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党员政党认同构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6-04-14强艺璇四川师范大学成都610068

电大理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党员

强艺璇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610068)



当前党员政党认同构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强艺璇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610068)

提 要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提高党员群体对政党的认同。解决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应对党内、党外的各种挑战,通过党内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以及民主建设,努力探索构建党员群体的政党认同。

关键词国家治理;党员;政党认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探讨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党员群体的政党认同意识的构建,能够有效促进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也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 政党认同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

(1)政党认同的内涵

政党认同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学者坎贝尔(Angus Campbell)1960年在《美国选民》一书中提出的。政党认同指“个体在其所处环境中对重要的群体目标的情感倾向”,是选民“在心理上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或忠诚感”[2]。国内学者认为政党认同是“指个体对政党在政治态度、政治心理和世界观上的归属和忠诚”[3]。可见,国内外学者都偏向于将“政党认同”定义为一种对政党的情感倾向,以及建立在此种心理基础上的行为表达。本文所讲的政党认同主要指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2)构建党员政党认同的价值意义党员的政党认同是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政党认同对政党的社会基础和政策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党员对政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降低,会使得政党的力量受到削弱,民众的认同危机也随之上升。

党员的政党认同对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党员对政党认同的强烈程度是构成其对政治的态度及行为的核心要素。党员强烈的政党认同会影响他们的政治倾向,从而让人们接受现存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相反,拒绝认同政党也就拒绝认同政党的价值观念和规则,政党就很难推进政治社会化。

政党认同对政治稳定产生影响。政党认同会影响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如果对执政党的政党认同降低,它执政合法性也得到削弱,社会将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在我国,如果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就会表现为政党危机和政府危机,而且很容易表现为社会危机。

2 党员政党认同构建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和各国国情都发生巨大变化,这对党员政党认同的构建提出了挑战。

(1)不良政治生态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内也出现很多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部分党员存在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也降低了党员群体对政党的认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员干部存在腐败现象,有些党员干部腐败的金额巨大,这些都会严重损害政党的公众形象。

(2)党内制度不健全

党内法规制度不健全, 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相协调。从严治党的全面贯彻和落实不是自发、凭空进行的, 需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制度体系作为载体, 但目前党内还存在法规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如党内的某些法规制度体系不相衔接、不能配套; 具体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健全; 现存法规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差,流于形式。

(3)多元意识形态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价值观之间交流加强,削弱了各国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凝聚力。思想的多元化,改变了我国民众完全信从单一意识形态教化的状况,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思考和选择,这些必然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4]。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西方价值观与我国价值观之间产生的冲突,使部分党员原有政党认同模糊,有些党员甚至抛弃掉原有的价值认同。同时,在市场经济影响下,越来越多党员更加关注物质利益,崇尚金钱至上,这也可能导致党员理想信念缺失,政党认同感低下。

(4)党员功利型认同的存在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使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越来越功利化,表现在:一是重经济利益,轻视理想信念,部分党员在社会生活中以是否有经济实惠作为做事的目的,没有理想信念意识;二是看重个人利益,轻视集体利益,部分党员在生活中强调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把集体和他人当作自己谋求私利的工具,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危害国家、贪赃枉法;三是重视索取,轻奉献,一些党员干部,帮忙办事必须要收取好处,甚至存在着买官卖官的现象。还有部分党员存在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带有功利性目的,而不是出于对政党本身的认同才加入中国共产党。

(5)党员表面认知和现实实践脱离

部分党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表面认知与现实实践相脱离的现象。通过学校、社会的政治教育、宣传和灌输,大多数党员了解共产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共产党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指导思想等方面内容。但是,有部分党员处于精神信仰空缺状态,尤其是理想信念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甚至有极少数党员参与宗教活动,有宗教信仰。还有部分党员表面遵从社会制度和主流价值观,背地里却对其加以抵制,说假话、大话、空话,空喊口号,形成“言不由衷”的行为习惯。

(6)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

在中国共产党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有些作为公众人物的党员干部,在私下所信奉的价值观与党弘扬的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党性,政治上缺“钙”。

3 党员政党认同意识构建的途径探讨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构建党员政党认同,需大力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关于权力观的教育。“作为社会现代化之根本因素的人的现代化绝非只是少数社会精英分子心态的现代化,而是广大民众的心态的现代化[5]。”强化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和公仆意识,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合理运用权力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党员干部的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权力越大、义务也就越多。培养党员干部有干不好工作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不滥用权力。党员干部还需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对他们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要注重自身的品行、为人民群众作出表率,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思想上要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各种诱惑。各个基层党组织定期可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优秀党员的事迹,发挥优秀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带头作用。

(2)完善党的制度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执政党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党的制度建设状况。这就需要努力加强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首先,制定规范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把权利放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具体的规章制度来管人、管事。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始终坚持由党委来统一领导,各部门权责明确、各负其责。

其次,国家要加强立法。对于《监督法》要加快立法,对于权力制衡的体制模式加以创新,使监督主体履行职能的正当行为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同时,要切实推行地方各级党组织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严格党的组织建设

党所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需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强调将纪律放在前面,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常态,使党内轻处分成为绝大多数,重处分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犯罪的成为极少数。这就要求党内将抓纪律作为工作常态,而不仅仅是办贪污腐败等大案要案,体现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特点。同时,明确了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了党委是抓好全党纪律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主体,重点抓好正面管理和日常行为的规范,纪委承担监督责任,重点抓好执纪监督和惩治问责。同时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丰富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方式,科学确定考核指标,完善考核结果运用的机制。

提高党员的素质,还需要从源头抓起。根据《党章》、《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各基层党组织要熟悉掌握关于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方针、标准条件和方法程序。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条件发展党员,严格考察发展对象,明确其入党动机,杜绝某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中存在的党员发展过程中收取贿赂的现象。对于功利性党员,要加强批判监督,加强其对政党的认同,遇到情况严重者,必要时要果断将其清除出党的队伍。

(4)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党员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党员在关注国家、社会民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政党内部的民主。如果党员的利益和要求长期受到压抑,会逐渐形成信任危机,党员对党的认同也将受到严重削弱。因此,扩大党内民主成为提高党员政党认同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意识,扩大党员参与政党事务的渠道,维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和投诉权。在党的领袖产生、党的纲领政策制定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给党员们提供一个发表意见、建议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倪春纳.交心运动的政治学分析——基于政党认同的视角[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

[2]王小元.从政党认同看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路径[J].理论研究,2011.

[3]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华夏出版社,1987.

[4]王庆兵.试析政党认同的功能与构建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2004.

[5]李云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

[6]唐魁玉,张妍.社会变迁理论视野下的人民生活:以30年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变迁为中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

[7]柴宝勇.论十八大报告中的执政党建设——以政党认同理论为分析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

[8]蒋妍.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兴安)

中图分类号:D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319(2016)02-00070-02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