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痛与挣扎
——庐隐笔下女性情感模式解读
2016-04-14郭兴
◎郭兴
苦痛与挣扎
——庐隐笔下女性情感模式解读
◎郭兴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小说家庐隐通过自传性小说塑造了诸多女性人物形象,表现了她们在追逐爱情过程中的苦痛与挣扎,对新女性的姿态与形象进行了展现。本文结合庐隐创作的小说分析了她笔下女性的情感诉求,对庐隐小说的女性情感模式进行了深入解读,希望能为了解作者的创作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庐隐 女性 情感模式
庐隐作为我国“五四运动”时期涌现的著名女作家之一,在为期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现代文学留下了不少经典著作,透过这位女作者的作品,可对那个时代追求人生意义的青年思想进行剖析,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方面,走出传统封建桎梏的新女性如何打破社会与家庭的藩篱,真正活出属于自我的姿态。在庐隐的作品中,有着诸多典型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对她们自立自主姿态的描述,展示了这些新女性的精神世界、情感轨迹与人生追求。透过庐隐女性视角下三类情感类型模式,可以聆听到五四一代觉醒女性苦闷心灵的绝叫。
一、执著灵魂追求的情感模式
执著于灵魂相拥的精神之爱,撇去肉体层面的关系,单纯追求“灵”的相通与契合,是庐隐笔下女性较为独特的情感表现。最典型的代表是《海滨故人》中露莎的情感追求。这个从小历经坎坷、脾气孤僻倔强的女性身上带有庐隐自身较为明显的特色,在如同自传一般的小说中露莎遇到了梓青这个已婚男子,她通过这个男人的论文了解了他的精神世界,两人在精神沟通中逐渐萌发爱情。面对猝不及防的爱情,极富感情的露莎变得生机勃勃,她开始深刻地思考人生到底是什么这个命题,并在哲学课上同先生的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得出了人生不过尔尔这个结论。露莎同庐隐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经历,无论是不被家庭所接受与喜爱的存在,还是总是遭遇不公与坎坷的人生,这些使得露莎在面对这段同已婚男的爱情时显得忧心忡忡。闲言碎语的纷扰、母亲的去世让露莎更为悲观与沉默,这个时候她在梓青的劝解下获得宽慰,并且说出了“我以后的岁月,只是为你而生”这句话,梓青同样感动,但是已婚的身份使得他顾虑重重,二人之间也因俗世的牵绊出现了分明的界限。
露莎无疑是爱梓青的,但是当梓青提出要同妻子离婚时,她则给予了劝诫,无论是对女性身份的悲悯还是对自己原则与良心的坚持,最终选择柏拉图精神恋爱的露莎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追求,并且获得了梓青更为浓烈的爱情。露莎的态度无疑就是庐隐自己的态度,她笔下女主角露莎的婚恋观同自己无疑是相通的,她本人同郭梦良的爱情就是这样一种使君有妇的局面,所以最终她只能选择追求精神之恋来安慰自己,自由的精神生活、精神的相守与心灵的契合是她唯一可以坚持的,这使得她的爱情纯洁高尚,不会受世俗的污染与名利的侵染,从而永远停留在最美丽的时候,保持着最美的姿态。可惜的是,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最终是行不通的,露莎最终还是选择了与梓青结合,结果飘零而去,不知所往的结局只能是悲剧。在《海滨故人》的结尾处,露莎与梓青在海滨建造了一座精庐,可两人却不知所踪,这座房子是两人理想爱情与生活的象征,表达了他们想要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追求,但是现实却是残酷与无奈的,露莎的婚恋观展现了女作家庐隐本人在婚恋上的矛盾、挣扎与诉求。
二、充满矛盾与挣扎的情感模式
庐隐笔下的很多女性形象,在情感追求上都表现为充满矛盾与挣扎,最经典的要属同已婚男性产生恋情的纠葛。庐隐小说中最典型的青年知识女性的情感挣扎与心灵分裂当属小说《象牙戒指》,作者笔下的女主角沁珠是一个受过新思想文化教育的青年知识女性,但是由于不合时宜不合世俗的爱情被迫陷入了无限自我分裂式的苦痛中。原本天真活泼的沁珠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后,遭遇了她人生中的爱情,同青年伍念秋之间的爱情让她原本纯洁的心灵波澜起伏,在相识相恋的过程中,沁珠对这个使君有妇的男人渐渐难以割舍,但是为着自己的原则,她按下苦痛,挥剑斩情丝,与伍只保持着友谊关系。可是男人天性中的占有欲与劣根性使得伍不愿就这样放弃同沁珠之间的爱情,他开始抱怨妻子并想与之离婚,但妻子已经为他孕育两个孩子,他又左右犹豫,结果伍的妻子直接写信要求沁珠离开。沁珠内心是万分委屈的,这使得她再也找不回曾经的快乐,悲伤充满着心灵。如果说遇见伍是沁珠被迫结束曾经天真烂漫少女生活的开端,那么遇见曹先生则是沁珠真正开始陷入心灵挣扎与分裂泥潭的元凶。
原本因为同伍的悲哀无望爱情而矛盾挣扎的沁珠遭遇了体贴入微的曹先生,曹先生多次真情表白,沁珠却因对伍的念念不忘而导致她无法接受一段新的恋情。出于对沁珠的爱情痴迷,最终曹先生选择了离婚,并且因为沁珠的决绝导致旧病复发。在矛盾挣扎中的沁珠最终因为善良,许诺只要他能痊愈就接受他,却在曹先生病愈后食言了。沁珠无所谓的态度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因爱痴迷的曹先生因为病情加重而离开人间。沁珠也因为这一场情伤始终都带着对曹先生的忏悔,哀伤忧郁地活着,她不会再接受其他人的追求与爱情,也无法得到解脱与救赎,最终只能在内心的悲哀挣扎与苦痛中香消玉殒。这正如同沁珠在自己日记中所写的那句话一样,“矛盾而生,矛盾而死”,曾经因为对爱情幻境的追逐她深陷矛盾与苦痛的泥沼,又因为伤损一颗诚挚的心而余生都在矛盾与忏悔中度过,待她年纪轻轻香消玉殒时,矛盾与挣扎已经布满她短暂的人生。《象牙戒指》中的沁珠无疑还带有作者本身人生经历的烙印,沁珠想要摆脱的情感漩涡正是作者自己曾经痛苦挣扎过的情感漩涡,被自我心灵上的条条框框所束缚的灵魂,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矛盾中陷入自我分裂式的挣扎与苦痛。
三、同性同病相怜的情感模式
对父权的抵制,对男权的失望,使庐隐笔下的女主人公眼光常常回眸于同病相怜的姐妹,在相互安慰、相互怜悯中寻求慰藉,表现了“五四”时代觉醒女性的情囧。同性之爱历来作为文学作品中话题度较高的禁忌题材,古往今来不少文学作品都对其进行了描述。庐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涉及女性同性之爱的作家,在自己的小说中对同性之爱进行了精神之恋层次的描述。庐隐笔下的同性之爱摈弃了生理上的倾向性,通过女性逃脱男性父权牢笼、社会藩篱与传统之下心灵与精神的解脱,从而形成精神层次的联盟。庐隐同性之爱的描述受曾经的读书经历影响,她在求学期间结识的王世瑛、陈实秀、程俊英,与她们并称为“四公子”,虽然四人因为时局动乱的关系后来失去了联系,但是年少时候的激情在她的人生情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她在同性之爱的描述上也受到了影响。比如《海滨故人》中露莎的朋友云青、玲玉、宗莹就或多或少带有这几位朋友的影子,被迫同现实妥协的同性之爱,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只能难以抑制的幻灭,这也是为何庐隐在描述同性之爱时始终带有爱的苦闷与无力感的原因。
庐隐笔下女性同性之爱的另一种结盟方式是共同遭受来自男性的欺骗与伤害,对男性失去信心的女子们形成了精神间的同盟,比如《蓝田的忏悔录》中,被何仁、王义欺骗的蓝田最终发现这两个人残酷且狡猾的真面目时,身心都被摧毁,在她分外艰难的这段时间,只有芝姐始终照顾她安慰她,让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宁静,娶了新妻子的何仁,生活却依旧逍遥自在。但是当有一天这位新夫人找到蓝田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她心潮澎湃,想要为女性们开创新纪元的热情是如此迫切,但是却只能叹息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女性们在被男性们伤害与欺骗的过程中形成了精神层次的同盟。同样,在《时代的牺牲者》中,为了丈夫付出一切,最终却因这个男子的卑劣与欺诈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的秀贞,与蓝田一样,在被男性背叛之后,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对藩篱桎梏的挣扎,都体现在了苦闷的同性之爱中,体现了庐隐悲哀苦闷的创作个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庐隐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优秀现代女作家,以个人独特的视角与情感倾向塑造了当代青年知识女性形象,她通过描述这些女性独特的婚恋观展现女性突破传统藩篱的姿态,彰显知识女性追求精神自由与权利平等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洪源,蒋理.纯粹之爱——试论庐隐小说的爱情观念及其成因[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2]马美爱.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论庐隐和石评梅及其笔下女性的恋爱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5).
[3]谢愚.苦闷中的幽怨与抗争——庐隐和丁玲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07).
[4]刘洁.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庐隐婚恋观的形成及意义[J].北方文学(中),2013(05).
[5]李国英,刘志梅.论庐隐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J].天中学刊,1997(04).
(责任编辑 葛星星)
作者简介:(郭兴,男,研究生,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