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突破口
2016-04-14
○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新的突破口
○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借壳上市、重组、清除不良资产……中国石油虽然低调,但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资产整合工作。
2015年底开始,中国石油旗下不同板块业务的整合工作陡然加速。
虽然低油价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滑,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潮中,外部影响并没有让变革的脚步停滞,反而刺激了石油企业的改革进程。
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景气度较低时期,国企对外部资本的需求反而利于减少来自内部的阻力。
低油价并未阻挡油气改革的步伐,反而刺激了企业的改革进程。摄影/王 进
“保壳”行动
市场虽冷,中国石油旗下不同板块业务的整合却在低调中提速。
5月底,*ST天利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石油集团已签署《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将通过向中国石油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购买集团下属的工程建设资产。
上市公司资格历来是香饽饽,但天利的表现并不理想。
2014年,*ST天利未能盈利,2015年净利润更是亏损9.48亿元,比上年下降459.67%。公司今年依旧面临不小的困难,退市风险迫在眉睫。
此时,天利公司遇到了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意欲将工程建设板块上市。6月28日,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王宜林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审议工程建设业务重组改制框架方案,对稳步有序推进重组改制工作进行部署。
借壳上市。*ST天利将成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板块的整合平台。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黄益平分析,保住 *ST天利,收购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工程板块业务,工程建设公司整合后,能够提升公司整体的管理和运作效率,同时也会避免集团旗下公司的内部竞争。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的另一重组计划也在悄然进行。
6月份,停牌近两个月的济柴公司发布申请继续停牌的公告。公告称,本次重组由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石油集团将旗下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昆仑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行业资产注入*ST济柴,交易方式初步拟定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披星戴帽”的*ST济柴也曾经有过辉煌。1996年,济柴公司作为中国石油首家试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装备了中国90%以上的石油钻井队。2013年,济柴更是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过,在遭遇低油价的暴击后,石油装备市场持续低迷。该公司2014年、2015年分别亏损1.15亿元和0.76亿元,重归*ST队伍。*ST济柴表示,为争取撤销退市风险警示,2016年公司把扭亏为盈作为首要目标。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今年一季度,*ST济柴再度亏损399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降1852%。对此,*ST济柴将原因归结为“产品销售收入下滑,公司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有了解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外部市场并非是造成该公司濒临退市的全部因素。据了解,目前*ST济柴产能利用率只有50%左右,公司负担重。再加上体制机制等因素,技术人员流失也很严重。
不过,一旦上述资产注入成功,*ST济柴有望成功“保壳”。通过重组,*ST济柴有望变身金融资产整合平台,不仅将实现中国石油旗下金融板块业务的重组上市,还能在重组过程中募集配套资金,解决目前现金流紧张等问题。
黄益平表示,近期A股上市公司掀起保壳战,*ST韶钢、*ST舜船、*ST金瑞等多家主业不佳的上市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金融资产。
在证券人士看来,这种做法堪称“小庙装大菩萨”。ST公司一般资产较小,置换成金融资产既能达到“保壳”目的又能实现转型。而央企的背景结合金融牌照优势,有利于资金反哺企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套路”看上去很美,却路有深浅。截至目前,除了五矿集团将五矿资本注入*ST金瑞方案获批外,在证监会日趋严格的前提下其余类似项目方案不是被否定就是仍在调整中。
因此,黄益平认为,定增补充的资金能否用于去产能、金融能否反哺产业,还有待观察。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防止形成更大的垄断。
管道重组大局已定
中国石油曾被誉为“最赚钱公司”。但如今资金短缺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桎梏。
在这一轮国企改革中,央企重组开始尝试重要行业相互兼并、“壳公司”“僵尸企业”坚决退出、外延并购和企业内部改革相互推进的组合模式。
“天然气与管道业务是公司最具成长性的核心业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从长远看,管道建设作为一种战略性考虑,若油价上涨,长输管道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中国石油不断推进重点区域管网的建设,原油管道里程由2013年末的1.76万公里增长至2015年末的1.9万公里,成品油管道由2013年末的9534公里增长至2015年末的1.01万公里。中国石油的天然气管网总里程已经占到全国天然气管网总里程的80%左右。
但是,随着管道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石油业绩却持续走低的情况出现,管道运营压力也是不言而喻。
原油价格下跌导致全球油田勘探开发速度放缓,中国石油的资本支出也在逐年降低。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石油的资本支出从3186.96亿元降为1557亿元,降幅达51%。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巨亏近138亿元。
资金短缺对管道建设运营产生了影响。2013年以前,中国石油总部曾经计划建设多个长输管道,但现在,其中一部分已经被搁置。
中国石油急需大量现金弥补经营和投资的需要,单纯的降本增效很难大量“造血”。
另外,居高不下的负债率令中国石油压力重重,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资金问题。去年底,中国石油出售了中亚管道公司50%的股权(不包括中亚管道公司D线资产以及中亚管道公司部分现金等资产),交易价格为150亿元~155亿元人民币的等额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金流。
今年,中国石油又发债400亿元公司债,以补充流动资金的不足。
这些举措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无法进一步解决中国石油所重视的管道建设问题。去年12月,中国石油宣布整合旗下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三家公司,总资产超过2813亿元。宝钢股份、新华人寿、雅戈尔三家公司参与了这次重组。
实际上,之前中国石油也因为管道建设投资规模巨大而于2012年和2013年先后两次引入民资,不过这一次放在油气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意义大有不同。
此次整合完成后,中国石油对中油管道的持股比例为72.26%,宝钢股份、新华人寿、雅戈尔等持股比例将分别为3.52%、3.46%、1.32%。
“对于中国石油来说,一旦管道建设引入民资,改革的效果将集中体现在经营现金流回升和资本回报率改善等方面。”董秀成说。
除了吸纳现金流外,此举还利于中国石油推动混改,实现在全产业链引入民资的油气改革目标。中国石油表示,通过此次整合,公司能够理顺各个管道运营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建立统一的管道资产管理运营及投融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并为统筹规划实施未来管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升管道资产整体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管道资产上市几乎没有悬念,近期的大规模人事变动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
5月27日,中国石油正式对外公布对旗下22家企业主要领导进行的大调整。其中,李文东任西气东输管道总经理、党委书记,闵希华任西部管道总经理。此前,李文东一直在中石油管道二公司工作,后来为西部管道公司总经理,闵希华则是他的副手。2016 年4月,李文东成为西气东输公司总经理,闵希华继任。据业内人士介绍,他们不仅是油气管道方面的权威专家,而且具备行业管理经验。
2015年底,中石油旗下的西一线、西二线、西三线进行了重组,目前都在李文东与闵希华的管辖范围内。
业内人士推测,上述两人的调整显示了中国石油在管道上对未来工作的考虑,既考虑到专业、熟悉度,也考虑到重组后的配合问题。
中国石油集团总会计师刘跃珍表示:“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管道上市的政策前,让李文东、闵希华走上重要的岗位,一旦国家政策出台,立即就可以上市融资。”她同时强调,其能否上市,中国石油要等待国家的决策。
虽然油气改革方案出台时间一再推迟,但专家认为,天然气管道的独立势在必行。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透露,国家管网公司今年已经提上了日程。据了解,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中管网分开是大方向,未来将剥离输油管网和输气管网成立原油和天然气输送公司,并独立于三大石油公司。
另外,交叉股权也被视为一个有力举措。6月17日,中国石油宣布,将6.24亿股A股股份无偿划转给宝钢集团,市值约为45亿元。
从实际需求的层面来看,随着中国石油在国内外油气田更多开采与油气管道更多铺开的扩张,对部分能源用钢的需求会增加,所以不排除从产能国际化转移和满足能源用钢的角度实行战略性交叉持股的可能性。
油服重组备受期待
重组是央企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
从近期中国石油子公司密集重组的举动来看,其思路较为清晰,即实现内部业务整合、优质资产集中上市并最终深化国企改革。
各种细节表明,除了工程建设资产、金融资产和管道资产外,油服板块业务的上市同样已经提上日程。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今年2月,在休斯敦举行的IHS剑桥能源周会议上,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对外表示,将计划分拆旗下的油田服务业务,并准备独立上市。
目前,中国石油旗下油气生产辅助类业务划分为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三个板块,进行专业化重组的需求最为迫切。但是,由于人员负担重、油价下行等因素影响,各板块的效益情况并不乐观。
相较而言,中国石油的业务分拆重组工作稍慢于另外“两桶油”。中国石化旗下的中国石化油服和中国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均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而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板块为业务重点,其下属的各类油服公司整合上市迟迟没有动作。也正因此,中国石油在这方面的举措备受市场期待。
业内人士推测,中国石油旗下的大庆华科极有希望成为另外一个“壳资源”,该公司或承接中国石油专业化重组中最受期待的油服板块。
“将不同业务重组并独立上市,可以使公司在不同业务上更加专业化和市场化,无论对于公司整体还是业务板块来说,运行效率都会更高。”李锦分析。
据透露,在油气改革方案中,三桶油将逐渐剥离油服和工程技术板块,先将这些板块成立独立公司,再通过股权置换的办法逐步完全剥离。
黄益平表示,资产重组将提高证券化比例,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引入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等提升经营效率。国企的资产证券化比例较低,仍有大量未上市资产。资产重组上市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
国企资产证券化的改革道路并非坦途。 摄影/蒋万全
黄益平也提醒,在低油价下经营业绩较差、人员负担、同业竞争、土地产权等资产瑕疵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资产重组进展低于预期,甚至重组失败的风险。
清退不良资产
5月30日,岳阳中国石油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51%股权作价1020万元挂牌转让。该公司的挂牌公告特别指出一个条件,即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时应同时变更公司名称,名称中不得有“中国石油”“中油”“昆仑”字样。
公示资料显示,昆仑岳阳公司的亏损非常严重。2015年营业收入仅为600元,净亏损为138.52万元,2016年前两个月营业收入为零。截至2015年末,该公司资产总计1144.71万元。
专家指出,这是清理不良资产的做法。这也是中国石油今年4月份以来第三次清理旗下相关资产。
僵尸企业往往会造成大量不良资产。在我国推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工作中,一些国企为主的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是较大的障碍。李锦表示,去产能首当其冲的是钢铁、煤炭、水泥、石油、石化等行业,这些行业中的国企“去产能”任务很重,也意味着很多“僵尸企业”将退出市场。
国外专家曾采用学术标准测算,1996年-2001年,日本“僵尸企业”比例高达30%以上。国内也有学者按照“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标准测算我国上市公司的“僵尸企业”,比例在8%-10%。
虽然中国石油在加快“瘦身”步伐,但李锦仍然觉得慢了一些。国外的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世界石油巨头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大规模清理旗下非核心资产。
据了解,在这一轮国企改革中,央企开始尝试重要行业相互兼并、“壳公司”“僵尸企业”坚决退出、外延并购和企业内部改革相互推进的组合模式。专家预测,随着“三个一批”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将显著提高,3年时间将处置345户僵尸企业。
“我国的很多‘僵尸企业’的显著特点是依靠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补助而勉强生存。”黄益平说。
据证券机构统计,2012年-2014年的三年时间内,A股市场上的266家“僵尸企业”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500亿元,获得政府补助356亿元。
黄益平认为,由于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很多僵尸企业都想方设法避免退市。它们并非靠主业扭亏为盈,而是将政府的补助资金直接转化成为利润,或者靠出卖名下土地或固定资产获得的收益,使报表扭亏。
因此,推动市场化的资产证券化,创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正能量,很大程度上能推动国企改革,真正清退无可挽救的僵尸企业。
赛迪智库产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郧彦辉提醒,大力度清理僵尸企业将会催化借壳重组热潮,因为通过资本市场借壳重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石油近期的保壳行动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当前国内金融资本介入兼并重组意愿不强烈,传统行业的僵尸企业资产价值比较低,不良资产存在较高的风险,所以石油企业在借壳重组的过程中仍需谨慎,而且国家应让多元金融主体协同发力,发挥银行、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作用,同时拓展融资渠道。
也有专家提醒,清退不良资产的一大阻力来自员工安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永伟表示,一旦企业破产、被清退,那么国企人员在安置上要有系统政策。
黄益平认为,这一轮改革应进一步明确的是:如何支持企业通过资产变现来偿付员工费用;如何改进员工补偿方式;如何推进提前退休和内部退养,并且要与国企其他改革相衔接。
“比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成立,最好是由这些成立后的市场化出资人主体来推进所属企业的改制、重组及人员安置,这样政府的压力会小些,企业也可有更大的自主权对员工做出更妥善的安排;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果不进行全面的改制和人员身份转换,而是企业有选择地在内部进行人员分流,矛盾会非常大,将企业进行整体改制,允许自由择业。”黄益平解释。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