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深慢:语文有效教学“三字经”

2016-04-13江苏省怀仁中学朱加良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字经节奏语文课堂

江苏省怀仁中学 朱加良

声深慢:语文有效教学“三字经”

江苏省怀仁中学 朱加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随之变的更高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这就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该如何构建有效课堂,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呢。面对这样的困惑,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声——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语文教师总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总是能够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学生的朗读是越来越差,更多的是一种敷衍的单调的读书,有时甚至读到没有声音了。或许这只是学生成长中的一种心理现象,但是,这样的诵读是无法感受到汉语之美,文本之美的。这也就远离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凭借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揭示自己复杂内心世界的经典作品。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去读,去悉心品味,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品味出语言的情感,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而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学生要能自觉地去认真朗读,用心朗读的基础之上。

为此,我首先明确要求学生,利用一切可以放声朗读的时间来大声诵读,比如晨读、语文课和阅览课等。高中的学生相比小学生,他们在表现欲上虽然明显要低于小学生,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他们还是能够放声朗读。尽管这样要求学生去朗读还只是一个面上的要求,也就是让学生能大声读出来而已,和我们真正要求的用心阅读还很远,但是我相信这样一旦养成了习惯,语文朗读的“春天”还会远吗?

深——思维,迸发思想的火花

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这种情感是流动的,在教师、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不断地流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由此可见,情感是作者的灵魂,是教师解析文本的灵魂,所以有效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努力追求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和学生深入地思考,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和“美读”的基础之上,积极地寻找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契机,进而进入到课文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为此,在课堂上,我精心设计,采取不同的办法引领学生深入地探究文本。

首先,努力创造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为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学生也不是无可奈何的接受者,此时的老师和学生能以诚相见、和谐相处、情感交融,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就能积极思考,深入探索,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其次,精心设计提问,通过师生对话,对学生进行导思诱答。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师生活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意义上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师生互动的课堂对话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然后通过对话交流,对所提的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真知,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的结果反馈信息,从而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安排,提高课堂效益。可以说,课堂对话交流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的特点?当学生在对话交流中逐渐得出答案之后,我又有意识地抛出了其他一些问题。“秋天的意象都是这样的吗?如果换一位诗人来写的话,秋天的景象又会怎样?”这一系列的追问不断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

慢——节奏,涵咏文本的意蕴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之美源于它的抑扬顿挫的节奏,同样,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一门艺术,所以,课堂教学之美也应该源自于它的节奏。我所认为的慢,它不是慢吞吞、没有计划、没有预设的“慢”,而是张弛有度,疏密结合,留有“空白”的“慢”。“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这句话,也许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有启发意义吧。语文,它就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去潜移默化的工程,为此,我努力实践去调控自己上课的节奏,让学生能品读到散文的优美、论述类文本的严谨、诗歌的韵味……

学会“留白”。我知道,语文教学内容传授的多与少,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完整地构建知识。有人说过,理想的课堂是律动的,富有变化的。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当教师在课堂中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讲的 “紧锣密鼓”环环相扣时,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课堂中学有所获呢。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疏密结合,学会留有空白。因为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同时,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文本又都是一些语言与思想兼有的经典之作,因此,当学生一旦获得大量的知识后,就一定需要一个整理消化的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放慢节奏,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慢慢品味和感受文本的内涵。否则学生会“消化不良”,不仅以前的知识学的不扎实,还会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学会情绪调控。俗话说,教无定法。当我们拿到不同的教学材料的时候,就应该在关注学生心理情绪变化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调控教学节奏。我们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始终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的,他们必然会有一个“活跃—消极—再活跃”的过程,而我们教师就应该敏锐地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情绪的变化节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教学机智,调动学生情绪,从而掌控课堂的教学节奏。学生疲倦时,教师可以改变一下节奏,穿插一些有趣的教学小活动,比如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等。学生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所以,只有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课堂教与学的氛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学生既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又能深入思考,消化吸收,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动静和谐”的理想状态。

语文是博大精深的,所以,把握节奏、驾驭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我们必须立足学情,从自身特点与能力出发,灵活地掌控教学节奏,驾驭控制课堂局面,“慢慢走”让学生在品读中,深入思考,慢慢地琢磨,或许真的能带来高效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三字经节奏语文课堂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YOUNG·节奏
朗朗韵味话经典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