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6-12-22张爽
张 爽
(辽宁警察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6)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张 爽
(辽宁警察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6)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老师的教育之恩、无视社会的关爱之恩。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的调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深入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原因
2013年2月20日的腾讯网头条新闻“大学生过年要钱不成刀捅父母 活剥母亲头皮”,看了让人触目惊心。现在的大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竟然能下此毒手,而且类似案件层出不穷,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还有很多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就对老师大打出手。不得不说现在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他们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老师的教育之恩、无视社会的关爱之恩。对于高校来说,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责任重大,迫在眉睫。
1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现状,本文选取辽宁省内15所高校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当前辽宁省大学生是否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缺失现状,缺失的表现,以期找到感恩意识缺失形成的原因,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感恩意识的对策。
表1 被试基本情况统计表
1.1 被试学生基本情况统计
对辽宁省内15所有高校进行调研,选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 970份,最后收到有效问卷 846份,有效率87.2%。被试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调查
1.2.1 对国家社会的关爱之恩
关于对国家社会的关爱之恩调查方面,研究设计了四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①“如果国家有困难,你是否愿意挺身而出,尽自己的一份力?”在846名被调查的同学中,58.6%的人选择了会挺身而出,17.5%的人选择了国家有难会有人去解决,13.5%的人选择了国家的事情与我无关,10.4%的人选择了不确定。②“毕业后,你是否愿意去西部等偏远艰苦地区就业?”一题,24.6%的人选择了非常愿意,只要国家需要我绝不犹豫,33.8%的人选择了如果没有更好的机会,会考虑去,34.7%的人选择了不愿意,6.9%的人选择了不确定。③“你是否抱怨社会对你不公时?”一题,58.3%的人选择了偶尔会抱怨,18.3%的人选择了经常抱怨,23.4%的人选择了从不。④“你会在有时间的候当志愿者回馈社会吗?”一题,38.4%的人选择了会,45.6%的人选择了考虑过,但没有机会实践,12.1%的人选择考虑,但去的可能性不大,6.1%的人不会。
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大学生潜意识里是感恩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没有正确看待国家和社
会的关爱,看中个人利益。
1.2.2 对老师的教育之恩
关于对老师的教育之恩调查方面,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①“你对曾经教育过你的老师是否经常表示感谢?”一题,24.1%的人选择了经常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也会去看望老师,58.8%的人选择了在心里默默感谢,17.1%的人选择了不会,认为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老师是谁。②“在路上遇见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一题,25.5%的人选择了只要看到老师就会主动打招呼,不管老师是否教过我,认不认识我,50.3%的人选择了见到认识的老师才打招呼,17.7%的人装作没看见,因为老师不一定认识我,6.5%的人认为没必要和老师打招呼。③“你会在教师节向老师表达祝福吗?”一题,40.7%的人选择了每年都会给老师发信息祝福,29.1%的人选择了偶尔会,30.2%的人选择了从不会,因为老师教过那么多学生,老师根本记不住。通过分析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诲是存有感恩之心的。比如在教师节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给老师送去祝福。但是,不得不说,也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忘记了恩师的帮助,把老师的辛勤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1.2.3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关于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调查方面,我们设计了五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①“你在家的时候,是否帮助父母做家务?”一题,35.2%的人选择了经常主动帮忙,22.3%的人选择了偶尔帮忙,主要看心情,23.4%的人选择了在父母的催促下才帮忙,也有19.1%的学生们选择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家务与己无关。②“你向父母的辛苦付出表示过感谢吗?”一题,28.4%的人选择了会,一直心存感激,17.7%的人会选择偶尔会,47.1%的人选择了不会,不好意思说出口,6.8%的人选择不会,将自己养大成人是父母的责任。③“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给父母打电话?”一题,31.9%的学生选择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聊聊生活学习,问候父母,32.5%的学生选择要钱,25.7%的选择节日的时候问候父母,9.9%的学生选择从不主动打,都是父母给自己打电话。④“问父母要生活费时的态度如何?”一题,51.6%的学生选择了感激并立志回报,22.9%选择了这是父母该给的,天经地义,没啥感谢的,25%的人选择了详尽办法多要点。⑤“父母过生日,会送出自己的祝福吗?”一题,58.9%的学生选择会,每年都不会忘记,21.1%的学生选择偶尔会记得,20.0%的学生选择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从未祝福过。
通过调查看到,大学生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心存感激的。但不得不说也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是他们的义务,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
1.2.4 对朋友同学的帮助之恩
关于对朋友同学的帮助之恩调查方面,设计了三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①“你认为是否应该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一题,62.1%的人选择了应该帮助,大家在外要互相帮助,17.5%的人选择了不应该,我只是学生帮不了什么忙,11.2%的人选择了不帮,因为自己有困难未必也得到他人的帮助,9.2%的人选择了不是自己的事情没必要帮。②“你如何看待关心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及同学?”一题,50.5%的人认为这是朋友同学之间该做的,14.8%的人选择了当时很感激,但时间长就没什么感觉了,19.4%的人认为心理很感激,但没表示过什么,15.3%的人选择了时常想念他人的帮助并会在恰当的时候回报对方。
通过分析得出,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感受自我利益的实现,缺乏感恩和宽容。
2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和对自己的殷切希望;感受不到老师的辛勤教诲和关爱;感受不到社会的关爱和他人的帮助。感恩意识缺失,不仅导致了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更不利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1]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正确的分析缺失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寻求解决的途径。根据调研,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有以下几个:
2.1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2.1.1 社会风气不佳,学生价值观混乱
近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佳,人们做事突破道德底线,缺失诚信,强调金钱至上和物质享受,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会对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使用高档的电子产品甚至挪用学费或者跟家长撒谎,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的时候提供虚假材料,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知恩不报,助人为乐但反被诬陷的现象太多,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大环境中的感恩意识淡漠,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存在感,使其感恩意识缺失。
2.2.2 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以其海量信息和极快的传播速度优势,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不得不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现在的大学生每天除了睡觉、上课其余时间都会流连于网络,通过网络学会的不是与人为善,而更多的是如何去满足一己私利。他们每天沉迷于网络世界,打游戏、聊天、购物、看视频,导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日益减少,人与人之间漠不关心,更谈不上感恩。现在人们都愿意在微信中互相点赞来刷存在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别人的帮助都是视而不见。特别是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网站恣意传播含有淫秽色情、恐怖暴力等信息,成为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甚至诱发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2]
2.2 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2.2.1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家庭教育的不足是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在“四二一”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来说,长辈们对孩子溺爱成殇。家长们包办了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事无巨细,甚至连孩子的书包、吃饭的碗筷、脏衣服,都是父母负责,孩子可谓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长此以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们就认
为长辈们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容易以个人为中心,不懂得感恩与关爱别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在外面大肆挥霍父母的辛苦钱,一味索取,不懂感恩的原因。
2.2.2 父母教育理念的偏差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式家长只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才艺,不惜花费巨额的费用来让孩子上补习班,却忽视了孩子好习惯、好品德的养成。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名校的大学生却做出了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的原因。
2.2.3 家长本身感恩意识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人格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自己本身就不懂得感恩,没有对孩子做出表率作用。例如,教育孩子要孝顺长辈,感恩父母,可是自己从不主动去看望老人;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从来不去帮助;当自己利益受到损失时,从不牺牲小我顾全大局。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家长的这些行为势必会对孩子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2.3 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2.3.1 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学生的分数、升学率,到了大学教育阶段注重学生的就业率,这就使得基础教育沦为应试工具,大学教育沦为就业工具,一些高校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提到感恩教育,大多数的高校领导和老师都认为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责任,殊不知一个高校学生众多,如果仅靠数量有限的思政课老师来开展感恩教育,那么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2.3.2 感恩教育形式单一
在高校,感恩教育主要是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学生只要记住知识点即可,而没有在实践中真正开展感恩教育,硬是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变成了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不好。而且由于学生们在中学阶段“轻视德育课程”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阶段的“两课”缺乏兴趣。再加上高校的感恩教育过于形式化,很难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1] 杜艳梅,陈志娟.“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其因素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9.
[2] 谈刚.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3(2)∶961.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are lack of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They ignore parents’ support, ignore the teacher's education, and ignore the social car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college students'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gratitude; gratitude education; reason
G641
A
1008-1151(2016)10-0091-03
2016-09-10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G16DB215)。
张爽(1981-),女(满族),辽宁锦州人,辽宁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