。但在经济上,民族地区与汉族和内地仍存在较大差距。如果这个差距不被有效缩减,地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将长期存在,也将制约我国的全方位发展。为了全面使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中国梦,务必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力建设祖国,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积极推进民族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在思想上培养和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其次,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我国有史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但由于复杂的民族格局和历史背景等原因,直到近代才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费孝通先生有句话指出了我国民族集体意识萌芽情况:“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而培养民众的国族意识和民族集体意识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在整个过程中,正确地推行积极的民族政策方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国家意识和民族集体意识。因此,要合理推行民族政策以最大力度凝聚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力量建设民族团结新局面,使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得以巩固加强,使各族人民的向心力更加坚定,使民族和谐发展的局面更加持久稳固。

最后,要大力推进先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思想和智慧结晶,是推动各民族发展的依托和内在动力。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传承历史和吸收新事物中不断发展变迁。文化变迁是一个自然渐进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表现为一个民族在自我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自我更新;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坚定地恪守和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政策要以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前提,在少数民族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加强道德建设,营造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和谐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2]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当代影响因素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