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探讨

2016-04-14王湘茗胡涛安立萍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层瑞舒伐颈动脉

王湘茗胡 涛安立萍

1北华大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2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3北华大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探讨

王湘茗1,2胡 涛2安立萍3

1北华大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2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3北华大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治疗组(n=35)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n=35)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0.61±0.03)mm,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57%;对照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0.80±0.11)mm,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71%;2组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可定,可明显降低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药物毒副作用较小。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抗动脉粥样硬化

本研究为明确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和药理作用,将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现报道2组用药疗效与安全性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为医院自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收治,其临床诊断结果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排除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本组研究对象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2组均35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64.80±3.73)岁;平均病程是(5.75±1.95)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4.97±3.65)岁;平均病程是(5.74±1.7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生产单位: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mg;生产批号:141205)治疗,每晚入睡前服用10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单位: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50mg;生产批号:150412)治疗,每晚入睡前服用100mg,每日1次;2组均坚持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1)统计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

(2)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以X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计量资料对比则接受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

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的用药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是(0.94±0.06)mm、(0.95±0.07)mm,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0.641,P=0.821);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0.61±0.03)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80±0.11)mm,其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3.977,P=0.046)。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1例,便秘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57%(3/35);对照组出现呕吐2例,恶心4例,上腹部不适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71%(9/35);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X2=6.93,P=0.008)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引发脑血管病、冠心病等的高危因素,以老年人为主体人群,可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生理方面健康,干扰其日常生活。当前,临床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要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其中阿司匹林为该类疾病的临床常规用药,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虽有一定效果,但尚且无法满足患者治疗需求,且长期用药容易产生耐受性[2],并可产生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选择性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降低人体内血脂水平,并对血栓形成、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发挥作用:

(1)抗炎:瑞舒伐他汀可降低人体内超敏反应蛋白,并降低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其血管内脂质沉积,并减轻其巨噬细胞内膜浸润和吞噬作用,从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同时,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其金属蛋白酶,维持其动脉斑块稳定性,并对核转录因子表达发挥抑制性功效,预防血管扩张素、肾素以及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后所产生的高胆固醇血症;此外,抑制白细胞介素表达,发挥保护内皮功能、抗炎等功效[3]。

(2)抗氧化、血栓形成: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其血管内膜脂质沉积,降低其对内皮细胞损伤,最终降低其血小板刺激。同时,瑞舒伐他汀还可提升机体对于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减少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最终抑制其动脉斑块形成。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证明,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瑞舒伐他汀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突出效果和安全性。

(通讯作者:安立萍)

[1]利玲.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87-89.

[2]陈再述.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5,21(1):147-149.

[3]肖国辉,黄春华.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对比[J]. 海峡药学,2015,27(11):116-117.

猜你喜欢

中层瑞舒伐颈动脉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