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帮文化视阈下江南民间歌谣分类及艺术特征探微
2016-04-14张婷婷孙继华
◎张婷婷 孙继华
基于商帮文化视阈下江南民间歌谣分类及艺术特征探微
◎张婷婷 孙继华
“江南”既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又具有文化空间的含义。商帮文化是地域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综合。江南民谣多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点。本文基于商帮文化对江南民间歌谣的商业精神、分类、艺术特征进行微观的梳理、总结,以期对历史社会的宏观把握有所助益。
商帮文化 白茆山歌 艺术特征
“江南”既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又具有文化空间的含义。据学者考证,“江南”之词始见于春秋时期;唐宋以后,江南吴地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太湖流域周围逐渐聚集起大小城镇和市集。历史学界对“江南”争议颇多,李伯重提出划定“江南地区”的两个标准:地理上的完整性及该地区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和经济水平的接近性。徐茂明撰写的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模糊界定“江南区域”的做法给本文以启发,现将其外延扩展至苏皖南部及浙江全省。商帮是以区域为中心,以业缘、地缘、宗亲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异乡联络的既亲密又松散的自发性商人群体。商帮文化是地域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综合。
一、江南民间歌谣体现的商业精神
徽商文化以吃苦耐劳、“贾而好儒”为基本特征。“贾而好儒”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以业儒入仕为归宿,一是“非儒术无以亢吾宗”,主张“以儒术饰贾事”。素有“徽骆驼”之称的徽商创业艰辛,“盐商木客,珠宝典当;徽州老乡,靠之发家”。男子年少便出家门,在外学习经商,当地流行民谣:“前世不曾修,出生在徽州。年到十三四,便多往外丢。雨伞挑冷饭,背着甩蹓鳅。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学徒苦》中言:“学徒苦,学徒愁;头上戴栗色,背脊驮拳头。三餐白米饭,两个咸鱼头。”徽州被誉为“程朱阙里”和“东南邹鲁”,宗奉朱子学说,同时吸收阳明心学的新儒学价值,奉行诚信、“勤俭”“以义取利”“以利践义”的商业伦理和道德规范。
宁波民谣有:“钻天龙州遍地徽州,还让宁波人奔上前头;山东蛮子、绍兴师爷、福建郎、江西唱班,赚得宁波人铜钱活神仙。”①宁波商帮在明清十大商帮中兴起最晚,却积极适应时代,成为近代转型最成功的一个。龙游商帮崛起于山地丘陵,宁波商帮依靠海洋、地少人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四方行商成为必然选择。山地文化、海洋文化塑造了龙游、宁波商人不畏艰险、勇闯天下、顽强开拓、善于经营的商业精神。儒学之“实学”,浙东学派强调经世致用,“事功本于仁义,仁义达于事功”,“利义并举”。
江南吴地物产丰富,商品经济发达,都市繁华。“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②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明清以来,江南商人敢于冲破思想藩篱,革新求变。历来民间就有重商的传统。如“中国山歌之乡”常熟白茆塘地区地处太湖流域,是地道的江南鱼米之乡,其商贾和手工业自古便十分兴旺,所以白茆山歌中就涌现出了许多反映百姓商业生活的山歌,如《绣娘歌》《织布歌》《织花梭》《卖生姜小偈》《采桑歌》《买布做衣》《摇船歌》《泥水匠》《绣荷包》,还有罗列商品的《出货花名》等。
二、基于商帮文化的江南民间歌谣分类
(一)船歌渔歌
白茆镇地处太湖流域,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是地道的江南鱼米之乡,水域占全区面积的25%。连接太湖和长江的重要河道白茆塘把白茆分为南北两部分,旧时商贾从事长途贩运,水路漫长,就用唱山歌的方式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白茆山歌研究会会长邹养鹤说:“吴歌跟商贸有关的话就是古代的时候,古代的交通工具这里以船为主,在运送商品货物的时候都是用船,行船因为它非常慢,摇船也很慢,路程远就要唱唱山歌,山歌和船运是结合起来的。”
比如《摇船歌》③:
解缆开船撑一撑,艄公便把橹来摇,生丝橹绷摇得寸寸断,撸人头出火水来浇。
又如《张网歌》④:
网船上娘姨苦凄凄,夜夜困块冷平基。日里张鱼拖虾忙,夜里还要捉田鸡。捉着三条臭鳑鲏,一早上市换麦粞。
再如浙江渔歌《钓带鱼》:
奇古奇,奇古奇,带鱼娒钓带鱼,风浪起拔篷起,忙归逝忙归逝,带鱼船使归,你也挑我也挑,一船捡溜精光溜精光。⑤
《老大歌》:
天上北斗高高照,千船万船风篷飘。南洋北海任我走,走遍天涯好居家。
(二)工匠商贩之歌
早在明代中叶便出现士商渗透。由于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转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成年男子面对科举无望的局面和商业利益的巨大诱惑,都自觉选择经商。在江南地区,“吴人以织作为业,即士大夫之家多以纺织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江南自古繁盛,民间历来有重商的传统,商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
《匠工》⑥
讲述人:邵培琦 区域:绩溪
木匠进门有的烧,砖匠进门有得拂,
裁缝进门有得妖。
木匠讨人爱,进门就有配。
裁缝讨人恨,进门要火熥。
砖匠讨人恨,砖头瓦片挑不尽。
《泥水匠》⑦
金蛅落地响当当,个个师傅有名望,会设计来会打样,造好一幢再一幢。泥水匠师傅手段高,手拿线槌轻飘飘,四角兜方多平正,造得楼房刮刮叫。泥水匠师傅真灵巧,好似鲁班亲手造,三星高照正梁上,西池王母献蟠桃。
(三)情歌
男子在外经商,商妇独守秦楼,离愁别恨,情真意切。
《指路谣》(节选)
商妇成亲也不易,且听许村《指路谣》。
城北直上万年桥,过桥新州种菜家。
徐村对过仰坝村,富堨村口九如桥。
富堨过了雨粟庵,凤凰湾上望沙滩。
太尉殿过丰口桥,四角牌楼骑路上。
九湾寺前望跳石,狮子躺在水中央。
杨峰岭上善化亭,青山头过水口庵。
《二十四个“半”》
半闲半坐半堂前,半喜半笑半愁眠。
半碗香茶半身影,半只蜡烛半只圆。
半碗饭,半汤圆,六月一过上半年。
推半门,走半边,走到半路回家转。
推半窗,看半边,雨打三更上半月。
对花镜,梳半边,青纱帐,挂半边。
鸾鸯枕,睡半边,红绫被,盖半边。
夫君啊,一年一去一大半,何样今朝还不还。
《四季探妹》
讲述人:许传成 区域:绩溪
正月里探妹正月正,家家户户哦去看灯。
看灯是假意,看你是真心!
六月里骄阳正当空,俺卖斗笠噢到田塍。
买卖是假意,看你是真心!
八月里探妹八月中,家家团圆呐赏月宫。
赏月是假意,看你是真心!
腊月探妹呀雪里飞,俺卖柴炭到院中,
卖柴卖炭是假意,看你是真心!
(四)茶桑歌
明代后期以来,人们长期从事丝织业和茶叶贸易。桑茶等是江南重要的经济作物,清明前后漫山遍野的采茶人,劳动之余唱一支采茶采桑歌谣,消除疲劳打发时光,如“七月采茶秋风起,赚来茶钿买布机,买起布机织绫罗,织起绫罗做新衣”。
《采茶谣》⑧
讲述人:程光宪 区域:绩溪
正月采茶是新年,二月采茶正逢春,
三月采茶桃花红,四月采茶做茶忙,
五月采茶是端阳,六月采茶茶飘香,
七月采茶秋风凉,八月采茶是中秋,
九月采茶菊花黄,十月采茶小阳春,
十一月采茶雪花飞,十二月采茶又一年。
《姑嫂采桑》⑨
讲述人:章洪俊区域:绩溪
三月天气暖洋洋,姑嫂双双去采桑。
桑园一片绿汪汪,满树桑叶嫩又壮。
梅出桑钩采桑忙,一把一把往里装。
好桑供蚕香滚壮,好蚕结苗苗丝长。
你满篮来我满筐,姑嫂两人比高强。
《采桑歌》⑩
桑园田里一棵桑,
丫子绕绕遮四方,
长根长叶高又高,
采桑娘子在苏杭。
三、江南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区别于北方民歌的热烈奔放、率直坦荡、豪情粗犷、高亢雄壮,江南民谣多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点。
(一)双关
吴歌中多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唱歌者内心情感,引用之物多是江南水乡地产植物,比如“莲”谐音“怜”,有怜惜、怜爱之意,是同音异字的双关语。比如《子夜歌》:“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钢作芙蓉,莲子何能实。侬年不及时,其于作乖离,素不如浮萍,转动春风移。”
(二)比喻和列锦
徽州民谣《庙山情歌》:“我送情哥大门前,木槿花下并肩行。俺俩要做白头鸟,不做木槿一天红。”对送情郎离家远行描写得情真意切,依依不舍,希望像白头鸟耳鬓厮磨,长相守永不分离,不愿做木槿花只红一天,短暂的绽放以后瞬间凋零。另外,对于隐喻的描写也值得关注,比如白茆山歌《白六姐》等私情山歌中,对荷花、莲藕、桃杏、龙蛇等的描写。再如《小贩歌》列出丰富的商品的列锦:正月二月,荸荠甘蔗;三月四月,乌饭印馃 ;五月六月,凉粉西瓜;七月八月,菱角山楂;九月十月,青柴乌炭;十一月十二月,筅帚筷子灯盏架。
(三)重复
民谣中重复是一种有别于文人创作的常用手段,这大体与民谣传播的主体和受众多为市井小民、妇女儿童有一定的关联。比如《摇一橹来扎一绷》:“摇一橹来扎一绷,沿河两岸全是牛车棚,弯角水牛打仔团团转,后斗板取水白洋洋。摇一橹来扎一绷,沿河两岸全是拔秧场,啥人家笃娘娘一双花鞋脱勒秧岸浪,一双白膀下泥浆。”
(四)数字式
数字式就是在歌谣中运用一二三四这样的数字顺序串联形成依次的歌节。比较著名的有表现徽州商妇的歌谣《十送郎》。在徽州歌谣中,此类歌谣比较多,如《五杯酒》《十别》《十条手巾》《十二月采茶》《长工谣》《五更说私情》,再如吴歌白茆山歌:
《十二月绣娘》(11)
正月绣娘自秀房,秀出一对鸳鸯对凤凰;凤凰头浪金狮子,鸳鸯头浪雪落盖浓霜。
二月里绣娘自绣房,绣只白马走长江;姐妹两个商量语,做好鞍子马背浪装。
三月里绣娘自绣房,绣盆桃花在娘房;姐妹两个商量语,再绣一个贩桃郎。
四月里绣娘自绣房,绣盆蚕花在娘房,姐妹两个商量语,再绣一个采桑郎。
五月里绣娘自绣房,绣只花船推下江;张公撑,李公摇,后艄把舵直苗苗。
六月里绣娘自绣房,绣盆荷花在娘房,姐妹两个商量语,再绣一个扑扇郎。
七月里绣娘自绣房,七尺手巾在娘房;门前三尺绣娘用,后底四尺垫银箱。
八月里绣娘自绣房,绣对纱幕在娘房,姐妹两个商量语,再绣一对筛酒郎。
十月里绣娘自绣房,绣条龙被在娘房,姐妹两个商量语,再绣一条凑成双。
十一月里绣娘自绣房,绣媒人领盘到厅堂;要绣廿四双花鞋回盘转,要绣媒人领盘出厅堂。
十二月里绣娘自绣房,绣媒人领轿到东房;姐妹两个哀哀哭,啥年何月再同房。
⑥⑧⑨方静:徽州歌谣,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汪榕培,金煦,王宏,等.吴歌精华[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周正良,陈泳超.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3]沈燕红.海洋文化视野下的浙东渔歌[J].黑河学刊,2015(05).
(责任编辑 王曦)
注释:
①民国《鄞县通志》第4,《文献志》。
②隋书·地理志。
③④⑦⑩(11)江苏省常熟市文化局,江苏省常熟市文化馆,白茆镇人民政府编:《中国白茆山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⑤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般课题(项目编号:16SYB-131)阶段性成果。
张婷婷,硕士,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美学、戏曲;孙继华,硕士,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