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搀扶不如鼓励

2016-04-14朱华忠

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包办代替指导性老鹰

□朱华忠

搀扶不如鼓励

□朱华忠

现今社会,孩子越来越不独立的现象,是谁造成的?不是别人,是大人造成的,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人不再为生计而整日忙碌了,对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孩子就是个宝,是家族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六个大人共同宠着、捧着,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孩子生活在温室中,从而丧失了独立的能力。

温室中的花朵,难经风雨,这是古训,也是不容置疑的真理。我们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有责任感,有独立意识,能够独立地生活。

要鼓励不要代替

平时里,小孩子跌倒了,多数家长赶紧去搀扶,不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彰显无遗。但成长路上谁没有跌倒过,谁保证总是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和磨难?“包办代替”式的家教,颠倒了人的自身发展规律。

孩子跌倒了,能够自己爬起来,却不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不给孩子试一试的机会。因为孩子小,孩子的事,家长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的意识,滋长了依赖性,养成一切依赖父母的心理。

弱小,是人成长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和过程,父母不能因孩子的弱小而包办代替,而是要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和障碍。

老鹰教子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式的,虽然残忍,但利于种族的延续。我们不模仿老鹰,也不故意为孩子的成长设置障碍,但是,当孩子遇到挫折和磨难时,能够处理和解决的事,我们就不该插手,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孩子对外援没有丝毫的指望,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跌倒了,孩子完全有能力爬起来,就不要去搀扶,让孩子自己摸索着爬起来、站起来。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大人不能够做孩子一辈子的保姆。对孩子有能力解决的、能够做的事,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鼓励孩子自行处理和克服,而不是代替。同时,父母要及时地给孩子以表扬和夸奖,让孩子自信,进而独立不依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独立精神也是夸出来的。

要帮助不要搀扶

孩子遭遇困难时,家长不要去代替,更不能搀扶,而是给予指导性的帮助。我的孩子读小学时,一遇到不会做的就问我,我也十分高兴地一一解答,时间长了,孩子的成绩不是提高而是下降,这是我的包办代替式的搀扶助长了孩子的依赖、等待心理。于是,我改变了帮助的方式,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让他找字典或者是找配套的《教材解析》,自己先看例题,看公式看原理,然后再试着解决,结果,孩子能够独立解决难题了。每当孩子独立攻克一道难题时,我总是及时地夸奖和鼓励,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不再陪读,也省了许多事。

当孩子遇到困难,父母不要急着去帮助解决,而是给孩子一些方法和措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好比孩子想学游泳,呛了水,就不让孩子下水,这是错误的。父母要教给孩子如何不呛水的技巧,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游泳。面对新问题,稍做努力能够解决的困难,父母给予鼓励和适当的指导性帮助,让孩子独立去克服。

面对孩子的问题和困难,搀扶,只会断送孩子的第一次尝试,抹杀孩子的独立意识,而鼓励、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意识,给孩子注入信心,是一贴良药,给孩子自立自强,更好地适应社会。

家庭教育,要鼓励不要代替,要帮助不要搀扶。孩子能够做的,不越俎代庖,要鼓励;孩子不会做的,要积极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去解决,不剥夺孩子第一次学做的机会。只有放手让孩子去试一试,孩子才能够在“做”和“尝试”的过程中,不再等待,不再依靠,而是有自信,自立,进而独立地适应社会。这才是父母正确的选择。

(责编 李君)

猜你喜欢

包办代替指导性老鹰
老鹰的“对手”
老鹰捉小鸡
基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
论指导性案例释法功能之完善
指导性案例的生成技术优化——基于指导性案例司法应用的实证分析
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方法*——以行政类指导性案例为例
指导性案例遴选标准的完善
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有一种包办代替叫伤害
『老鹰育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