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向着自己的方向奔跑
2016-04-13张菱儿
张菱儿: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读物,被《儿童文学》杂志评选为全国十大“魅力诗人”。
女儿高尔雅: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本硕博连读。
女儿从上小学开始,各科成绩一直都不错,如果说哪科最好,还是语文,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名列前茅,也时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小文并获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她将来就是一位“文科生”。我们却不愿早早给女儿定位,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她心理的健康成长,让她阳光、勇敢、自信、坚强,练就一双能够在蓝天翱翔的翅膀。无论飞向哪个方向,我们都会深深地祝福她。
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心里喜欢,所以更有动力,做起来也更加努力,不会轻易被困难吓倒,战胜困难后,会使孩子获得极大的自信心。
在女儿5岁的时候,我带她去文化宫广场玩,她看见有舞蹈班在招生,对我说想去学跳舞。我说:自己报名去吧!
女儿真的蹦蹦跳跳地跑进了大厅。透过窗户,我看到她踮着脚尖和负责招生的人交谈,人家告诉她每月交多少钱,什么时间可以来,需要带什么东西等。她跑出大厅,一五一十地告诉我。
我给了她钱,她自己完成了报名。随后,她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练得很刻苦,却从来没有喊过累。第二年在市里举办的春节文艺晚会上,她和三个小伙伴一起表演了芭蕾舞《四只小天鹅》。
二年级暑假,女儿要学跆拳道,于是整个暑假的每天下午,她都坚持去练两个小时的跆拳道。刚开始那几天,她腿疼得上下楼都要我拖着走。我试探着说:“要是太苦,咱就不练了吧!”女儿笑笑:“疼过这几天就好了,以前练跳舞也这样。”连着三年的寒暑假,女儿都是在跆拳道馆里度过的。
后来,她喜欢上了绘画,就报了绘画班,周末背着画夹跟着美术老师和伙伴们去郊外写生……
除了这些兴趣班,我几乎没有给女儿报过课业补习班。她上小学后,我看到班上一多半的孩子周末都去学奥数,说实话,我心里也动摇过,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和女儿商量:“咱们是不是该报一个奥数班呢?”她摇摇头:“我不愿意学奥数!”女儿说她翻看过同学的奥数书,里面的题特别特别难,班里好多同学都说厌烦奥数,但家长还是坚持让他们学。
见女儿这样说,我随即打消了送她去奥数班的念头。孩子的学业已经够重,我尽量想给女儿的童年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而不是挤在每天低头学习的夹缝中。
每天进步一点点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是自己和自己比,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足够了。这样才能保持一颗健康快乐的心。
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接她放学,我看到她走出校门时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子。“怎么啦?”我问她。她摇摇头,起初不想说。我不再追问,她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告诉我。于是开始和她聊一些开心的话题,没一会儿,她脸上的愁云就不见了。路过一家书店的时候,她突然说:“妈妈,给我买本字帖吧!”我马上答应了。
选字帖的时候,女儿告诉我,今天老师表扬5名同学的字写得好,并把他们的习字贴到了墙上。女儿说,她也想让老师把自己的习字贴在墙上。
“好好练习,只要坚持,肯定会越写越好的!”我搂过她,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安慰她。
以后的日子里,女儿坚持每天写完作业后,再临帖五篇。并拿着第一天写的字找我看,问我哪一张比较好。
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纯粹,大人觉得不起眼的小事儿,她做起来会特别认真。
一个月后的一天,女儿放学一出校门看到我,像小燕子一样飞了过来,弯着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告诉我:“妈妈,今天老师把我的字也贴在墙上了。”
“妈妈就知道,我的女儿一定能做到!”我拥抱了她。
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坚持。
在游戏中培养能力
读小学以后,我开始带着女儿编故事。比如看见一个小孩独自在走路,就以这个小孩为主题,用石头、剪刀、布决定出谁先讲谁后讲的顺序,然后,天马行空,任意展开自己的想象——“皮皮要去姥姥家,在经过一片大森林时,他走着走着迷了路,他在大森林里转呀转呀,怎么也走不出去!”“他走累了,突然想到自己的口袋里还有几个气球,于是他掏出气球,吹足了气,气球带着皮皮飘飘悠悠飞了起来!”“他饿了,遇到了好心的小鸟,小鸟给了皮皮一条青虫子!”“皮皮看到虫子,很恶心,想吐,小鸟生气了,啪啪啪,几下子把气球都啄破了,皮皮咕咚掉到了水里”……就这样,你一段,我一段,像接龙一样编故事,想得多的多讲,想得少的少讲,没有一定的形式,只要围绕着主题就行,也不拘泥于字数和时间,只要让故事里的皮皮最后能够回到姥姥家。
为了增加女儿对编故事的兴趣,故事中小主人公的名字有时候是她的好朋友,有时候是她自己。这种编故事的形式女儿很喜欢,热情也很高,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甚至连一些在科幻故事中看到的东西,都被我们手舞足蹈地编进了故事。就这样,有时候一个题目能被我们兴致勃勃地编好几天。
周末带女儿去郊外爬山,累了,躺在山坡上看不断变化的云彩,我们抢着说出头顶上的云彩像什么,一个说像匹小马,另一个说像头大象;一个说像电脑里的怪兽,另一个马上说像放大了的长尾巴鼠标;一个说像显微镜下的细菌,另一个就说像大海里的珊瑚礁……女儿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念头,就像堵不住的泉眼儿,汩汩地往外冒。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结果是,谁的想法最普通,谁就唱歌或者讲故事给其他人听。
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女儿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她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向着自己的方向奔跑
女儿是一个独立性很强,且目标很明确的孩子。在她读幼儿园大班那一年,由于工作关系,她爸爸被调去了外地。在我和她爸爸两地分居的那几年,由于我体质不是太好,加上生活的劳累,经常生病住院。女儿看着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来来往往穿梭于病房,渐渐对他们产生了好感和敬意。
女儿曾经对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医生,你就不用住院了。”
听说西药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她从图书馆查阅书籍或者从电脑里百度搜索,帮我抄录一些偏方。我想学医的种子应该是在那时候不经意间埋下的吧。
女儿考入北京最好的高中——人大附中后,从高一开始就热心医学,在学习之余,她参加了校外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的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了北京市红十字急救员证;与同学一起参加医院“临终关怀”的爱心活动;她还选修了药用植物学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在文理分科的时候,按照女儿当时的文科成绩,能够进入学校的重点班;如果按理科成绩,她只能进入普通班。我和她爸爸都是文科毕业,也都从事文科职业,按照常规理解,女儿理应也学文。可是她说想学医,毅然报了理科进入普通班。
三年的高中生活很快过去,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女儿在第一志愿栏里一笔一画地写下“北京大学医学部”。
如今,女儿已经是北大医学部一名大五的学生,顺利进入了实验室,每天和小白鼠、兔子、实验药品等打交道,过得忙碌、充实而快乐。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