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三大发展” 壮大村级经济
2016-04-14江苏省海门市四甲镇头桥村经济合作社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镇头桥村经济合作社
致力“三大发展” 壮大村级经济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镇头桥村经济合作社
海门市四甲镇头桥村在致力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村级集体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增长。村营收入连年攀升,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村庄环境面貌的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村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也得到增强。
一、吃透精神,借力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扶农的政策给农村、农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如何发挥利用好政策优势借力发展?首先要吃透文件精神。2012年海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出台后,村两委班子进行认真的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结合本村的实际寻求政策的结合点、兴奋点,并将兴奋点放大寻求可操作性。文件规定凡由村或专业合作社领办搭建的钢架大棚,市将另外增加奖补。头桥村有成片土地近3000余亩,能否通过土地流转,借政策扶持之力发展大棚设施栽培,既能解决头桥村由于劳动力充分转移后劳动力年龄老化无力耕田带来的矛盾,又能提高群众的收入,大棚搭建后租金收入除去田租金外还能为村增加一笔不少的经营收入。通过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宣传发动,发村民意见征求表,在掌握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果断决策由村集体投资兴建500亩八米钢架大棚,并作为头桥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破冰之旅。
二、破解难题,善谋发展
资金投入是大棚建设的拦路虎。500亩八米宽的大棚加基础设施投入资金需850万元,建设资金缺口近400万元,村级财力显然无力承担,且风险很大。面对资金压力,有的村干部提出放弃,邻村同行认为是吹牛,根本不可能实现,镇领导也感到不可思议。面对退让声、质疑声,做为带头人的村支书没有轻言放弃,而是更慎重地权衡其中的利弊。多年企业经营经验让他确信,资本运作是破解资金难题的良药,成本控制是减少投入减轻资金压力的良策。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对钢结构制作的熟练技术,详细的测算搭建大棚各种材料的耗材量、单位价格,所需的实际投入。在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中设定最高限价,每平方为23元,仅此一项就比其他搭建单位少支出120万元。
大棚搭建的过程中,土地租金是项目运行中的重大支出,如何使有限的土地搭建出更多的大棚,实现利用率最大化,村里不惜花钱请市测绘公司对田块进行测绘,规划好大棚的定位,不可搭棚的田块和石边均不列入流转土地范围。经搭后统计大棚面积占流转土地面积的84%,比周边70%的利用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多增收15万元。
大棚搭建后建设资金支付困难如何化解?村干部们利用头桥在外能人有乐善好施、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良好传统,登门拜访,争取在外能人在大棚建设免息资金扶持,帮助村建立造血功能,此举得到了在外能人的积极响应,150万的资金如期到账。通过分期支付工程款,大棚承租者的履约保证金,年租金收入盈余等办法,有效地化解了建设资金缺口难题。
大棚如何经营,谋求利益最大化是关键,他们在与承租者谈判中坚持效益至上、稳妥可靠地原则,利益面前不让步,最终与承租者以15年平均亩租金2400元的价格订立了合同,承租者同时支付了几十万的履约保证金。
通过几年来的苦心经营,到2015年底通过大棚租金收入、农副产品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的收入、上级土地流转补贴款已还清了在外能人的借资和大棚搭建工程欠款。在没有动用村级资金的情况下,为村创造了850万的固定资产。以后每年都有50余万元的村营收入,可谓无本生利。农业园区在发展中,既为集体创造了效益,同时为群众的增收带来实惠。据统计,去年一年大棚园区支付群众工资就达250余万元,每亩产生工资性收益5000余元,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
三、创新举措,永续发展
成功倍感欣慰,发展永无止境。在已建现代农业园区平台基础上,头桥村又瞄准了园区的提档升级,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