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出路

2016-04-14周靖毅郑海红

当代教育科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特岗身份农村

● 周靖毅 郑海红

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出路

●周靖毅郑海红

特岗计划实施以来,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但是特岗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值得深思。根据身份认同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结合对某地区特岗教师的实地访谈和观察,归纳出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教学上受挫;归属感低;自我发展受局限;自我评价低。对此,从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中观层面的学校和个人层面的教师都应采取相应措施,帮助特岗教师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

特岗教师;特岗计划;身份认同;困境身份以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特殊位置。[4]总的来说,教师身份认同是指教师自我通过对社会他人、环境对教师角色的看法、反思及判断,以及对社会所规定的教师角色内涵的认知与体验,形成自己对教师这一角色的感知、理解和意义的阐释。[5]而教师在形成并维持一致性的身份认同过程中,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制约,其中个人因素、人际群体或社会关系、政策和制度等都会影响着教师的身份认同。[6]在教育变革中,能否有效地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教师的身份认同与建构程度。教师身份认同为理解教师“如何成为教师,如何看待他们的工作和社会的地位”提供了引导框架,而且,它是教师坚守职业承诺和专业规范的关键,也是决定教师的职业动机、自我效能和工作效率的核心。不仅如此,教师的身份认同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留职意向,以及他们是否或如何寻求专业发展机会。

特岗教师作为农村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样需要树立积极的身份观念。特岗教师工作地点集中在我国偏远贫困地区,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他们面临更为艰难的身份认同困境。社会期望他们拥有奉献意识,扎根农村,而这与特岗教师优越的教育经历、成长环境相冲突,使得他们的社会身份认同出现危机;同时特岗教师大多缺少农村教育的实践性知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感觉束手束脚,进而影响其自我身份认同。总体来说,特岗教师的身份认同包含下述主要问题:1.我能胜任身为一名教师的工作吗?2.我认为自己已经真正属于教

特岗计划迄今为止,已历时十年,累计招聘教师50.2万人,[1]为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该计划一方面为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年轻的活力。这些教师们接受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准备招聘考试中,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现代化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地推行。有调查发现师范类专业的特岗教师占特岗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实施特岗计划后,有县城出现了大量的学生“回流”现象。[2]另一方面,特岗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就业分流的作用,以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对特岗计划的一片叫好声中,我们却忽视了特岗教师的声音。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某地区仅有16.4%的特岗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认可。[3]研究证明教师的身份认同影响他们的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追求,因此帮助特岗教师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身份认同的已有研究入手,结合对特岗教师的实地访谈和观察,分析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进入21世纪教师教育研究的新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从自我身份和社会身份角度探讨教师身份认同。自我身份是对“我是谁”这一涉及生命意义问题的界定,而社会身份是个体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标志,个体从属于一个群体,其需要一个社会师这个群体了吗?3.我未来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4.我为自己身为一名教师感到自豪吗?

二、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

本研究以访谈法为主,收集了有关特岗教师的故事,阐述特岗教师遇到的困境。基于研究的便利性和可得性,选取我国中部地区一个县城里的几名特岗教师为案例。该县城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条件落后,长期以来年轻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生,导致当地的留守儿童问题严重。该地区特岗教师分配的地方大都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不利,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本文从专业胜任、工作环境、未来期望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分析案例教师身份认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上受挫

特岗教师作为一名初任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未进入成熟期时,能否胜任工作及从工作中带来成就感影响其职业认同。[7]初任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有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各种不适应。而对于特岗教师而言,这种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是因为招聘条件相对宽松,师范类专业应届专科生或有教师资格证的本科生即可参加考试,总体上专业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踏入工作岗位后,针对特岗教师的入门指导相对欠缺,导致他们在处理教育和教学事件时缺乏经验,造成教学上受挫。

在我采访的几位特岗教师中,他们不同程度地表达了教学胜任力欠缺的事实,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名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小Y专升本考上了本科院校,在大学学的是物流管理专业,但她在读大学时就给自己准备了两条路:考研和考教师。结果研究生落榜了,她也顺利地考上一名特岗教师,可以说,实现了她心目中的理想。所以对工作充满新鲜感的小Y一心扑到教育教学上,不怕苦不怕累,每天晚上写教案写到11点多。在乡里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成绩名列前茅。但在跟她的交流中,她认为自己的不足还是专业性不强,一踏入学校,就直接登台讲课,没有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在遇到学生顶撞自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迟到等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只能自己“试误式”的学习。

综上所述,特岗教师教学受挫的原因至少有两方面,一是实践性知识缺乏,特岗教师在求学过程中接受的知识以城市文化为依托,服务于城市的发展。乡土文化的缺失或知之甚少,导致他们在应对农村教育的实际问题例如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时,经常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二是新任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匮乏。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先前国家清退的民办教师大量集中在农村学校,导致农村学校教师人数偏少,实行“包班制”教学,这些农村教师本身又很少参加专业培训,结果没有空余时间或能力来帮助特岗教师完成向熟手性、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二)归属感低

特岗教师身份认同困境的另一显著方面是其对所在学校的归属感很低,尽管他们在学校任教,但三年的服务期赋予了他们一种特殊身份,不属于正式教师,但有机会成为正式教师,这样就跟当地教师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隔阂。当地教师大都工作年限较长,地位相对稳定,拥有的话语权较多,支配和掌握着整个学校的发展。而特岗教师不明确的身份,导致他们在学校中处于被支配地位,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有研究表明,特岗教师存在着生活适应性问题:他们往往工作待遇偏低、生活条件较差、人际关系困然、精神孤独空虚。[8]而这种生活适应性问题往往源于他们这种特殊身份。

笔者了解这样一位老师,就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导致她处于一种 “我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这个学校,学校好像也不需要我”的状态。小C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家是外地的,之前也考了当地的学校,但是没考上,无奈选择了来外地教书。她跟我提道,有学校老师说她不合群,但她感觉很委屈。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找不到家的感觉,教学也找不到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小C说她觉得自己在这个学校没有“话语权”,她自己也不确定三年后是否还在这个学校任教,学校的“评优评先”工作也从来没有参与过。小C自身的一种过客心态,加上学校对她也没有更多的期待使得她在学校中处于劣势地位,学校发展听不到她的声音,仿佛是一种潜规则下的默契。

特岗教师归属感低,究其原因还是自身与所在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导致与所在学校不能“粘合”在一起,处于一种游离状态。首先,特岗教师难以融入学校,在于选择特岗教师这份职业时,目的不纯。有调查显示特岗教师的职业动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解决就业问题,而并非完全热爱教师这份职业。[9]这种外在的职业动机需要尽快转化成内在的职业动机,后者才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次,学校给予特岗教师发展的空间不够,有些目光短浅的地区甚至将特岗教师,尤其是外地教师当成“打工仔”,在科目分配上,将本校教师不想教的科目分给特岗教师教,各种人为的不公平,让特岗教师就像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无依无靠。不公平的举动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会使特岗教师产生一种 “习得性无助”,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自我发展受局限

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名师”可以说实现了他心目中的教育理想,特岗教师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职业追求。有调查组专门对特岗教师的职业规划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有78%的人都做了职业规划。[10]这表明特岗教师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持积极态度。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实际任教过程中,特岗教师的未来发展苦难重重。

小Z是一名已经转正的特岗教师,问及以后的发展,她说能有什么发展,就安安分分的在这里教书好了。调去县城教学,没有几万块钱是不可能的。至于评职称,十年内别想了,工作快二十年的教师还没排到呢,小Z认为,条件艰苦、学生难管、工资待遇低下都是特岗教师在转正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说,特岗教师自我发展受局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晋升渠道狭窄。特岗教师在最基层的地方工作,选择留在当地任教的几率比较大。他们初为人师,大都对教学工作投入了十分的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在以村为建制的学校里,特岗教师想获得更高一级的发展,往往会把校内晋升作为奋斗目标。但在实质性利益面前,学校倾向于保护当地教师,因此无论特岗教师个人多努力,大多时候都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职位晋升。另一方面,个人专业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特岗教师的服务期为三年,三年时间已经使他们形成了一套适应于农村学生的教学模式。农村教学随意性、应试性特点明显,即使有能力进入城市学校,落后的教学模式也难以跟得上城市学校的教学要求。

(四)自我评价低

特岗教师的自我评价关系到其专业化发展的程度,自我评价指自己对所从事工作的主观认识。一方面,特岗教师与社会上的参照群体相比,其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低。参照群体主要有医生、公务员等体制内人员。就工资水平进行比较,特岗教师目前人均工资3万元左右,不管吃住,跟其它体制内人员丰厚的福利待遇相差甚远。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这些特岗教师的教育投资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甚至出现了“教育贬值”,经济上的拮据会导致特岗教师产生自卑心理,因而自我评价较低。另一方面,在考核合格的条件下,特岗教师将是新一代农村教师的补充群体,尤其是国家偏远贫困地区引进教师的必要补充渠道。“偏远”“贫困”意味着发展前景不足,有可能重复着当年老教师一本教材教十几年的故事。相比较而言,城市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较多,工作条件更好,有更多机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城乡之间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导致特岗教师对自身能力不信任,无法正确评价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

小M是一名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了当一名特岗教师。刚开始,小M认为特岗教师也是一份值得追求的事业,工作稳定,还有正式编制。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她发现留在大城市的同学,在微信群里关注的都是社会上最前沿的事情,而她却是跟一群农村教师在赶集市,买廉价的东西,观念的落后让她对这份职业的认同度大大降低,心里失落感倍增。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同样需要有志之士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对于特岗教师来说,他们思想先进,行为大胆,应该成为这片热土上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但是现实表明大量特岗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评价较低,感觉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光发热的机会太少,在当地教师占话语权的环境下,他们要么被同化,要么泯灭了个性,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总而言之,特岗教师的身份认同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专业胜任力不足阻碍特岗教师有效教学,导致教学初期经常受挫,严重影响特岗教师的自信心。在日常工作环境中,找不到归属感,特岗教师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在畅谈对未来期望时,特岗教师普遍感觉发展空间有限。主观认识上的不满足,让特岗教师自我评价较低。

三、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能出路

基于以上困境分析,笔者从国家政策、学校和教师个体三个层面探讨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能出路,希望改善特岗教师的实际困境,让特岗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一)国家政策方面:经济扶持与政策完善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特岗计划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国家政策,值得长期实施。当今社会保障性强,教师流动性较大。如何让特岗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引领特岗教师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农村学校也可以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性成果。切实解决特岗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让有意愿服务农村教育的教师认同自己的身份。

首先,薪酬待遇方面,特岗教师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积蓄较少,但又面临着成家这件大事,急需用钱,服务期内地方政府不给发地方津贴的做法,极大地剥夺了年轻人生存的需要。因此,国家层面上,应确保地方政府发放津贴到位,工资待遇上与农村教师基本一致,支持特岗教师在踏入教师行业之初就保持较强的战斗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地位提升了,才能保障特岗教师的社会地位。

其次,进一步完善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培训。特岗教师准入政策较为宽松,而且在教育教学中,针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培训有些流于形式。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规范特岗教师的培训,比如在岗前培训阶段,可以将一些已入编特岗教师的优质课视频放给准教师看,让他们了解针对农村学生,应该如何讲课。已经有不少学者为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出谋划策,让特岗教师更接地气的成长。总之,对特岗教师的培训应该更具体,更可行。

(二)学校层面:转变态度与赋权

学校是特岗教师职业生涯中接触最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挥洒自己的汗水,开创自己的事业。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特岗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上的工作,还要学会处理各种人事关系。针对特岗教师面临的各种不适应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

首先,对待特岗教师群体应该要转变态度,改变以往的做法。特岗教师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他们的到来,能带动整个学校文化氛围的转变。特岗教师的特殊身份,是国家教育发展需要配置的。作为当代农村学校,要学会容纳,排挤或欺负特岗教师的做法,显得幼稚或不成熟。学校应该创设宽松积极的校园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让特岗教师成为有用之才。在实际教学中,学校领导要组织特岗教师跟老教师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农村教育面临着新老接替的境况,特岗教师能否稳稳接住这一棒,就在于新老教师融洽相处的程度如何,彼此是否能就教育事业达成共识。总之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下,农村中小学的学校领导在管理与引导特岗教师的发展上,也需要学习现代化教育理念,才能让特岗教师“心服口服”。

其次,对特岗教师要适当的赋权,赋权指的是学校里要能听到特岗教师的“声音”,不能被“老人”思想埋没。特岗教师相比于以前的乡村教师,唯一优势是在高等教育的洗礼下,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较高,教育理念更为先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学校要适应变革,让特岗教师尽情发挥他们所学,在农村教育的长河中留下他们的宝贵财富。

(三)教师个体层面:端正价值观

走出身份认同困境,最为关键的还是要从特岗教师自身着手。首先,特岗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过客心态,从德行上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不能因为前途未定,工作环境差就消极怠工。农村教育事业是一脉相承,前仆后继的,特岗教师要肩负起农村教育的重担,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主动接纳乡村教育文化,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才华。在更加注重公平、建设美丽乡村的社会背景下,特岗教师要坚信国家对农村教师的关注。比如在福利待遇方面,国家已经落实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专业培训方面,社会有志之士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这是对农村教育的肯定,也将为特岗教师创造越来越舒适的条件。其次,在行动上,特岗教师要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参与学校事务。作为当代青年教师,特岗教师切忌好高骛远,要虚心好学,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立志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利伯曼认为教师发展应该是教师主动的发展,教师应该是一个成人学习者,即教师应该不断对自己的价值和与他人的实践关系进行反思和再评价。[11]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性过程,特岗教师专注于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其身份认同也会更为顺利。

[1]加快建设“四有”教师队伍[N].人民日报,2015-09-10.

[2]张德利,赵准胜.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成效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

[3]廖朝华.西部农村地区特岗教师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以云南省云甸县为例[J].基础教育,2010,(8).

[4]Jean-Claude Deschamps,&Thierry Devos.(1998).Regarding there-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identity and personal identity.In Stephen Worchel,J.,Francisco Morales,Dario Paez,&Jean—Claude De-schamps.(Eds),Social Identity.SAGE Publications.p5.

[5]胡艳.中国当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中的困境研究—基于一位乡村教师的口述历史[J].教师教育研究,2014,(11).

[6]叶菊艳.叙述在教师身份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论上的考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

[7]叶菊艳.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4,(11).

[8]徐继存,宋朝.农村特岗教师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1).

[9]孟宪乐.特岗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长效机制—以对河南省五县116位特岗教师的调查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2,(11).

[10]黎琼锋,吴清丽.农村小学特岗教师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6,(2).

[11]Liberman,A.(1994).Teacher development:commitment and challenge.In Grimmet,T.P.,Neufelt,J.(Eds),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he struggle for authenticity:professional growth and restructuring in the context of change.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p15-16.

(责任编辑:刘君玲)

周靖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郑海红/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冀庄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特岗身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跟踪导练(三)(5)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
互换身份
湖南:推进“升级版”全科特岗计划
湖南的全科特岗计划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