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阶段、新目标、新发展用新理念引领重庆经济发展

2016-04-14宋爱苏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重庆经济

文/宋爱苏



新阶段、新目标、新发展用新理念引领重庆经济发展

文/宋爱苏

作者近照

2015年重庆各项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新的一年,是“十三五”开局年、起步年,是我们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的新起点、新征程。

一、重庆“十二五”成就显著,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较快,实现了新跨越。2011-2014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3.3%,高于全国同期增速5.3个百分点,增速领跑全国,位居第一。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4262.60亿元,2015年上半年重庆以11%的增速居首。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重庆三次产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9%,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5.8%,11.3%。201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优化为7.4:45.8:46.8,2015年上半年,一、二、三产进一步优化为4.4∶45.9∶49.7。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工业,成为重庆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服务业提档升级,发展方兴未艾。2014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672.51亿元,增长10.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4%,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随着各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全市金融业加速发展。2014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3%,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两江新区和四个国家开发区不断发展,渝新欧大通道全年超过250班列,进一步提升了对外开放能力,三个“三合一”开放口岸,搭建起了对外开放的坚实平台。近年来连续保持引进外资在100亿美元以上,2014年进出口达950亿美元,2015年超千亿。

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铁路建设方面,“十二五”以来新增400多公里,铁路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格局;在建7条铁路、里程约1000公里。高速公路方面,“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在“二环八射”网络格局基础上先后启动实施新千公里和第四个千公里建设,目前通车里程2500公里,密度居西部第一。机场建设已经形成“一大两小”格局,江北机场2014年吞吐量2926万人次,全国第八,增速全国第一。轨道交通营运里程202公里,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快速推进。2014年,全市城镇人口1783.01万人,城镇化率达59.6%,比2010年提高6.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

二、科学认识面临的形势,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任务

从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看,“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也给经济发展带新挑战。重庆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能力、城乡区域二元结构矛盾、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也是摆在“十三五”时期必须面对的挑战。“十三五”时期重庆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为此,重庆必须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势,充分认识新常态规律特征,以新的目标和举措适应新常态,在发展中引领新常态。

“十三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实现新跨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并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从当前重庆发展的实践看,这是一幅具有远大宏伟的蓝图,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目标,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也是一个经过努力奋斗完全可实现的目标。

三、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实现重庆经济发展新跨越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出发,“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十三五”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深刻分析国际发展趋势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从国内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提出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十三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

1.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构建重庆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严格执行最低建设要求。列入政府补助范围的农村危房改造(含新疆农村安居工程)要在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执行最低建设要求,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后每户住房均不低于最低建设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创新中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竞争力的核心。以建设西部创新中心为目标,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摆在重庆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培育发展新动力,完善发展新机制,让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

重庆要加快建成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将大力建构产业新体系,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庆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从而加快建成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2.协调发展——以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为龙头,推进重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协调是国家和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兼顾不同功能区域、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庆直辖以来,区域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探索,针对自身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市情,结合国家层面统筹城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渝经济区及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统筹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健全五大功能区域科学发展机制,促进各区域之间互联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是重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十三五”时期,重庆要进一步优化五大功能区域的城镇空间布局,根据功能要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推进人口跟着产业走,促进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合理均衡,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绿色发展——以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屏障为平台,建设山水美丽的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重庆是长江上游特别是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战略性淡水资源库重要承载地,重庆在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重庆在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中,一是要坚决落实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坚守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在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中的优势和特色;二是秉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发展环境亲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经济模式。在“三江”沿线和路网沿线普遍推行农林高效生态系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模式。三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制度保障,当前重点是加快推进“三票”(或“三权”)交易试点试验,加紧发展环保股权基金和环境公益基金,创新新型绿色金融方式,并率先在长江经济带形成环境产权交易和绿色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带。把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4.开放发展——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为契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的效率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这是重庆“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重庆对外开放新优势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进出口进入全国十强,年引进外资上百亿美元,对外投资与合作重大突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加工贸易异军突起,服务外包跨越式增长,国际大通道基本形成,区域合作全方位展开,在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重庆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与长江下游城市相比对外开放起步晚,开放度不高,外贸依存度低;发展规划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开放平台不太健全,长江流域际城合作程度低;现代服务业开放不够,高端人才紧缺;外资投放集中度过高,进出口结构失衡等。

重庆要进一步对外开放新优势,一是面对长江流域扩大开放的新局面,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体制机制,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整合国家赋予的众多开发开放政策和平台,打造四通八达的内陆开放高地;三是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战略作为区域合作的新起点,尽快建成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四是适时调整出口产业和产品结构,确保出口可持续稳定发展;五是统一投资促进体制和政策,优化外资投向;六是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企业从网上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七是创新高端人才引进和储备体系,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八是制定服务业非准入清单,最大限度地开放现代服务业。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以打赢扶贫攻坚战为突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共享发展,让城乡居民生活更美好的突破口。实现共享发展,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我国现行标准,重庆市要确保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完成扫尾工作。这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市领导干部和全市人民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此,必须加大提高扶贫精准力度,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破瓶颈、补短板、谋发展上加大力度。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让各种资源集中使用、优化配置,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保证。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加大力度,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坚定脱贫志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作者简介:宋爱苏,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重庆经济
重庆客APP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在这里看重庆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