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校园还给每一个孩子

2016-04-14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编辑张小彩

教育家 2016年4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志愿者绘本

文 | 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方青 编辑 | 张小彩

把校园还给每一个孩子

文 | 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方青 编辑 | 张小彩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环境课程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和努力的。

我校遵循美国教育家诺丁斯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的理论,制定了“培养懂得爱且值得别人爱的孩子”的学校育人目标,提出了“以爱育爱,以德培德”的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想“把校园还给孩子”,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在这里感受被爱,也学会去爱。

建立环境课程资源的认同感

环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顶层策划者一定是老师,但在具体筹划与丰富的过程中,应该由师生共同来参与。校园环境文化的认同不只在于告知,还在于共同体验,要在学校领导与老师、学生的共同推进中达成共识。

环境设计

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服务的肯定是孩子的成长,所以如何在环境设计之初就顺应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成长特点,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我们“爱的教育”主题馆。以著名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为蓝本,展现了一段蜕变的旅程,呈现了孩子们蝴蝶般的校园生活,以及他们毕业后留下的芬芳回忆。主题馆里面看起来似乎摆放凌乱,有绘本,有相册,有班刊,有学生作品集等等,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一切都是宝贝,这里汇聚的是孩子们自己的东西,是一个属于孩子们的空间。给他们一种归属感,他们才会享受在这里的一切。包括主题馆的每一处细节都是有设计的,比如校徽一样的桌椅,而我们的校徽就是蝴蝶,这与主题馆以毛毛虫的故事为出发点是契合的。

活动开展

一个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从设计上要符合孩子的成长特点,而在建设同时也要考虑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融入环境,形成认同。

比如我们“爱的教育”主题墙“家”。设计之初就是简单的白墙,如何让环境和文化融合?于是有了让孩子“认同”的行动:每一个孩子都会在一年级入学的开学典礼时在墙上按下手印。我们希望在孩子入学的那一刻就有一种家的意识,不仅让孩子有一份责任感,更是见证他们的荣誉和希望。

共同参与

我们学校的厕所也有许多绘本故事,每个厕所都有,而且每一个绘本都有特定的寓意。在这个厕所文化的制作过程中,离不开语文组的绘本挑选,美术组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很难理解我们的意图,于是美术组就加班加点做了一个样板间。在最后施工那天,我陪着美术组几位老师在厕所从下午4点放学呆到了晚上11点多。

如果在参与过程中让师生找到他们在校园文化中的印迹,并能展示他们的才华,表达他们的想法,体现他们的价值,这里就不只是一个学校,更像是他们的家。我相信这样的环境文化建设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而不只是一道冷冰冰的风景。

关注环境课程资源的生长性

课程文化论认为,课程不再只是人类经验理性概括的结晶,而是学习者自我适应基础上的文化再生产。课程的学习不是静态的复制、被动的适应,而是动态的生成、主动的建构。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同理,环境课程教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具有生长性。

空间的生长

所谓的生长性,我们并不是原先就设想好的,而更多的是当我们看见了孩子需要才去设计。学校提供的只是设施与场地,或者是半成品,留待后期师生的继续参与。

爱的养护区:学校的植物园,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按季节需要进行盆栽种植。从选种到养护,都由孩子来做主,不再像之前为追求美观而买一些植物摆放,甚至怕被破坏而拒绝孩子进入玩耍,纯粹地追求视觉效果。我们更在意,这个设施后期的生长性,更注重后期的跟进。

学校图书馆:图书馆固然是书籍的主要容纳场所,但与学生有距离感,于是我们设想让整所学校都成为流动的图书馆。孩子课余小憩、课间玩耍,偶尔瞥见自己喜欢的书,驻足,阅读,静思,书触手可及。这样的图书角似乎很多学校都有,摆设多于实际。但我们根据不同区域摆放不同类型的图书,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一年级大厅我们摆放的以符合一年级孩子特点的绘本为主。简单的文字配上精美的图画,这是一年级孩子的最爱。

一个书架放在那里,让每一个孩子都围着那儿转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有一个孩子去看,我们也觉得那是值得的。孩子会慢慢长大,教育要慢慢来,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去成长,需要让他们学会自觉地去做一些事。学校不缺书,缺的是看书的人。

资源的生长

在空间环境的不断生长中,我们对许多软件资源也开始有了新的思考。有了爱的养护区,有了流动图书馆,有了摆在大厅的钢琴,我们也陆续有了一批孩子们自己组建的志愿者队伍。

如在图书管理中,我们把主动权直接交给了孩子。我们将书目的挑选、使用与管理都交给孩子,让书籍得以畅快流动。图书管理员学生志愿者队伍现在全校已经过百人。学校学生志愿者的袖套,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队伍,像绿色是护绿的志愿者,红色是图书管理员,蓝色是环境监察志愿者,紫色是紫色风铃音乐志愿者等等,每个志愿者队伍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有他们自己的职责。

我们十分感谢孩子们能这样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这样的生长性,让整个校园更像是孩子的家。我们不应该去抢占孩子的空间,而是应该去开辟更多属于孩子的空间;我们不是需要去要求他们怎么做,而是应该去想他们想不想要。我们更希望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是孩子自己的自留地,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充实去丰厚。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发现,所谓的校园文化并不是我们现在看见的,因为这只是环境文化,如果只是外在欣赏类的环境文化,那么学校还有他自己的文化吗?如果说一个学校有文化,那肯定是积淀以后显现出来的,而不是建造出来的。我们更想通过这样一个环境课程建设过程,去慢慢积淀一个像“家”一样的校园,真正把校园还给每一个孩子。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志愿者绘本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绘本
绘本
绘本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