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6-04-14朱凯丹高莲凤姚玉镯栗业任高飞

地球 2016年2期
关键词:整理土地规划

■朱凯丹高莲凤姚玉镯栗业任高飞

(1河北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河北唐山063009;2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河北唐山063009)

土地整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朱凯丹1高莲凤2姚玉镯1栗业1任高飞1

(1河北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河北唐山063009;2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河北唐山063009)

分别从农用地整理与开发复垦两方面分析了土地整理的内容,并简要概括了土地整理开展的形式。重点从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三方面探讨土地整理活动对环境以及相关生态过程带来的影响。

土地整理整理内容生态环境

1 土地整理的内容及运作方式

1.1土地整理的内容

土地整理主要是针对农用耕地来进行的,以改善农用地使用条件为目的。开展过程中会对农村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包括耕种用地、道路水利系统进行整治规划,原有格局会被打破。重新建立成更符合农村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农用地整理范围内,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农田的划分,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全面落实,土地划分更为精细,整理这部分用地时会涉及到个人利益,因此要做好前期规划工作。林区也在农用地中占据很大比重,既要满足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使用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林区种植面积能否达到规定量。大面积零星的农用地在种植过程中很难全部利用,经过整理规划后可以实现集中种植,林区也被统一规划,水利灌溉系统更合理,为农业生产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土地整理过程中会将荒地进行利用,在原有规划体系中这部分土地并没有得到利用,但随着地方建设发展对土地使用需求逐渐增大,土地开发速度也逐渐加快。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可以将闲置土地规划使用,修建公共基础设施。最常见的复垦形式是在荒山荒地中种植农作物,或者用来植树造林。荒山多数是废弃的矿区,城市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一部分荒地,经过整理利用后不但节省了土地,更美化了市区环境。

1.2土地整理的运营方式

进行土地整理时,首先要确定的是土地使用方向,规定合理的开发范围。其次是制定正确的整理计划,将原有土地使用形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促使问题产生的原因。除此之外,还要明确监管部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一旦整理过程中与预期计划产生差异,群众可以向管理部门反映情况。以避免土地整理引发其他环境问题。

2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

2.1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设施规划也在土地整理范围内,这部分工程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原有的供水渠道发生改变,原有水流区域附近已经形成了物种丰富的生态环境,周围植被生长茂盛。规划规程中原有流域改变,周围生态平衡必然也会被打破,流经区域内会出现河道干涸的现象,人工修筑的基础设施也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短时间内生态平衡很难恢复。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便捷,减少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损耗,但水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也受到了影响。传统的农田灌溉方法是利用天然河流来进行,河床也是泥土材质的,大量微生物与鱼类生活在水中。土地整理后的水利设施是使用混凝土材质修筑的,有效防止水渗透流走,达到灌溉区域的距离也有明显缩减。但水中的生物却很难继续存活,对周边的植物也不能起到滋养作用。

2.2对植被及相关生态过程的影响

最明显的影响是对植物造成的破坏。土地整理会对地区重新规划,人工建设一些基础服务设施,以此来提升生产生活质量。利于农村合并,土地集中管理,是农村土地整理常用的方法,将临近的村庄合并在一起,节省出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农作物与树木。涉及到动迁与重新建设,草原被占用后植物种类也随之减少,最明显的是对树木森林的破坏。森林中含有丰富的物种,属于生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砍伐重新规划种植,需要很长的生长周期才能恢复原貌。在此期间内风沙得不到遮挡,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也缺乏包括措施,土壤在风沙侵蚀下营养成分逐渐流程,出现荒漠化的情况。此类问题是因整理规划速度过快,没有考虑自然环境的容纳量,使生态过程受到影响。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逐渐恶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对土壤及相关生态过程的影响

荒地重新利用时也出现此类影响。植被受到破坏后土壤直接裸露在外面,得不到有效保护,含有营养物质的量也会逐渐减少,渐渐沙漠化。一旦土壤向沙漠化发展很难再种植植物,农业生产也不能正常进行。除此之外,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施加的化学肥料也对土壤生态过程造成了影响。长时间施加肥料使土壤变得坚硬,碱性物质含量增高,土壤中的微生物不能继续生存,死亡后农作物生长缓慢,为提升作物产量,会加大肥料施加的量,形成了恶性循环。土壤受到影响后会带来很多间接阻碍,土地整理规划方案也很难继续实施。

2.4对大气及相关生态过程的影响

最后是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与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中存在的影响问题共同表现出来。通过改变水文结构、地形地貌等间接方式表现出来。主要反映在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局地小气候过程及区域大气质量状况等方面。前者如荒地开垦、林地砍伐、草地过牧等导致地表裸露,从而造成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TSP)的浓度增加;后者如农田防护林带网的建设,不仅可防风固沙和改善农田小气候,还会通过涵养水分、净化空气等改善农田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3 结语

土地整理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开发活动,往往涉及较大的地域和众多人口,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同时这种区域开发活动又往往会彻底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组成与格局、建立起新的地域生态系统。因此,土地整理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以往单项工程或以单因子分析为主的多目标区域开发活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有很大不同,不仅要特别关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还需充分认识土地整理活动对各种生态过程及其累积效应的影响。

[1]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王国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农业工程学报,2011(05).

[2]申晓强,刘志斌,朱志宇.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07).

[3]乔庆伟,许庆福,王增如.国外土地整治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J].山东国土资源.2012 (10).

[4]徐翠兰,朱成立.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5]刘世梁,杨珏婕,安晨,邱扬,王军.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 [J].生态学杂志.2012(03).

X171.1[文献码]B

1000-405X(2016)-2-317-1

猜你喜欢

整理土地规划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迎接“十三五”规划
分土地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