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
2016-04-14王丽娥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状。分析了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能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信息全球化使理论宣传工作复杂化;党建方面存在的原因;党员干部主体自身的原因。
【关键词】 党员干部;信仰;缺失
党员干部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坚定地,但也要看到,因为我们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主要是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
1、信仰之迷茫化
思想观念指引人的行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没有一个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党员和干部将会迷失方向。一部分党员干部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但是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存在的阴暗面,精神空虚,愤世嫉俗,看破红尘的极端的心理和行为,开始逃避现实,在遇到精神困惑时,将这种精神关怀寄托于宗教。还有部分党员干部对生老病死等正常生理现象,产生恐惧,相信宿命论、唯心论的观点。有的对于自己掌握的权力地位,没有用在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创建幸福生活,而在祈祷神圣保护升官发财,烧香拜佛、找人算命,出现了不信马列信鬼神的怪象。
2、生活情趣之低俗化
“生活情趣,生活领域,行为和精神,在日常生活和许多其他方面。”什么样的生活和精神追求,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品位和情绪。当前,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与高尚的品行相违背的东西。有的党员干部平日不注重理论学习,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与侵蚀,张口不离黄段子,闭口也是荤笑话。有的党员干部受国内外某些低俗影视娱乐节目的影响,关心和讨论的不是政策而是各种花边新闻、小道消息。部分党员干部贪图虚荣,对生活上的排场、派头很看重,频繁出入各种高档娱乐会,参与各种形式的赌博场所,把追求个人享乐作为生活的目标。
3、道德防线退化
“官德毁而民德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使正义的道德意识、与人为善的人际关系等都受到巨大挑战。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使部分党员干部将追求金钱,权力,地位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考虑有多少钱是一个人的成功的标志,开始收受贿赂,以权谋私,以等价交换原则处理亲情关系。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人生的目的应优先满足感官享受,鄙视辛劳,守法,放弃党性的原则,忽略党纪,生活腐烂。
4、削弱党性的修养
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是不断加强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章。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党员和干部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走马观花,将学习理论作为包装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一些党员和干部忘记了我们党优良的传统和艰苦奋斗作风,摆排场,比阔气,滥发福利,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有的党员干部把自身架在组织之上,把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放在身后,对党组织的管理约束置之不理,利用现行政策和制度的漏洞,搞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5、公仆意识淡化
市场经济会带来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时,部分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利益的天平向自己倾斜,失去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干部官僚思想肆意膨胀,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极度淡漠,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基层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久拖不决。有的党员干部重视自己的政绩,轻百姓的疾苦,乱立项目、作表面文章,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发生了异化,不愿也不敢与群众见面,怕群众“纠缠”, 不用心和群众交流,没有真正作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二、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
1、不能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的分散性导致一些党员和干部集体观念丧失,个人主义膨胀。市场经济开放性和自发性的特征,使得人们都在为自我而奋斗,这种体系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了人们的弱点和缺点,部分党员干部产生了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损公肥私、贪图享受的思想,出现了道德失范、贪污腐败等现象。市场经济的多元性,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主流意识淡化。多元经济带来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促使人们改变单一的信仰取向,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利益观、价值观发生了矛盾与冲突,出现了左右摇摆、不知所措的情形,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最终误入邪教和迷信的歧途而迷失自我,不能自拔。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导致外来思想入侵,使信仰的单一性受到冲击,各种包装精致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搞得意识形态领域沸沸扬扬。
2、信息全球化使理论宣传工作复杂化
从国际方面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信息与科技的优势转化为各种形式与社会主义抢占思想阵地,通过个人利益的价值标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盘剥利己的商业理念、强势的外交政策和超前卫的社会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致使一些党员和干部感觉马克思主义不再盛行,只有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强国,削弱了他们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主流意识。
从国内来看,信息全球化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马克思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宣传工作的当头任务就是首要将理论知识灌输到受教育头脑中,掌握并控制媒体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吸引力,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种宣传方式。一些理论工作者没有批判资本主义,反而批判社会主义,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反而宣传了个人主义。部分党员干部感到思想价值混乱、困惑,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极腐败作为理想信念。
3、党建方面存在的原因
党的自身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员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当前,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弱化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在党员教育培训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不够强。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很多变化和发展。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单一教条式的理论宣讲和学习方式使得部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死记硬背,缺乏科学伦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没有提升,致使一些理论培训课程没有实效性。
在党员管理方式上,有些党组织不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放纵各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侵害、腐蚀党员干部。一些党组织注重工作成效,忽视对党员干部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怀,使他们对党组织的感情日渐冷漠,在邪教和迷信中寄托自己的精神痛楚
4、党员干部主体自身的原因
松懈思想理论学习,使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来规范行为,找不到正确的人生目的,产生思想上的迷茫和行动上的迟疑。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从整体来把握其精神内涵,而部分党员干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基于其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中的贡献将其视为自己的信仰对象,但是却没有紧跟时代,研究最新的理论体系,使得他们对理论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断章取义,没有领会其精神要义。
缺乏实践锻炼,使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宗旨意识淡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色就是实践性。缺乏了实践,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政治观念淡薄,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贯彻不力,工作得过且过,不能体恤民情,不能为群众谋利益。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洞察社会问题,不能正确对待社会转型暴露的问题,造成思想困惑。有些作风浮夸,精神不振,一部分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权力的诱惑,动摇了信仰和理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都损害了党员干部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姜华有.党员干部信仰问题研究[J].理论建设,2013.(3).
[2] 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9.
[3] 黄明哲.关于加强信仰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J].廉政文化研究, 2011(3).
[4] 杨晓光.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思考[J].理论界, 2014(4).
[5] 王政堂.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根源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3(4).
[6] 赵艳肖.略论当代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成因[J].企业导报, 2013(2).
【作者简介】
王丽娥(1984-)女,甘肃定西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