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2016-04-14黎延阳
黎延阳
摘 要:《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从探究性学习要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处理好指导和自主的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四个方面,探讨在科学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策略,希望能更高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打造一个具有生命活力、让学生素质得到发展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以知识为载体;因材施教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激发兴趣、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科学态度。《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基本载体。”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让学生亲历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结合自己长期在一线教学的工作实践,谈谈对科学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更高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打造一个具有生命活力、让学生素质得到发展的科学课堂。
一、让学生学有所得,探究性学习要以知识为载体
当前有这样一种教学思想:重探究过程轻知识结论,认为探究过程的训练是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是否探究出结论是不重要的。这种观点看似强调教学过程,重视学习方法,实则是要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分离,孤立地进行探究过程技能的训练。长期下去,对知识结论的轻视,没有科学知识目标的达成,没有成功的体验,纯粹为“探究”而开展的“探究活动”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直到得出对问题的解释(结论)、重复验证结论等,没有得出结论这个环节,就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笔者观察到有些课堂过分追求探究过程的形式和方法,一节课热闹新奇,但探究过后不及时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造成学生上完课后除了感到新鲜有趣外,对本课蕴含的科学奥妙则不明白其中意义。这种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探究,又带着未解的同一个问题离开课室,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科学教学是指导学生探求科学新知的过程,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如果探究性学习不以知识为载体,那么这种探究就会失去意义。只有以科学知识为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才能起步,学生才有实质性的收获,从而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师是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和伙伴,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探究教学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与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经过探索后去亲自发现和领悟它们。教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传授者”。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片面化、教条化,在教学实践中不敢指导学生探究,认为进行指导和讲授就不是探究性教学,是观念陈旧的教学方式,从而对学生的探究过程“放”得太开,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使探究活动无从入手甚至失败。适应探究学习的需要,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但这决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永远是促进学生成功的伙伴。促进者的角色绝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甚至无足轻重,完全放任自流的探究既不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又不符合学生科学学习的现实。最有成就的科学家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高峰,而不是什么都要靠自己去探究。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电磁铁》一课时,简单介绍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后,完全放手让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我巡视了一圈,发现成功者寥寥无几:有的没有固定导线引线两头,导线松开,不能绕紧在铁钉上;有的导线松松地绕在铁钉上,导致铁钉磁力不够不能吸起大头针;有的没有剪去导线两端的胶皮,导致不能通电。学生因为实验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致使不能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及时演示实验并详细解说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从学生的探究能力上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有独立从事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探究学习。当然教师也要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开展在教师指令下的非自主性的探究活动。
三、探究不是科学课唯一的学习方式,要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说,探究是基于过程的科学学习的方式,但它绝不是唯一的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还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各种学习方式有机并存才能促进探究性的学习。
部分教师产生了将探究性学习理想化的倾向,对其他教学方式持怀疑态度。依据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特性,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系统,具有包容性,在探究的不同阶段或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需要用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观察记录的方法;在讨论阶段,教师要运用一定的启发式方法挑起矛盾,使讨论更深入;在进行通过查阅资料的学习时,教师在学生占有资料不足的情况下,要对有关的科学事实进行讲授。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物质变化和我们》一课时,给学生观看水泥生产与应用的录像和不同物质变化的图片,让他们体会物质的变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笔者还适时补充了例子并进行知识性的讲授,明确纠正他们的错误;最后将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特点用表格归纳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物质变化的要点。类似的例子还有《电能和能量》《能量与太阳》《太阳系》《在星空中》等课。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倡导“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在遇到一些开展探究性教学不明显的内容时,要大胆打破“必须开展探究性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课”的思想,避免从一个误区进入另一个误区。
探究性学习从方法论上来说是着重于教学或学习过程的方法,而依据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其他教学法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作用于其中。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探究性学习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诸如有意义接受学习、掌握学习、范例教学、非指导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这些先进的教学形式都是在反对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灌输的背景下产生的,实质上也含有“探究”的某些因素。探究性学习虽然与其他的教学法有相对独立性,但与其他的教学法也有共通之处。我们要善于从中吸取长处,以促进探究性学习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那种认为探究性学习高于一切,是一种完美的教学形式,从而将其与其他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有悖于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
四、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学高为师”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庸师必会误人子弟。现代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更新快,不及时学习新知识的人很快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在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身上,遇上了职业倦怠期,对学习新知识缺乏动力和兴趣,仅凭旧经验教学,导致知识结构落后,对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思想上也有抵触。比如,学校引进了先进的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老教师不愿意学习使用方法,上课时教具依旧是粉笔一支。甚至部分老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以杂事多、没时间为理由,让年轻教师“代劳”学习。教师这种故步自封的态度必定会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减弱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
科学课的性质和科学技术关系密切,教师时刻关注科技的最新进展,勤于学习,能为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追求新知的学生,自己本身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思想,本身就应该是热衷于探究的人,热爱学习也是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一个因素。笔者曾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后来赶紧查阅资料才能答复学生,深感不加强学习则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以不知当做知,信口开河应付学生,则贻误学生的发展。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师要尊重生命,用心培育学生,作为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同行者,教师以责任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究,和学生共同成长。
用探究来了解科学,用科学探究来认识周围的现实世界,改造世界,这才是科学探究的最大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创设一个让学生尽情探究的科学课堂,培养他们养成尊重事实和证据、尊重科学、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乐于团结协作、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优秀品质。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