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典诗词活动课”的探讨与实践
2016-04-14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教育事业管理中心吴怀林
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教育事业管理中心 吴怀林
小学“古典诗词活动课”的探讨与实践
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教育事业管理中心吴怀林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古典诗词便是其中的瑰宝,她美轮美奂,似璀璨夺目的明珠,熠熠生辉,显示出永恒不朽的生命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开展小学生背诵古典诗词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和加强小学生背诵古典诗词,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志趣高雅、知识丰富、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发展,还必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它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为此,我创设了“古典诗词活动课”,其内容主要有:
一、诵
可以自编古诗教材,作为校本教材并利用晨读时间,全校或全班进行古诗词诵读活动。实践证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诵读诗词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吟诵古诗词的水平。
二、背
在活动课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背诵活动,如个人背、集体背、表演背、点将背、打擂背,等等。如卢纶的《塞下曲》,我要求学生进行表演背诵。学生兴趣倍增,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走进古诗的意境,在头脑里过“电影”,一边表演一边背诵,动作、神情得形象逼真、妙趣横生。通过表演背诵,学生更能诵出情感、诵出韵味、诵出美感,从而强化了记忆,诗词的形象也逐渐浸润于脑海中。实践证明,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背诵活动,不但不会让学生感到背诵是件苦差事,反而会觉得背诵是快乐的事,他们饶有兴致、兴味盎然地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三、画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典诗词有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为此,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开想象,给古诗配画,从而感受其意境。如杜牧的《山行》,我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作画。瞧,学生的“深秋山林图”多美:“寒山、石径、白云、枫林……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顺着山势伸向远方,快乐的小鸟在似火的枫林里跳跃,轻柔的白云在起伏的山峰中缭绕,几户人家在半山腰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学生想象作画,手脑并用,不仅能使古诗词的内容同现实生活靠近,而且把情感熏陶、审美教育融于一体,既学得生动活泼、有情有趣,又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
四、演
有些古诗词,隐含了对话情节或人物内心活动,我便利用古诗中的“空白”,鼓励学生表演,进行创新。如学生表演《回乡偶书》一诗中村里的小孩看到一位老者时的语言、动作,他们联系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体验,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学生对村里小孩的神情、动作的设计有所不同:有摸着后脑,满脸疑惑的;有两眼发呆、充满好奇的;有天真烂漫、睨视微笑的……通过表演,学生便直观形象地构建了一个诗词所表现的场景,从而直接进入诗词的美妙意境。
五、唱
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无论是古风,还是唐宋的诗词歌赋,都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记忆的效果来看,唱诗词比诵诗词更好,且唱诗词还具有诵诗词所不具有的传播效果。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我请音乐老师给这首诗谱上曲子,让学生唱诗。伴随着情意绵绵、真切动人的《阳关三叠》,学生一边吟唱,一边想象,脑海中逐渐出现“深情惜别图”——清新湿润的朝雨,嫩绿青翠的柳枝,道不完的送别话,干不完的离别酒……实践证明,把古诗词谱上曲子或者用熟悉的曲子填上诗词,让学生吟唱,会使他们倍感新奇,兴致高涨,在乐曲营造的气氛中,更能深入领会古诗词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
六、赏
王维云:“诗画兼具,则传神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大多具有意境美和图画美,是陶冶情操、培养想象力的好素材。为此,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声像俱佳,符合古诗词内容的图片、音像等资料,组织学生欣赏图画和配乐诗朗诵,学生便能产生浓浓的情感,生发翩翩的想象,欣欣然走进诗歌的意境,细细地体味诗人的情感。如赏析《赠汪伦》,学生看着离别的画面,听着轻响的乐曲(配以与该诗相协调的古筝曲《送别》),感人的画面,婉转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无尽的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看到了汪伦在岸边踏歌送行,李白在船头洒泪相别的依依不舍之景。此时此刻,学生陶醉在美妙的诗情画意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古诗词无穷的艺术魅力。
七、用
背诵是为了运用,运用又能促进背诵。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可采用背诵与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运用古诗词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才能加深记忆,才能不断发展与创新。
1.在情境中运用
其一,采用“巧填诗句”的方式,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将背过的诗句用一用。如:“()春天到了,瞧,小草又探出了脑袋,舒展着身子,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学生有的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的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其二,采用“看图用诗”的方式,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画创设情境,让学生用上合适的古诗词(句),说几句或一段连贯的话。如出示这样一幅图画:早晨,绵绵的春雨淅淅沥沥,湿漉漉的地面落英缤纷,学生看图说话,大都能用上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可见,在情境中运用古诗,给学生以语言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内化古诗词,发展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2.在生活中运用
诗词源于生活,让古诗词走进学生的生活,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词。平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句)进行表达,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为此,我定期开展“生活用诗”活动,如有一次活动汇报会上,有的学生说看到哥哥和姐姐吵架,就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劝他们别吵架;有的学生说暑假到庐山玩,看到倾泻而下,泼洒飞流的瀑布,就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来赞美瀑布壮观、雄奇的景象,等等。在汇报会上,对古诗词运用得体的同学,教师给以赞赏、褒奖,学生便越来越喜欢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在习作中运用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生动形象,与白话的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相辅相成,作为中国人,如果自身的语言修养能集文言与白话之优于一体,便能代表语言水平的最高境界。为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活用、巧用古诗词(句)。如:写《校园小歌手》,有的同学用“一枝红杏出墙来”或“小荷才露尖尖角”做题目;写《我的妈妈》,有的同学在开头或结尾用上了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见,在习作中适当地活用、巧用古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写
古诗言简义丰、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其想象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据此,到了高年级,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意境,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对古诗进行改写、补写、续写等,且不限体裁,不拘形式。
1.改写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指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如卢纶的《塞下曲》,引导学生将这首诗改写成生动、紧张的小故事《误石为虎》,从而把李广将军力大无比的神勇风采更加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
2.补写
古诗的语言蕴藉、含蓄、跳跃,留下了很多空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空白合理想象,进行补白。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构思新颖,耐人寻味,通过描写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赞美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天。在学习了这首诗后,我让学生大胆想象,以《春色满园》为题,补写园中生机盎然、万紫千红的春色。
3.续写
有些古诗语意未尽,可谓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在学生掌握全诗后,引导他们对古诗进行续写,从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杜牧的《清明》,描写的是在细雨霏霏的清明节,一位行人愁绪难排,欲借酒消愁,便向放牧的少年“借问酒家何处有”。该诗的最后两句写得真切形象,极富韵味,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思考余地,我就引导学生想象,续写这位行人在牧童的指引下如何寻找酒家,一醉方休,“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