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6-04-14张晓良刘思维赵红

地球 2016年2期
关键词:防灾吉林省气象

■张晓良 刘思维 赵红

(吉林省永吉县气象局 吉林132200)

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晓良 刘思维 赵红

(吉林省永吉县气象局 吉林132200)

本文概括了人工影响天气吉林省的发展现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简析了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发展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全省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近年来随着气象灾害天气天数的增加,已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为了促进农业高产丰产,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日渐应用广泛。而且该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学和技术基础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1 人工影响天气在吉林省的发展现状

1.1有效的抵御了气象灾害

吉林省地处中纬度气候脆弱区,自然灾害频发,尤以干旱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威胁最为严重。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50年以来,吉林省始终把为"三农"服务作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点内容,坚持面向社会需求,从传统的以防灾减灾为主逐步向有效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转变;从以往的春耕保苗服务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并举转变;从临时应急抗旱向主动防御干旱转变;由以往季节性作业向全年常态性作业转变,保障了吉林省农业生产。

1.2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成效

近年来,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善于抓住一切有利天气时机,开展飞机、高炮、火箭立体式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作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雹灾造成的损失。仅2004年至2011年,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66架次,飞行760小时;实施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约86.9亿立方米;防雹作业发射火箭弹1100枚,高炮炮弹164796发,为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获得大丰收,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为2011年实现粮食产量突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人工增雨扑灭森林(草场)火灾、人工消雾保障机场开放、人工消雨保障重大节日活动等方面也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3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

建设天气雷达、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升级完善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生态环境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完成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地面标准化作业站建设和基层气象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2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趋势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前首要的问题是在开展人工影响作业工作的同时,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不断加强对天气变化规律的认识,同时发展新的探测和作业手段,使人工影响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1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云降水学是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基础,深入认识作业地区云雾降水的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是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概念模型确定有效催化方法和作业方案的科学基础。除野外观测试验和数值模拟外,室内实验是认识云降水的微物理过程的主要手段,也是研制和检测高效催化剂的主要手段,应予重视。

2.2加强技术开发研究

深化气象改革、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拓展公共气象服务、推进东北区域人影工程建设、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健全生态气象监测预警体系等6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效果制定一整套效果检验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各地具体情况,选优集合形成先进实用的成套优化技术,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3科学示范试验和基地建设

只有通过有科学设计的、长期稳定的科学示范试验才能对效果作出可靠的科学评估,对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科学的检验,对当地云降水的结构规律有深入系统的认识,才能使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逐项地转化为效益可靠的业务或产业。为了进行科学示范试验必须选择需求迫切、云雾降水条件好的地区,按科学布局,建立监测、作业、通信系统和网络,形成高水平的科学试验基地。

2.4服务领域的开拓

人工影响天气的服务潜力很大,需要进一步开拓。目前人工增雨在技术上已近成熟,在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冬小麦安全越冬;清除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扑灭森林和草场火灾;结合飞播造草造林保护林业生态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外,防雹技术、人工消雾、人工消雨、人工削弱暴雨对于吉林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社会呼声也很高,但因难度很大,均需进一步业务化。

3 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增强各部门责任意识

各级部门应当把抗灾救灾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增强防灾抗灾意识,进一步加大防灾抗灾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要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和经费的投入,从经费上和人员配备上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支持。

3.2确保作业规范安全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本着“安全、科学、高效”的原则,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作业安全保障机制。继续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作业设备的管理,严格操作程序和作业期间的空域申报,坚决杜绝未经空域管制部门批准的擅自作业状况,更不允许无视安全盲目作业的情况发生,保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及时、安全、有效。

4 结束语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是一项发展中的、具有巨大潜力的科学技术。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安全保障、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赵钢,周长征,姜永征.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 [J].现代农业科技,2010,(8).

[2]康凤琴.人工影响天气展望 [J].干旱气象,2001(1).

[3]陈文新,熊孝锋.对人工局部影响天气问题的探讨 [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

P48[文献码]B

1000-405X(2016)-2-365-1

猜你喜欢

防灾吉林省气象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气象树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