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6-04-14陈新颖

大众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芳香园艺疗法

陈新颖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植物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新颖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植物有森林树木、盆景花草、园艺花卉等,对人的心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植物色彩、植物芳香、植物景观环境、植物园艺操作四个方面阐述了植物对人的感知觉、情绪情感、心理状态、福祉等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植物色彩;植物芳香;植物景观环境;植物园艺操作;心理

河海湖泊、花草树木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这些赠予不仅能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还可以满足人类的多种精神需求。人类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发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氧份和养料外,它还一直在守护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它的色彩、它的芳香、它所组成的景观环境以及人类与它的互动,都对人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研究植物对人的心理影响,有助于通过植物的合理利用来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增强人的幸福感。

1 植物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调查测算,1公顷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 1t,放出氧730 kg,同时还会有大量负离子存在(戈力,2002)。所以,当人们处在森林或草地等绿色环境中时,通常会感到空气清新、全身放松、心情舒畅,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绿色对人体神经系统、视网膜组织的刺激恰到好处,能消除疲劳、减慢血流、松弛神经,改善机体机能(林玉莲等,2006)。

1.1 对感知觉的影响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知觉,红、橙、黄色让人感到温暖,而紫色和蓝色让人有种寒冷的感觉(朗德森等,2010)。朱慧等(2008)通过实验证明,当人眼注视不同色彩时,出现不同的皮肤效应和脑电反应,说明色彩对人的呼吸、脉搏及脑电波等有一定的影响。同样,植物通过其叶和花的色彩也能对人的感知觉形成影响,红色系植物如美国红枫、红花植物一品红等,使人感觉到热烈、兴奋和喜庆;绿色系植物如常绿叶植物龟背竹、苏铁、绿萝等,让人感受到平和、充实和希望。

国内外学者在植物色彩对感知觉的影响方面已做了不少探索和研究。李霞等(2013)研究了 218名大学生对植物景观色彩引起的心理效应,发现绿色让人感到安全、宁静,红色给人热情、活泼和温暖的感受,黄色使人觉得光明、指引和愉悦,紫色和粉色会让人体验到神秘浪漫,而橙色能增进人的食欲。Saito(1996)调查研究表明进行室内装饰时用康乃聲、菊花和较少见的蓝色品种月季花,能让人精力集中。Kaufman 等(2004)发现不同颜色的树冠可以让人感到平静,而绿色树冠最能使人有平静和放松的感觉。韩国建国大学生命环境学院教授孙基哲(2007)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室内空间适当地摆放自己喜欢的植物,能够给人以积极、明亮、安定的感受,还能提高生命活力;另一项研究还发现在植物的视觉刺激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典型异常部位开始好转起来。

1.2 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植物色彩在影响人的感知觉的同时,带给人们色彩联想,

也带给人们情绪情感的体验,许多研究发现在室内户外种植合适的植物可以帮助人释放压力、缓解疲劳、抑制烦躁、控制情绪、调整和改善人体的身心状态。贾雪晴(2012)用问卷调查和脑电波测量的方法研究了园林植物色彩的心理反应,结果表明,园林植物色彩中红色对大脑的刺激强烈程度最大,之后依次是黄色和白色、蓝色和绿色;而园林植物色彩中绿色最能让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韩国的孙基哲(2007)发现室内植物的绿色能活化大脑的顶叶和激发颞叶,顶叶主管各种感觉信息并综合成像,而颞叶负责语言、记忆、情绪等功能。他还分析了人们对办公环境的评价,发现有植物的环境比没有植物的更能令人心情愉快。Kaplan(1993)的一项研究表明,处在包含有绿色元素工作环境中的工人,对工作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耐心,更少的挫折感,提高了工作热情,有较少的健康问题。而Chang等(2005)通过研究发现,没有自然景观和室内植物与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高焦虑和紧张存在相关。Adachi(2002)则对植物花色对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黄色花能让人的心情愉快,而蓝色花则使人心情平静。

2 植物芳香对人的心理影响

许多植物都有其独特的芳香,这些不同种类的芳香不仅愉悦着人的嗅觉,也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我国传统中医在利用植物芳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便记载有“芳草”类、“香木”类共 91种,还介绍了涂法、吹法、浴法等使用方法(杜建,2003)。植物精油是一种在常温下可挥发的油状液体,存在于植物的花、叶、枝、根、皮和果实中,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国内外研究者通过使用精油探察植物芳香对人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利用精油的芳香疗法对于缓解压力和抑郁,减轻不安和焦虑都有功效,精油能增强免疫系统,促进学习、记忆、注意等认知功能,还可以使人放松,对消除疲劳和调节失眠也有一定效果(Buckle,2001;王群红,2001)。

2.1 对不良情绪的改善

植物芳香可以有效地改善人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使人放松。潘晓岚(2009)使用复合配方精油对30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配方精油嗅闻能有效平缓志愿者血压,促进其心态平静;能提高志愿者的睡眠质量,有效缓解其焦虑状态,调整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赵燕琳(2012)通过主客观两种评定方法对68名被者进行实验,对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析后,结果表明,嗅吸精油前后被试在抑郁、焦虑、恐怖等9个维度都有显著差异(P<0.01)。翟秀丽(2012)在研究中发现,薰衣草精油和甜橙精油能够改善被试的抑郁情绪、舒缓心情和缓解学习压力。人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身体所发出的信号节奏并不是机械地固定于某一频率,而是时紧时缓的,与1 /f摇摆曲线相符,日本有实验表明,当人疲劳时,与不吸入香气对比,吸入宜人的香气时α脑波可较早地恢复到1 /f摆动状态(洪蓉等,2001)。

2.2 对心理状态的调节

近年来,利用植物芳香的芳香疗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和实践,使更多人享受到植物芳香带来的心理愉悦。赵燕琳(2012)通过脑电测试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嗅吸两种不同配方的香柠檬精油后,受试者的α波和β波均增高,其中嗅吸香柠檬复方精油组,受试者的β波升高显著(P<0.01),说明香柠檬精油对缓解脑力疲劳、提振精神有一定的功效。刘洋(2014)将芳香疗法引入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对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发现芳香疗法能有效缓解运动员赛前的焦虑和睡眠障碍,对运动员赛后的生理恢复、伤病愈合和心理状态调整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梅珊珊等(2014)研究发现分娩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会产生明显影响,而芳香疗法联合产后康复按摩能明显改善产妇的产褥期心理状态。

3 植物景观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对清新空气的标准界定值是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 1000~1500个,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0000个/立方厘米时,能起到防病治病效果,而植物是产生“负氧离子”的源泉,在高山森林和绿化带周围区域负氧离子通常浓度较高,(柏方敏,2011)。所以,人在有植物的环境中会感到舒适和心情舒畅,国外有研究表明,在拥挤的城市中,小小的自然元素便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短暂的认知休憩,从而促进大脑功能(Berman et al.,2008)

3.1 对紧张和压力的缓解

包含着植物要素的森林、湿地等绿色环境对人的健康起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人在有植被、水和全景景观的地方积极情绪更多(Rappe,2005)。李法红等(2008)在室外果园内,以盛花季节的苹果树为观赏对象,定量研究了叶子和花朵的观赏对人体脑波的影响,论证了室外果园赏花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心情平静、精神放松、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日本森林医学研究会会长Li Qing等(2008)通过实验证明,在植物繁茂的森林中体验“森林浴”可以缓解紧张和压力,还能提高抗癌能力。充分利用森林植物环境和林产品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的森林疗法,可以缓和心理紧张,增加活力,对强迫症、不安症、更年期障碍、惊悸等精神压力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南海龙等,2013)。

3.2 对心理的疗愈功能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植物的自然场景能唤起积极情绪,提升认知功能,促进心理疲劳的恢复,还能使那些短期和慢性的心理疾病得到一定的缓解(Han,2010)。从修美玲(2006)的定量研究可知,人处在有植物的环境中比没植物时感觉更舒适,其中红花环境效果最好、绿色次之、紫花稍差。Ambrey等(2011)的研究表明,国家公园、海滩等优良的自然环境会带给人舒适感、还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瑞典的Grahn等(2003)通过对开放绿地与居民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证明森林能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与居民年龄、性别、身体等因素无关,居民享用公园次数越多、绿地

离家越近,其心理压力越小,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4 植物园艺操作对人的心理影响

园艺活动对人的身体、情感和精神有诸多益处,园艺疗法便是利用植物及与植物相关的园艺操作进行辅助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植物渲染气氛影响人的心情,消除不安和紧张,培育忍耐力,树立自信心等(章俊华等,2009)。脑电波测定实验表明人只需看看植物就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为当人凝视植物时,脑前叶和脑左叶部位β波减少,而脑后叶的α波增加(孙基哲,2007)。

4.1 对心理康复的作用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植物及园艺操作对人的积极影响,许多研究者开始把园艺疗法应用到精神及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用于其心理的调节和康复。班瑞益(2001a,2001b,2001c,2002)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园艺疗法,让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每天对植物进行浇水、剪切、施肥、艺术盆景制作等园艺活动,结果表明,植物种植或盆景制作使患者注意力更集中,幻觉、妄想等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出现频率得到有效减少和控制;唤起患者生活的兴趣,提高了患者的操作能力;使患者中具有孤独、退缩、妄想、幻觉等症状者转移了病理体验,开始逐步与现实接触。郭成等(2012)通过综述及实践研究表明,园艺疗法可以通过植物的运用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进行干预,提高自闭症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度,引导其察觉植物和植物主人的存在,培养其在园艺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与分享能力。黄蔷薇等(2012)通过实验-对照组对住院心理疾病患者进行了为期 8周的实验,发现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比对照组得分下降更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园艺疗法对改善住院心理疾病患者焦虑情绪有显著的效果。刘璐等(2010)认为园艺疗法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能有效地帮助地震灾民心理康复,并分析总结出园艺疗法对灾民心理救援的具体对策。

4.2 对福祉的增进

植物、园艺活动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作用,调节身心、增进福祉,对亚健康群体效果更明显。张艳(2013)用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进行了干预,结果表明园艺疗法能有效提升高中生希望水平、路径思维水平和动力思维水平,通过园艺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等。吴志雄等(2013)认为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园艺疗法热爱自然与生命,通过劳动体悟人生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修美玲(2006)在研究中发现约80%的老年人在园艺操作活动后的心情较活动前有了大的改善。田苗(2014)认为园艺活动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探讨了实施园艺疗法的环境、活动内容、材料用具和需注意的问题。Rappe(2005)的研究也证明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植物之间存在相关,而且,老年人栽培照料植物与其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周瑶(2014)比较了园艺疗法的治疗特点与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认为园艺疗法的特点适合在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中推广应用。李树和(2013)在社区和学校实施了园艺疗法,证明了室内压花活动、插花技艺培训和实践、室外种植、阳台种植等园艺活动能改善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心情。

5 小结

植物和人一直都是相辅相成、共生共存的。人通过自身的感知器官在有植物的环境中,体验着植物带来的感知觉,品味着植物色香引起的积极情绪,收获着与植物互动获得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经在利用植物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的幸福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国外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付诸于实践,如园艺疗法在欧美和日本已经形成了学科体系,而我国的园艺疗法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李树华,2000a,b)。近年来,在我国不少专家、学者的推动下,对芳香疗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等以植物为基础的“植物疗法”的研究逐年增多,如我国目前已有不少医院及康复中心把园艺疗法、芳香疗法用到医学临床,收到不错的效果,但仍以实验室和小范围的临床研究居多,实践实证较少,还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到居民生活当中。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从理论层面转到应用层面,多用量化实证的方法,关注实际应用,寻找路径和方法,充分利用植物这个大的自然资源,规划城市乡村、美化生活环境、净化空气、愉悦心灵。

[1] 戈力.绿色植物对人的益处[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4)∶34.

[2] 王群红,李宏建,王介明.芳香疗法与芳香油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6)∶326-330.

[3] 朱慧,张宇.基于实验心理学的色彩心理探究[J].中国包装工业, 2008(7)∶49-51.

[4] 孙基哲,吴祺译.室内植物可以挽救人的生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5]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刘璐,秦华.浅淡园艺疗法在地震灾民心理康复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229-231.

[7] 张艳.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8] 周瑶.园艺疗法在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3)∶77-79.

[9] 赵燕琳.基于嗅吸法的香柠檬油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 柏方敏.森林与负氧离子[J].林业与生态,2011(3)∶12-13.

[11] 修美玲.园艺操作活动及观赏植物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的定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12] 贾雪晴.园林植物色彩的心理反应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13] 班瑞益.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分析[J].精神科护理,2002,18(2)∶50-51.

[14] 朗德森,孟鸿著.色彩心理学[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10.

[15] 翟秀丽.两种植物精油对人抑郁情绪缓解的实验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16] 潘晓岚.三种芳香植物香气对缓解焦虑作用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17] Adachi M.Psychological Effect and Preference of Flower Color[J].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2002,77(1)∶11-16.

[18] Ambrey CL,Fleming CM.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on Life Satisfaction in Australia [R].Melbourne∶Australian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Society,2011.

[19] Ban RY(班瑞益). Effect of Gardening Therapy on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Nanfang Journal of Nursing(南方护理学报), 2001a,8(5)∶8-10.

[20] Ban RY(班瑞益).Therapeutic Effects of Gardening Assis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园艺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效果观察)[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护理学杂志), 2001b,16(9)∶518-520.

[21] Ban RY(班瑞益).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Gardening Therapy to Treat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 2001c,15(6)∶327-329.

[22] Berman MG,Jonides J,Kaplan S. The Cognitive Benefits of Interacting with Nature[J].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19(12)∶1207-1212.

[23] Buckle J. Aromatherapy and diabetes[J].Diabetes Spectrum, 2001,14(3)∶124-126.

[24] Chang CY,Chen PK. Human Response to Window Views and Indoor Plants in the Workplace[J].Hortscience,2005, 40(5)∶1354-1359.

[25] Du J(杜建).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romatherapy(芳香疗法源流与发展)[J].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中国医药学报),2003,18(8)∶454-456.

[26] Grahn P,Stigsdotter U.Landscape Planning and Stress[J]. Urban Forestry &Urban Greening,2003(2)∶1-18.

[27] Guo C(郭成),Jin CC(金灿灿),Lei XY(雷秀雅), Horticultural Therapy on Autistic Children's Social Communication Disorder(园艺疗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干预中的应用) [J].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 20-23.

[28] Han KT.An Exploration of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esponses to Natural Scenes:Scenic Beauty,Preference,and Restoration[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10,42(2)∶243-270.

[29] Hong R(洪蓉),Jin YJ(金幼菊).The Advances of Research on Aromachology in Japan(日本芳香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 [J].World Forestry Research(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61-66.

[30] Huang QW(黄蔷薇),Zhou D(周丹).Effect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to Mentality Inpatients Anxious Mood(园艺疗法对住院心理疾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临床护理杂志), 2012,11(5)∶4-6.

[31] Kaplan R.The Role of Na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kplac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3,26(1-4)∶193-201.

[32] Kaufman A J,Lohr V I.Dose plant color affect emo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landscapes? [J].Acta Horticulture (ISHS), 2004,639∶229-233.

[33] Li X(李霞),Zhu X(朱笑),LÜ YM(吕英民),et al. The Effects of Plant Landscape Colors on Visual Psychological Response of University Students(植物景观色彩对大学生视觉心理的影响)[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园林), 2013(7)∶93-97.

[34] Li FH(李法红),Li SH(李树华)Liu GJ(刘国杰),et al, Effect s of Visual Activities of Viewing Flowers and Leaves of Apple Trees on Human Electroencephalograms(苹果树花叶的观赏活动对人体脑波的影响)[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23(4)∶62-68.

[35] Li Q,Kobayashi M,Kawada T.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ntage of Forest Coverage and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 (SMR) of Cancers in all Prefectures in Japan[J].The Open Public Health Journal,2008(1)∶1-7.

[36] Li SH(李树和). Implement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the Community and School(园艺疗法在社区和学校的实施)[J].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现代园林), 2013, 10(4)∶15-19.

[37] Li SH(李树华).Cal l for Efforts to Establish the Horticultural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n the Near Future (Part One)(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园林), 2000,16(3)∶17-19.

[38] Li SH(李树华).Cal l for Efforts to Establish the Horticultural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n the Near Future (Part Two)(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园林), 2000,16(4)∶32-34.

[39] Liu Y(刘洋).Effects of Aromatherapy on the Sports Psychology (芳香疗法在竞技运动心理学领域的探索性应用研究) [J].Journal of 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tural Science)(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3(5)∶ 22-25.

[40] Mei SS(梅珊珊),Zhang GL(张广兰),Qin S(秦爽),et al. Effect of Aromatherapy Combined with Postnatal Massage on 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States for Women in Puerperium(芳香疗法联合产后康复按摩对产褥期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14(24)∶4737-4740.

[41] Nan HL(南海龙),Wang XP(王小平),Chen JQ(陈峻崎),et al. Forest Therapy in Japan and Its Revelation(日本森林疗法及启示)[J].World Forestry Research(世界林业研究), 2013,26(3)∶74-78.

[42] Rappe E.The Influence of a Green Environment and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Long-Term Care[R].Helsinki∶University of Helsinki, 2005.

[43] Rappe E.The Influence of a Green Environment and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Long-term Care[R].Helsinki:University of Helsinki, 2005.

[44] Saito M.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or preferences in Japan, China and Indonesia,with emphasis on the preference for white[J].Percept & Mot Skills, 1996,83(1)∶115-128.

[45] Tian M(田苗). Discussion of Active Effect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on the Health of the Aged(园艺疗法对老年人健康的积极作用).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绿色科技), 2014 (3)∶309-310.

[46] Wu ZX(吴志雄),Qiu HZ(邱鸿钟).Func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University Students(园艺疗法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J].Health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10(1)∶94-96.

[47] Zhang JH(章俊华),Liu W(刘玮).Horticultural Therapy(园艺疗法)[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园林), 2009 (7)∶19-23.

Review on influence of plants on peoples mental

Plants include forest trees, bonsai flowers, flower gardening etc., they have a direct or indirect effect on people's menta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plants on the feeling, perception, emotion, mental state and well-being from four aspects of plant color, plant fragrance, plant landscape, gardening operation,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are discussed.

plant color; plant fragrance; plant landscape; gardening operation; mental

X173;B845

A

1008-1151(2016)10-0103-04

2016-09-12

2014年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14yjyb06);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799)。

陈新颖(1978-),女,河南焦作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心理、积极心理。

猜你喜欢

芳香园艺疗法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园艺系
园艺
芳香四溢
炊烟的芳香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