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2016-04-13四川省资中县第四中学罗政勇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探究

四川省资中县第四中学 罗政勇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四中学 罗政勇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要通过学生在科学课中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活动得到激发和培养,科学课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加强实验。

兴趣 探究 实验 现代教学技术

一、科学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科学课的保证。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把要学生学科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科学,把科学课变成有趣的科学。

1.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如:在学习《水滴里的生物》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水滴里有动物吗?”学生都会回答:“没有。”这时,教师拿出水滴进行观察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有很多生物时,都会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用显微镜观察一滴脏水,启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利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科学是学科学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课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他们的眼里,科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仅仅是课堂上才玩的科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科学学科是亲切、真实的。

例如,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先让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然后学生学习做酸奶,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3.开展编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做学问,会提出问题,自编问题给自己思考,给别人思考。学生编题过程,是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学生在自编科学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学的科学知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认识到科学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激励学习兴趣。

二、科学课教学要注重以探究为核心教学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大胆探究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每一位科学课的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3.正确引导和训练学生,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样一个案例: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想办法取出量筒中的物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联系已有的经验,成功使物体浮出水面;然后让学生推测一些物体的沉浮,学生实验后推测认为物体的沉浮和大小、轻重有关,而接着学生又否定了自己的假设,陷入茫然之中。此时教师又借助于乒乓球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将三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出现三种不一样的情况,一个沉水底,一个浮在水面,一个则悬浮在水中,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进一步完善假说,最终能形成比较合理的阐述。

三、科学课教学要注重加强实验课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用科学的能力。

3.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

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科学教学要注重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事例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作为《科学》这门学科,再不能在“粉笔+黑板”的这种老模式里大讲“科学”了。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它能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