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景状物类散文的解读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2016-04-14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王叶娟
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 王叶娟
浅谈写景状物类散文的解读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王叶娟
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备课、上课的必备工作,我们在对散文进行文本解读时总感觉难以深入,这或许是散文的文本特点使然,但是我们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散文解读或许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么难。本文从方法论上做了些概括和归纳,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举一文作以演绎分析。
一、方法论
我国古代文论曾强调文章格调来自心胸、气质;语言、气韵、内心,三者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因此,内心情感丰富、气韵充沛,语言自然水到渠成,文成之后会透露出作者的世界观,所有这些内容均要借助形式予以表达,古代诗、文多如此。放到当今,散文已是常见的文学样式,而作者的这种内心、气韵也会寄寓在某件具体的物上。透过这物表达内心情感和世界观。正如佛家所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因此,我们在解读散文,尤其是写景状物类散文时,从具体描写对象、作者的内心情感、作者的世界观三方面来解读应该是合理的解读方法,在解读的过程中,这三个角度往往是逐层深入的,从这三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找到解读文本的不同切入点。
二、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紫藤萝瀑布》写于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自己深深受困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痛苦之中,由于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徘徊在庭院中,见文革期间被人杀戮的紫藤萝今日却枝繁叶茂、繁花盛开,文革对于作者一家来说也未能幸免,但看到流动着生命的紫藤萝,作者心中的忧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文中的花,是贯穿全文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心的寄托;而对于作者,文章以“我”开头、结尾,中间或隐或现,又以“我”收文;在世界观上,作者从花的世界写到内心的世界,并慢慢走进生命的世界,三个世界中,作者的世界观清晰可见。从这三个维度上来讲,我们可以比较全面、逐层深入地解读这篇文本。
1.花:饱受摧残但又枝繁叶茂的春之花
紫藤萝花是作者的直接抒写对象,这是一朵什么样的花?我们要来认真读“赏花”“忆花”部分。十年前的紫藤萝“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十年的紫藤萝是胆战心惊地开着生命的花朵,却从来都稀落,似乎整个春天完全可以不需要它的存在。
再看今天的紫藤萝,它枝繁叶茂,表现出勃勃的生机,是万花流动的瀑布。作者从形状、气味、光彩、神情几个方面来表现、塑造眼前这株紫藤萝。形状:“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作者从整体写到局部,花舱里装满了生命的酒酿,“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气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这里作者闻到的芳香也有了颜色,移觉的使用使得紫藤萝幽香四溢,“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酒的醇香在花中弥漫,赏花似在品酒,作者这种不同寻常的体验,使得文字的内蕴余味无穷。光彩:“辉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作者将花写得不但浓密而且水灵精润。即使在下文,作者由花想到生命时依然说“闪光的花的河流”,在作者眼前,这花就是满帆生命光彩的生命之花。神情:十年前的紫藤萝是依傍着枯槐,今天的紫藤萝自己有着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作者将花写成人,十年前是“察言观色”“东一穗西一串”;今天是“花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他们会笑、会嚷嚷。一切都与十年前截然不同,一种生命之歌在今天的庭院中奏响。
赏花、忆花,作者自然从饱盛生命酒酿的花儿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2.我:从“无我”到“我思”再到“大我”
开篇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接下来的第二到六段的第五句(第六段一共六句话)仿佛没有“我”,直到第六段最后一句和第七段,作者才说“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而且在第七段中作者连用了6个“我”。八、九两段作者又通过对比两株紫藤萝来引出自己的思考,最后第十、十一段,“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明白“它是万花丛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字字写花,却又字字写人;最后“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时的“我”绝不是停下之前脚步的“我”,作者已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大我”。
在“无我”的部分,有的只是眼前的“花”,宗璞从拟人的角度在写花,让这种“无我”变成“有花”,而且这些花一定要用人格化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正让表面“无我”,而与花对话的正是“我”。“我在开花。我在开花。”“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虽然这是在写花,但无不是人的语言和表情,或许这就是另一个作者。在第八、九两段中,作者又通过10年前的紫藤萝和眼前的紫藤萝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仅是枝叶的对比,更是命运的比较。10年前的紫藤萝:“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今日的藤萝花“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对比之中作者在“思我”,10年前的“我”或许就是眼前的这株藤萝10年前的稀零凋落的花串。这10年前的一朵,放在生命的长河中只是一瞬,正是这不同的一朵才组成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生命。最后,作者悟出“大我”而加快人生的脚步。
通过从“我”的角度,我们读出了一个停下脚步,被生死疑惑和疾病痛楚困扰着的“我”,一个感叹10年文革命运的“我”,一个加快脚步,由花悟出生命真谛的“大我”。
3.世界:现实的世界——内心的世界——生命的世界
作者在文中对个人情感的宣泄含蓄而深沉,对世界观的表达超脱而豁达。现实世界中有盛开着的、饱含生命色彩的紫藤萝,有对弟弟身患绝症的焦虑和痛楚。通过对10年前藤萝的回忆,回忆起了文革期间的现实世界:“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作者虽言辞轻微,却对文革的世界进行了声色俱厉的批判,文革不仅给花儿带来了劫难,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劫难,也给生命带来了劫难。作者由花到人,由现实的世界转入内心的世界,“这一株紫藤萝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它带走了作者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作者从“手足”的悲伤中走出来,从“生死的疑惑”中解脱出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从内心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即使生命中有各种劫难,但生命的长河生生不息,幸福总会战胜劫难,时间的洪流会给生命以公正的评价。“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又将这生命的世界留给了未来……
《紫藤萝瀑布》一文,从花、“我”、世界三个角度我们都可以得到较好地解读。当然,这三个角度不一定是并列的,也可能是逐层递进的。从花的角度,可以这样解读课文:赏花——忆花——悟花;同样,我们可以从“我”的角度来解读课文:无我——有我——我思——大我;或者从世界的角度来解读:花的世界——内心的世界——生命的世界。这三个角度也是有很明显得层次性的:作者通过写10年前紫藤萝的被毁、今天盛开得如此繁茂,表达自己内心由对疾病的痛楚和生死的疑惑变得精神宁静、生的喜悦,并告诉大家一个生命的世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三个角度的区分不但使文章结构、思路非常清晰,也使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更全面、深入。
三、余 论
绝大部分的写景状物类散文都可以用此种方法解读,比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采用这种方法解读,读者可以读出半含半露、如孩子般笑语、可以发出很多层次声音的山泉无处不在;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山泉的喜爱和赞美,并借此表达了对生命世界的感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其他如鲁迅的《雪》、郭沫若的《石榴》、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等等。有时可能三个要素不全部出现,比如朱自清的《春》解读出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就可以了,至于作者借此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春之世界,可能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不必强求三个因素全部深入挖掘。
我们采用这样的解读只是可以相对比较全面的、深入的解读文本;同时为我们提供多一点的解读写景状物类散文的切入点,与传统的解读方法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