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大柴旦镇红柳沟金矿区外围成矿条件分析与找矿远景

2016-04-14王存喜石旭平杜亚斌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柳测区金矿

■王存喜 石旭平 杜亚斌

(青海齐鑫地质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03)

青海省大柴旦镇红柳沟金矿区外围成矿条件分析与找矿远景

■王存喜 石旭平 杜亚斌

(青海齐鑫地质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03)

滩间山金矿的勘查突破,"带"出了一条柴达木盆地-滩间山金矿"金腰带",除滩间山外,近年来青龙沟金矿,沟里地区金矿田、瓦勒根金矿等六个金矿累计探明金资源量430吨,远景可达700吨,有望形成新的国家级黄金基地,目标直指千吨级资源基地。

金 红柳沟 成矿条件

1 矿区地质条件

1.1 地层

本区地层分区属柴达木地层区,柴达木北缘地层分区。

普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b岩组、泥盆纪牦牛山组砾岩段、石炭纪怀头他拉组及第四纪地层。

1.2 构造

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区域构造线总体方向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测区处于区域构造线转折部位,构造方向线表现为北西-近南北-北东向,呈现出膝折状的反“S”型构造特点。由于所处的构造部位较特殊,致使断裂构造彼此关系较复杂,断裂的继承与派生、分枝复合现象较为普遍。测区内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两组。其中,近南北向断裂是红柳沟金矿的主要控矿和储矿构造。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泛,以火山岩为主,侵入岩次之。华力西期的侵入岩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呈北西向;火山岩以加里东期火山熔岩为主,构成区内滩间山群b岩组主体。脉岩有斜长花岗岩脉、石英脉。

1.4 围岩蚀变

普查区围岩蚀变比较普遍,蚀变的规模和强度取决于构造活动的强弱,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

①绿泥石化:是交代角闪石的产物,是测区内最常见的一种蚀变,但在矿体中不甚发育。②硅化:是测区内最主要的蚀变类型之一,蚀变强、分布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穿插关系可分为两期:早期主要表现为“面型”硅化,多呈不规则状集合体或基底分布于安山岩中,致使安山岩变得致密坚硬;晚期则为“线型”硅化,石英粒度较大,在岩石中以细脉状、网状、透镜团块状产出。③黄铁矿化:亦可分为两期:早期黄铁矿化晶体较大(1~5mm),多呈半自形晶、自形晶;晚期黄铁矿化多呈浸染状、细脉状、粒脉状,粒度小于1mm,呈它形晶,常与黄铜矿伴生,与金矿化关系密切。④黄铜矿化:多发育在石英脉中,呈现团块状,有轻微压碎现象。该区中含铜石英脉往往是高品位工业金矿体。

2 矿床特征

普查区内共有11条金矿体。矿体主要分布于普查区北部,矿体倾向在268°-285°,倾角在60°-86°的有M13、M14(M28)、M15、M16、M17、M18、M26、M27、M29九条矿体;矿体倾向在98° -135°的有M19、M20两矿体。矿体走向以近南北走向为主体。在区内11条矿体中以M15号矿体规模最大。

3 矿体特征

本文只对矿区主要的两条矿体进行了简单介绍:

M13矿体:该矿体地表有两个工程控制,矿体长度122米,平均厚度为0.79,矿体平均品位为1.2,其资源量为5.1千克,计算时推测深度在30.5米,矿体倾向288—285°,倾角60—74°。地表探槽中见有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及硅化等,局部地段见有星点状的孔雀石化。矿体产在绿泥斜长角闪片岩与石英脉的接触部位,赋矿岩性为石英脉,该矿体仅在地表进行了控制,深部未进行控制。

4 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

4.1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红柳沟金矿床已知金矿体分布于区域性断裂自北西—南东向→北北西—南南东向转折的反“S”型弧内派生的近南北向断裂构造蚀变带内。规模较大的工业矿体多赋存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下盘。直接容矿岩石有绢云母片岩、糜棱岩、千糜岩和石英脉。矿石结构主要为碎裂结构和糜棱结构;矿石构造以片状构造、流状构造为主。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所有矿体均产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体走向和倾向与控矿断裂方向一致。故红柳沟金矿床属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4.2 控矿因素

(1)地层——金的矿源层。矿体产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b岩组地层中,矿体围岩为绢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片岩等。为一套中基性海相火山岩,是本区岩金成矿的原始矿源层。

(2)岩浆活动驱使矿质活化、迁移,并提供部分矿质叠加富集。测区岩浆岩活动频繁且强烈,并形成空间上呈北西向展布构造岩浆岩带。区内侵入体普遍具有较高的金含量。花岗质糜棱岩、千糜岩为测区主要金矿石,且含铜石英脉可形成高品位矿石。主矿体形成于斜长花岗岩体(脉)的内、外接触带上。所以区内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热能,使岩石中金进一步活化、迁移、富集,而且还为区内的岩金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

(3)断裂构造为流体循环和金的活化迁移及金的矿化富集提供了通道和储存空间。区域性断裂一般规模大,延伸远,波及深度大,是岩浆活动和流体循环的通道,亦是本区岩金成矿的基本条件,它控制着测区内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后期变质改造。区内的金矿(化)体主要产于近南北向的断层破碎蚀变带中,矿体与之有紧密追踪关系。石英脉型金矿体沿构造破碎带展布,多被压碎或形成挤压透镜体,表明区内断裂活动具多期性,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导致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多期的成矿作用和叠加富集的成矿作用,并决定了矿区中矿体形态的复杂性。故近南北向的断层破碎带是区内的控矿构造,也在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5 矿体的分布规律

普查区内已知矿体均分布于南北向断层构造破碎蚀变带中并严格受糜棱岩控制,赋矿地层为滩间山群b岩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片言及石英脉。从测区观察,红柳沟矿区内有一系列的背斜组成,矿体主要富集于背斜的西翼,南翼只有少数的矿脉,所以对测区的南部要加大工作量,查明原因。

6 成矿条件分析与找矿远景

据现有资料及其工作情况与邻矿区地质特征对比分析,该区有益元素有一定的富集趋势,存在局部富集成矿的事实。测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石英脉在测区最为发育,且为测区赋矿岩性之一。

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b岩组地层自身含金量高,加之其内夹多层石英脉体,且构造较为发育,构造的活动为矿物质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及其赋矿空间。总之,测区滩间山岩群B组地层是测区成矿物质来源的提供者。

从区域地质条件分析,测区位于滩间山多金属成矿带上,另外测区一带已经找到了一些中小型的金矿床,因此分析测区有一定的成矿前景,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1]青海省大柴旦红柳沟金矿普查报告 陈智勇 夏明强2004年

F41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99-1

猜你喜欢

红柳测区金矿
亿隆煤业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应用
河北省尚义大青沟测区元素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离太阳最近的树
大漠红柳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复合测区方法
无像控点测区的归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