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MOOC建设

2016-04-14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慕课高校图书馆

艾 冰

(太原师范学院 图书馆, 山西 晋中 030619)



【教育学】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MOOC建设

艾冰

(太原师范学院图书馆,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在国内通常译为慕课。通过回顾和总结慕课的历史和特点,调查我国信息素养慕课的建设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慕课研究和实践的必要性,提出了信息素养慕课建设的原则和建设方式,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有责任研究和参与慕课建设,进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创新与变革。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MOOC;慕课;信息素养教育

一、关于慕课

1.慕课的历史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在国内通常译为慕课。2008年,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开设了网络课程《联通主义和联通的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简称CCK08),指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结点和信息源的过程。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的教育理念,两位学者将该课程在网上免费开放,吸引了2 200多人注册学习,同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1]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学者Dave Cormier受George Siemen的邀请协助课程的运行,提出用MOOC一词来描述类似CCK08这类课程。[2]2011年,斯坦福大学开放的免费在线网络课程《人工智能导论》(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使用了MOOC一词,吸引了不同国家的16万人注册。[3]572012年,Udaeity,edX和Coursera三大慕课平台相继推出,众多国际顶尖大学纷纷加入了这三个平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2013年,慕课正式进入我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加入Coursera平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入edX平台。同年10月,清华大学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开放,成为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科普网站果壳网也于当年成立了慕课课程学习社区MOOC学院,收录了Coursera,Udacity,edX和学堂在线以及其他平台的课程。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的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上线;2014年5月,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正式上线。

2.慕课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各国慕课的发展,如同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这几个单词描述的一样,具有如下特点:

(1)Massive:大规模,即相对于面授课程而言,慕课对同时参与同一课程学习的学生数量没有限制。学生数量越多,使得学生间进行作业互评或互相答疑越成为可能。实践中,为了应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各慕课平台推出了智能问答系统、自动评分系统、虚拟实验室等在线辅助教学系统。

(2)Open:开放,即课程参与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免费的,包括观看和下载课程视频、在线答题、测试等。但教材或课程资料并不完全免费。

(3)Online:在线,即在线授课与学习,包括教师进行在线授课和辅导,学生在线练习、测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在线互动等。慕课的教学视频是按知识点进行设计的微视频,长度约为5分钟到15分钟,甚至3分钟到4分钟。这些特点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4)Course:课程,指慕课具有面授课程的特点,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学生想获得结业证书或完成学业,需按时提交作业或参加测试。

慕课不同于以往的网络开放课程重开放而轻互动的特点,它更强调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通过信息技术或数字化工具进行的课程讨论和互动。对学习者来说,能够随时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完成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更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师的层面来说,学生超过一定数量时可进行的同伴互评作业、运用一定的技术可实现的试题自动批改等,使得一到两位教师同时教授上千甚至上万名学生成为可能,既节约成本,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建设现状

从2013年慕课正式进入我国以后,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自己的慕课,并加入到各大慕课平台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慕课平台。笔者使用网络调查法,对学堂在线的413门课程、好大学在线的81门课程,以及MOOC学院整合的3 067门课程国内大学(不包括港、澳、台)开设的信息素养慕课情况进行了调查(如表1)。截止2015年4月9日,有21所大学开设了信息素养或计算机相关慕课。其中明确开设信息素养慕课的有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开设的“网络素养”、武汉大学开设的“信息检索”、北京大学开设的“论文写作与检索”、“法律写作与检索”课程,复旦大学开设的“大数据与信息传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清华大学开设的“MOOC制作与运营”;部分院校开设有计算机素养或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有6所院校只开设有计算机专业相关基础课程。虽然这三类计算机相关课程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说,真正的信息素养慕课开设较少,且大都为重点院校相关院系开设,没有由图书馆主导开设的信息素养慕课。

表1 国内大学信息素养慕课开设情况

注: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6所院校只开设有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表未列出。

三、图书馆探索、研究和建设信息素养慕课的必要性

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慕课的到来,势必对信息素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产生深刻影响。探索、研究和实践信息素养教育慕课的建设,对图书馆参与慕课、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慕课建设助力、创新服务模式、凸显自身地位和价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关注和研究慕课是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图书馆应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文献检索课、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信息检索课,到2002年全国首届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的召开,[4]97文献检索课从最初的讲授文献检索技巧到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无不反映了文献检索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进行的变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慕课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有助于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改革,也有助于解决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工具性很强的课程,而这两个特性又体现在其“在线”和“网络”两个方面,与慕课的通过网络学习的特点相吻合,其学习的环境也正是课程实践和使用的环境。同时,慕课以用户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也较高,必将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有条件采用慕课的方式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可起到相辅相成,互相提高的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从2008年第一门慕课的开设到现在,慕课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以信息素养慕课为起点,找准位置、积极参与、发现服务亮点,对于图书馆在慕课环境下开创新的文献服务方式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信息素养慕课,可深入了解慕课的制作、运行、教学设计、授课和学习方式,有助于图书馆通过慕课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和嵌入式服务。

4.慕课按知识点进行设计的教学微视频和在线学习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技术上对于参与同一课程的学生数量没有限制,因而可有效缓解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

四、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建设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关注、探索、研究和实践信息素养慕课,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切忌“赶时髦”和盲目建设,尤其在没有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在对慕课深入研究和了解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信息素养慕课的建设。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设之前亲自体验慕课。参与信息素养慕课建设的教师,至少要注册和体验一到两门的慕课课程学习。亲自注册一门慕课,以学生的角色完整地学完一门课程,体会慕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慕课过程中的信息需求,了解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练习题和测试题的设计对教学目标完成的影响等,有助于教师深刻领悟和掌握慕课,为以后宣传、参与和建设慕课打下基础。此外,对于开设慕课的高校,图书馆要尝试参与这些慕课,为这些慕课提供文献信息支持,并在慕课开设过程中尝试提供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2.注重对其他学科慕课的宣传。在进行信息素养慕课建设的同时,图书馆首先要向学生广泛宣传和推广现有的各学科慕课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和参与慕课课程,熟悉慕课的授课方式和学习环境,并提供相应的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其他服务支持。这些服务包括:课程开课通告、学习场地提供(如研修室、 视听室、 电子阅览室)、课程相关教材及参考文献的获取、在线问题解答等。此外,可以考虑将有关慕课的内容加入到新生入馆教育的授课内容中,作为一种开放获取资源向学生进行介绍。

3.要注重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慕课的建设是基于面授课程基础之上的、有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的创新教学设计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学过程视频化;其微视频教学也并不等同于对整节课程视频的简单切割,而是基于知识点划分的教学内容设计。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进行练习(或作业)和测试活动的设计,题目的设计和以往的面授课练习题会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授课老师重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根据慕课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要组建专门的建设团队。建设一门慕课不仅要对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组织,还要进行技术开发过程,如视频录制和后期制作,练习、测试、互动等在线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开发。因此,慕课的建设团队应包括相应的技术开发人员、教学策划人员、课程内容制作人员、在线助教等。即便是加入现有的慕课平台或采用外包的建设方式,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在线辅助教学人员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组建专门的慕课团队,以便专心进行慕课的制作和运营。

5.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建设。初次进行慕课建设,由于涉及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规划、设计,涉及相应的技术问题、团队建设问题、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前期的宣传和推广等方方面面,将课程全部改为慕课形式也是不现实的,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因此,初期可选取部分授课内容进行慕课建设,采用线上和线下联合授课的方式;也可以先创建一门以介绍特色馆藏为主的慕课进行前期“热身”,再根据实践情况逐步改进和推动整个信息素养慕课的建设。

五、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建设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建设,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无论是在课程内容建设还是在平台建设方面,可以采取独立建设、与院系合作、与第三方合作或外包等方式。

1.独立建设。高校图书馆独立进行慕课平台和课程内容建设。这种方式要求图书馆有全面的慕课建设团队,包括开发人员、视频录制人员、教学人员,还要有相应的工作场地。其优点是设计、开发、制作和后期的运营全部由图书馆全程参与,不存在中间沟通环节,在课程完善方面更为灵活和方便。缺点是成本高,要求有独立团队。

2.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按照图书馆提出的需求进行慕课平台、在线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以及课程视频制作,并进行平台的后期维护和升级,图书馆负责课程设计和内容建设。这实质上是将慕课建设的技术开发过程外包给了企业。这种建设方式的优点是图书馆只专注于课程内容,由之前的信息素养面授团队就可完成,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技术人员。

3.与院系合作。图书馆可以和院系合作进行慕课平台的建设,也可以与院系合作进行慕课内容建设,并提供嵌入式服务。由于平台建设需要设计和开发人员,因此可以和计算机等相关院系进行合作。而与院系合作进行的慕课内容建设,有两种形式:一是针对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信息素养课程,如北京大学开设的“法律写作与检索”慕课就是针对法律专业设计的信息素养课程。二是与已开设有慕课的相关院系合作,图书馆员以在线助教的身份参与课程讨论,为学生提供文献参考咨询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这两种合作形式的前提是图书馆需开设有通识性的信息素养课程,在此基础上与各院系再进行这种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慕课合作和参与。

4.加入现有的慕课平台。这应该是目前各大院校建设慕课最常用的方式,这些平台主要有国外的Coursera,edX和Udaeity三大平台以及国内的“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等。但一些平台对加入的院校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可以加入现有的平台开设自己的慕课。

从长远来看,如果图书馆(独立建设或者通过合作)能够开发出优秀的慕课平台,以信息素养慕课为起点,将慕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进行建设,通过为本校院系、区域联盟图书馆或其他图书馆和院校的各学科慕课建设提供平台,同时将这些慕课提供给本校师生使用,既丰富了馆藏资源,又能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实践中,图书馆可根据自身情况,如经费、人员、场地、教学目标、学生数量等灵活选择信息素养慕课的建设方式。

毋庸置疑,慕课已跻身于全球新兴高等教育技术的行列,慕课的浪潮已开始席卷全球,慕课时代已经来临!传统高等教育和在校学习的方式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体制必将迎来一场重大变革与重构。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任务,有责任关注、探索、研究和参与慕课建设,为推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创新与变革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Stephen Downes.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EB/OL].http://www.downes.ca/post/54540.

[2]Alexander McAuley, Bonnie Stewart, George Siemens,Dave Cormier.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EB/OL].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373945.

[3]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4]葛敬民,刘文云.加快教学改革,争创国内一流——参加首届全国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有感[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1).

【责任编辑冯自变】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2-0125-04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艾冰(1966-),女,重庆人,太原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10-09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慕课高校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浅谈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