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时目标的确定——地理教师的“必修课”

2016-04-14

中学政史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必修课课程标准目标



课时目标的确定——地理教师的“必修课”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中学张奉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新课改提出的“基于课标的教学”反映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根据课标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位地理教师的“必修课”。

一、 目标的作用

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师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练习的确定都与课时目标有关。简单地说,教学目标要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教学目标作为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情况会有变化,可能给目标的制订带来较大的变动。

二、制订课时目标的依据

要想准确无误地制订课时目标,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才能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三、制订课时目标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以课程总目标指导课时目标,以课时目标服务课程总目标。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但不少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只关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这样就会断章取义,不利于对课程总目标的把握。

课程总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这三个方面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的,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明确:时代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对地理课程有什么新的要求,我们应当落实哪些目标,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如何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除了要考虑内容标准外,还要考虑课程目标的实现方法。

例如,对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就违背了课程总目标中“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的有关要求。对此,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农业产品开始讲起,结合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特征,向学生讲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进而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环境的差异,推断出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行为目标的内涵。

行为目标的对象是谁?是教师,是学生,还是他人?我认为,行为目标的对象是学生,行为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

一旦行为目标的对象确定下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行为目标究竟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例如,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其中,“说出”“识别”“绘制”“简述”就是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具体描述。

学生要达成行为目标需要借助什么样的载体?

例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其中,“运用地球仪”“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运用气温、降水资料”“运用地图等资料”就是学生达成行为目标需要的载体,而好的载体能够促进学生达成行为目标。

总之,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因此地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悟、经历、尝试、参与、体验,达成地理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必修课课程标准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鲸宝宝的必修课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凉山羊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