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美食”文化 品“味道”试题
2016-04-14甘肃马翠敏
甘肃 马翠敏
赏“美食”文化 品“味道”试题
甘肃 马翠敏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美食的国家,在不同的地域,受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和文化。其实透过美食文化,往往可以折射出美食制作、食材生长的独特区域环境和气候特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笔者选取了其中的一些食材为背景,以此为命题材料进行试题的创编,让学生在欣赏文化美食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镜头一:谭光树养蜂的故事
以《舌尖上的中国2》中“养蜂人谭光树”为发散点,选取了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马场为背景素材,进行试题命制和创编,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回味故事,培养自己的学科思维,把身边的地理知识进行重解和迁移,使地理知识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生命力。
【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花蜜来自植物的蜜腺,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和光合作用制造成的,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外,多余的就贮存在植物体内。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马场是亚洲最大的军马养殖场,也是我国重要的油菜花种植基地和蜂蜜产地,该地区蜜源分布广、数量大,蜜源品质高,拥有河西“蜜库”之称。
分析山丹马场成为高品质“蜜库”的主要原因。
【试题解析】河西走廊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其独特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特殊的地理条件适合大面积油菜的种植,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油菜花欣赏地和人工养蜂采蜜地。该地油菜种植和蜜质好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地势起伏较大,位于祁连山脉的迎风坡,气候较为湿润,植被类型丰富;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花(花蜜糖分)积累;该地生态环境好,污染小,花蜜品质高。
镜头二:挂面爷爷的故事
张世新,陕西省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人。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他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火了张家山手工挂面,因而还被大家亲热地称呼为“挂面爷爷”。以此为背景材料,通过试题命制,可以让学生了解小麦生长的自然条件、冬小麦种植与收割的时间等农业知识,学习与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2014年4月18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舌尖上的中国2》的第一集《脚步》,从最日常的馒头、锅盔、面条,到肉夹馍、羊肉泡馍,再到花样百出的各色小吃,共同奠定了陕西“面食王国”的地位,而关中平原优质小麦正是这“面食王国”的助推剂。
简述渭河平原小麦生长的自然条件。
【试题解析】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主要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自然条件方面又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关中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小麦的高产和稳产;②夏季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小麦有机质的积累;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和灌溉;④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⑤渭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条件:①冬季气温在0℃以下,热量条件不足,一年一熟;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容易出现春旱现象。
镜头三:手抓羊肉的场景
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以此为背景材料,通过试题命制,让学生了解放牧生活的种种场景,了解气候和季节变化对牧业生产的影响。
【例3】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据此完成1~3题。
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
A.迁移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D.游牧业
2.材料中所述牧民“搬家”的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
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D.沙漠—秋季
3.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
A.垂直地带性分异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试题解析】在阿尔泰山、天山和帕米尔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植被分布体现一定的垂直地带性特征。随着季节的变化,该区域的气温也随之发生着改变;气温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植被的生长状况;植被的生长状况又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天山山脉,随着季节变化,当地牧民的游牧生活也发生着转变,冬春季节在山麓放牧、夏秋季节在山腰放牧。由此可知,该农业为游牧业,第1题选D;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牧场前往海拔较低处,夏秋季节气温较高,牧场前往海拔较高处,第2题选C;因海拔不同引起的气温、植被的变化属垂直地带性分异,第3题选A。
镜头四:挖藕人的故事
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易积水,湖泊众多,莲藕也成为南方人的主要食物。以此为背景材料,通过试题命制,让学生了解莲藕生长的自然条件、莲藕挖掘的实际状况等知识。
【例4】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莲藕是一种饱含了人工劳动的自然食材,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地区,莲藕的价值比其他蔬菜都高。要想得到莲藕,唯一的方式就是靠人力来挖。无论多么大的藕田,也没有任何机械化的采藕工具。
分析莲藕生长的自然条件。
【试题解析】藕是南方居民的主要蔬菜,主要生长在湖泊中,需要有适宜的气候、充足的水源、大面积的浅水水域和肥沃的土壤。所以,莲藕的生长自然条件包括:适宜莲藕生长的大面积湖沼;夏秋高温,光热充足,莲藕生长旺盛;冬春湖水位低,枯水期长,湖滩裸露,宜于莲藕采挖且采挖时间充足。
镜头五:雷笋的故事
我国南方竹子分布面积广泛。以此为背景材料,通过试题命制,让学生了解竹子生长的自然条件、竹笋生长的条件以及竹产业发展等知识。
【例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竹子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生长快,生物量大,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竹子在中国更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有着悠久的种竹、用竹、吃竹、咏竹的历史。
(1)指出竹子生长主要的习性。
(2)简述我国竹子资源的优势并分析原因。
【试题解析】竹子生长的气候习性是喜欢高温、潮湿,土壤习性是耐酸性。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性气候范围广,种类多;多山地丘陵,宜林面积广,竹子分布区空间跨度大。
镜头六:玛仁糖制作的故事
玛仁糖是一种新疆维吾尔族民众采用传统特色工艺,主要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以此为背景材料,通过试题命制,让学生了解新疆葡萄生长的自然条件及其糖分含量高的原因、坎儿井与新疆农业发展的关系、绿洲农业等知识。
【例6】(2009年天津卷)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葡萄酒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中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劳动力
B.原料、市场
C.技术、市场
D.交通、能源
2.对该地区经济及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工业为主,产业部门单一
B.葡萄酒产量决定了第三产业的比重
C.以葡萄种植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大
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试题解析】葡萄酒的酿制需要葡萄作为原料,而且需求量比较大,因此葡萄酒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须要接近原料产地;葡萄酒属于饮品,须要广大的消费市场,第1题选B。根据材料中我国某地区葡萄酒产业链结构图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第2题选D。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