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评价方式 促学生健康成长
2016-04-14李春明
李春明
摘 要: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教师应巧用各种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使之成为一种职业责任、职业素养,做到心中有活生生的人,心中有渴望发展的学生,不断改进学生与教师的学与教,使评价切实促进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关键词:评价;激励;发展;参与
评价是一门艺术,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的评价应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
一、巧妙运用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
美国文学巨匠马克·吐温曾说过:别人一句赞美的话让我开心了两个月。马克·吐温不是个爱虚荣的人,别人一句赞美的话却也能让他欣喜一阵子,名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呢?作为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捕捉最好的教育时机,根据语言的情境性,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恰当的表扬、鼓励,使学生感觉到被赏识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班上有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举了手,并响亮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掌声鼓励,我及时给予评价:“你主动大胆地站起来读书,说明你已经超越了自己,我们希望今后的课堂经常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这位学生在得到直接鼓励的同时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上课发言中也一次比一次积极。记得孙双金老师说过:“如果说,及时的肯定,巧妙的启发,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话,那么有时真诚的鼓励,由衷的表扬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有一位老师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田园诗情》时,一节课下来,老师的评价语言令我折服,学生在读课题、理解课文时,我记录了老师的评价语:“你真会动脑筋,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非常可贵。”“你的语言太精彩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你做到课内外结合,这叫融会贯通,值得鼓励。”……一句句赞美的语言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暴风骤雨般的责备与批评更有效。
二、利用延缓评价,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发展
评价要及时,这为很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所熟知,因为及时评价容易让发言的学生享受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以步入乐思、善思、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而把握评价的时间度,合理地延时评价,则更能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说勤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尽情地去读课文,品味童第周的勤奋,并让学生联系自身谈谈体会。
生1:童第周每天天刚亮就起来读书,那时我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大觉,家里人叫我起来,我都不起来,从这里能体现他的勤奋。
生2:童第周学习习惯很好,每天睡觉前会复习一下所学的知识,我一上床就睡了,这体现了他的勤奋,因为他长期这样做才会养成习惯。
师:联系实际想象一下,他还会怎么做?
生3:他可能还会“悬梁刺股”。(生笑)
师:这不一定,但冬天、夏天肯定还会坚持学习,想象一下。
生4:夏天很热,别人都在树下乘凉聊天,他却在闷热的屋子里学习,满身是汗都不在乎。
生5:冬天很冷,他读着想睡觉了,但他知道不能睡,就打来一盆冷水,洗了个冷水脸,又继续读书了。
……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童第周的勤奋,我先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际做法和想法与他进行比较,衬托他的勤奋,这种建立在学生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上的思考与理解是实际的,印象是深刻的。但我没有满足于学生的答案,没有及时作出总结、评价,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童第周的勤奋表现,在扩充的基础上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勤奋,并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如果没有延迟评价,就没有这么鲜活的思维和独特的见解产生。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就语文科而言,对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用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而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时的表现力、感染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与方法等难以具体的量化考核内容,则可以依据同学、家长及老师等日常观察所得,由老师负责综合多方面评价,对学生作定性评价。另外,书面考试的内容,在考试形式上也要力求丰富。如,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口答与笔答相结合、集中测试与分散测试相结合、课堂检测与阶段检测相结合等形式,还可以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测试题。取消期中考试,淡化期末考试,强化平时观察检测。设计一些操作性强、需多人合作完成的作业,检测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评价标准的层次性,促进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
学生是具有不同的个性并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学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我们常常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如此,要因学生的不同个性而异,找准课堂评价的着落点,只要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和提高,那便是成功。如,对于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讲得很好,能再响亮地讲给同学们听一遍吗?”对平时有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想法很独特,很有创造性,这点我特别欣赏。”而对平常经常大胆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敢于大胆发言,很勇敢。”评价不仅要因学生的认识特点而异,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而评。我们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获得关注、得到成功的机会。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应有更高的要求。如“如果你能考虑得更周全、更深刻些,那就更好了。”“希望你在语言方面能再简洁些。”而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我们应采取激励的评价语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大声些,那就更好了。”“胆子大些,试试看。”“你勇于讲出自己的见解,今天你又进步了。”等等。这样的评价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弊端,又避免了口头评价语言的单调和重复,树立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又关注了学优生的发展,避免让他们产生自满情绪,保持他们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
语文教学中我们能运用的评价策略各式各样,真诚亲切的语言、温和友善的表情、期待宽容的态度以及客观及时的检测反馈等都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愿望和需求,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永祥.新课程呼唤“理性的评价”[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4(04).
[2]肖俊宇.小学课改课题研究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0.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