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苏古锌多金属矿构造与蚀变带特征研究
2016-04-14侯赛英
■侯赛英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04勘探队 内蒙古 赤峰024000)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苏古锌多金属矿构造与蚀变带特征研究
■侯赛英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04勘探队 内蒙古 赤峰024000)
本区晚古生代地质构造属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进入中生代,则处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之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浆岩带南部。区内地质体的展布方向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古生代地质体呈近东西或北东向展布,中生代陆相盆地总体呈北北东向延伸,部分盆地边缘受断裂控制,表现为断陷盆地。本文对矿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进而对蚀变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苏古锌多金属矿构造蚀变带特征
1 地层特征
研究区内分布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中下统大石寨组(P1-2ds)、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J3mn)和第四系(Q4),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中下统大石寨组(P1-2ds):二叠系中下统大石寨组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白音浩力宝一带,岩性主要有变质细砂岩和砂质板岩
(2)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北部,岩性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和流纹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
(3)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J3mn):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分布于研究区的西北部,岩性主要为安山岩。
(4)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山前平缓地带、现代河床、河漫滩中,由风积细砂和冲积红色粘土、砂粘土、松散砂、卵石及泥砂组成。
2 构造特征
区域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最为发育,次为北西向及近东西向。北东及近东西向为多期活动断裂,发育于古生代地质体内部及边缘,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大量的中生代侵入岩呈北北东向断续延伸及北北东向脉岩群的线性分布。北西向断裂构造表现为现代沟谷的线性延伸。在晚古生代地层表现为北东向线状紧闭褶皱及中常褶皱,轴向总体呈北东向。中生代侏罗纪火山岩表现为宽缓的背斜、向斜构造。
研究区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两种构造形式。褶皱构造:在晚古生代地层表现为北东向线状紧闭褶皱及中常褶皱,轴向总体呈北东向。中生代侏罗纪火山岩表现为宽缓的背斜、向斜构造。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最为发育,次为北西向及近东西向。北东及近东西向为多期活动断裂,发育于古生代地质体内部及边缘,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大量的中生代侵入岩呈北北东向断续延伸及北北东向脉岩群的线性分布。北西向断裂构造表现为现代沟谷的线性延伸。
3 蚀变带地质特征
通过地质测量和槽探工程揭露,研究区内共发现10条蚀变带。其中9条蚀变带发育在二叠系地层中,蚀变带整体走向北东向,被后期南北向蚀变带所截;1条蚀变带发育在侏罗系地层中,蚀变带走向北北东向。研究区内蚀变带岩石破碎,蚀变以硅化和褐铁矿化为主。现分述如下:
(1)号蚀变带:原岩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受构造作用产生破碎,发生蚀变,蚀变为褐铁矿化,褐铁矿化发生在岩石节理中,呈侵染状及皮壳状分布。
(2)号蚀变带:地表围岩为变质细砂岩,岩石节理发育,多组交错,节理中见有褐铁矿化现象,硅化表现在见有石英网脉穿插和石英颗粒分布。深部为硅化带,岩石坚硬,裂隙较发育,矿物以石英为主,含少量黄铁矿;钻孔基本化学分析样中有益金属含量微弱。
(3)号蚀变带:蚀变带赋存于变质细砂岩层中,岩石破碎,节理中见褐铁矿化现象,褐铁矿化呈皮壳状和侵染状分布;硅化使岩石硬度明显增大,见有石英网脉穿插,在较宽的节理中见有石英晶簇分布。深部为构造破碎带,破碎岩石以砂质板岩和泥板岩为主,岩石呈棱角状,砾径5-10mm,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为主;钻孔基本化学分析样中有益金属含量微弱。
(4)号蚀变带:蚀变带赋存于变质细砂岩层中,岩石破碎,见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
(5)号蚀变带:蚀变带赋存于变质细砂岩层中,岩石破碎,节理中见褐铁矿化现象,褐铁矿化呈皮壳状和侵染状分布;硅化使岩石硬度明显增大,见有石英网脉穿插,在较宽的节理中见有石英晶簇分布。深部原岩以砂质板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有搓揉、察痕,断口具滑面,片理化发育,裂隙中有碳酸盐化、石英,含黄铁矿化;钻孔基本化学分析样中有益金属含量微弱。
(6)号蚀变带: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岩石具有褐铁矿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现象。褐铁矿化发育在节理中,呈侵染状和皮壳状分布;硅化表现为石英细脉穿插,并在较大的节理中见到石英晶簇分布;碳酸盐化呈板状、粉末状。
(7)号蚀变带:蚀变带赋存于变质细砂岩层间,岩石破碎,呈棱角状,粒度10-40cm。节理中见有褐铁矿化现象,呈皮壳状和薄层状;硅化现象较弱,以石英网脉穿插为主,可见石英颗粒分布。
(8)号蚀变带:蚀变带赋存于变质细砂岩层间,岩石破碎,见硅化和褐铁矿化。
(9)号蚀变带:蚀变带赋存于变质细砂岩层间,岩石破碎,呈棱角状,粒度10-40cm。节理中见有褐铁矿化现象,呈皮壳状和薄层状;硅化现象较弱,以石英网脉穿插为主,可见石英颗粒分布。
(10)号蚀变带:蚀变带发育在砂岩与粉砂岩的界线处,沿接触界线褐铁矿化较发育,砂岩蚀变成褐红色。
4 结论
综合研究发现4条硅化带、1条黄铁矿化带和2条构造破碎带,其中部四条按轴夹角可与地表②③④⑤蚀变带对应,经钻孔取样化验含有益金属,可作为下一步找矿研究区域。
[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M],地质出版社,1991.
[2]马永吉,杨高杰,刘辰曦.内蒙古包脑根布墩钼银多金属矿化-蚀变-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J],黄金科学技术,2015.
[3]赵元艺,李殿超,程泽君.内蒙古敖脑达坝斑岩型铜银锡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研究 [J],吉林地质,1994.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