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6-04-14杨志红

新课程·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黄继光气节立德

杨志红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今年的教学常规月的主题是开展“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的大讨论。作为一名五年级语文老师,我结合“立德树人”这一关键词,积极地投入到我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中。

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是又如何处理好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落实立德树人呢?我们好不容易从“品德式”的语文课中出来,难道又要回到老路上去吗?

我想:作为已经上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空洞地说教,不仅会削弱知识的系统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德育教育通过语文知识这一载体,找准德育教育的契机,自然、有效地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成了我每节语文课设计时的必备环节。

五年级有这样一篇课文《梅花魂》,这篇课文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是属于思乡主题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当文章读到这里时,我觉得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一个最好的点。以下是我在教学这段话时的一段实录:

(1)问题一:“他们”指的是谁?

孩子们异口同声答:“有气节的人。”

(2)问题二:“你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

孩子们:……学生一时无语。

(3)问题三:“知道黄继光吗?”“怎样的黄继光?”

一个学生回答:“坚强不屈的黄继光。”

接着很多学生答“顶天立地的邱少云”“宁死不屈的雨来”“舍生忘死的董存瑞”……

(4)课件图片一:出示几个有气节的人物——苏武手持汉朝符节,在匈奴19载,不畏匈奴单于的威逼利诱,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文天祥面对死亡和元朝的利诱,他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江姐、赵一曼虽为女子,但依然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

孩子们的目光炯炯有神,似有所悟……

(5)课件图片二:出示“低头折节”的人——战争期间的令人唾弃的叛徒、汉奸,认贼作父的秦桧,投靠日本人的汉奸汪精卫等都是人民的罪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丧失了应有的气节,令人不齿。

孩子们紧蹙眉头,充满愤愤不平。

(6)问题四:“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

生:“有气节的”“宁死不去的”“顶天立地的”……

(7)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读这段话吧: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 样……

听着孩子们信誓旦旦的言辞,看着他们那坚定、严肃而又庄重的眼神,从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不知道学生对“气节”一词是否真的理解了,可是,我能感受到每个孩子对“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都有了深刻的感受、对做怎样的人有了深深的思考!

除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对学生渗透一些德育,我在平时与孩子们相处时,也时时提醒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是演讲者,而是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教师的自身形象、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我们讲一套,做一套,学生会对老师的话不信服,也对语文课程的内容不信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才会发挥“身教胜于言传”的作用。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也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坚信,只要我们真正地爱学生,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必能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和智慧的点拨。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黄继光气节立德
气节,一个人的精神脊梁
动作中的爱国精神
致敬英雄黄继光
竹外疏花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
“严以修身”先立德
中国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