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
2016-12-08陶静高治帮
陶静+高治帮
摘 要: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发腐败斗争已呈常态化趋势,有效遏制了党内各种歪风邪气,使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迈进,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关键词: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反腐倡廉大旗,狠抓全面从严治党,扭住党风政风作风改进,净化了党内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党的执政面貌焕然一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一、反腐败斗争已呈常态化趋势
十八大之后的四年来,“打虎”已成为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选地点、不挑时间、不设禁区,不论职务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绝不姑息、一查到底。诸多所谓“铁律”被一一打破,可谓大快人心。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仇和、杨卫泽等一大批高官纷纷落马,彰显了习主席从严治党的决心气魄。“打虎”之余,“拍蝇”力度也不减,各级纪委坚决查处存在于群众周围的“四风”问题,中纪委网站开通曝光专区定期通报,狠刹歪风邪气,让世界看到了我党同腐败问题作斗争的坚强决心。
但当前腐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山西塌方式腐败、衡阳贿选案等问题启示我们,滋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一些新型腐败问题又纷纷出现。对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必须经常“拉拉袖子”,帮助他们严把做人处事、用权为官的底线。要严格落实巡视、审计、谈话等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领导干部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实践证明,反腐败斗争没有休止符,必须坚持常态化运行,否则党将变质、国将变色,党同人民群众间的血肉联系将不复存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进入深水期,各种矛盾问题集中暴露,党所面临的考验异常严峻。越到此时,更应高举反腐倡廉大旗,对腐败问题常抓常管、坚持不懈,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八项规定有效遏制歪风邪气
习主席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作风纪律八项规定,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八项规定瞄准人民群众最为关切也最为反感的焦点,营造出强大社会舆论氛围,有效震慑了贪污违纪份子。长期以来,以“四风”为代表的各种社会不正之风甚嚣尘上,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印象地位。为此,习主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中央抓起,为全党同志树立了标杆。一些党员干部,看到中央的决心如此之大、惩处力度如此之严,再也不敢触碰“四风”问题底线,初步实现了“不敢腐”目标。
党风影响政风、政风引领民风。公款吃喝歪风被狠刹,社会上依靠公款消费支撑的饭店、会所、高档烟酒店等纷纷倒闭或转型升级服务大众,很多党员干部从各种歪风邪气中解脱出来,回归岗位、回归家庭,重拾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个宗旨,重塑了党的形象地位、民风持续回暖升温,人民群众看到了习主席大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希望,纷纷拍手称快、一致点赞。
八项规定的实施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各级纪委通报的案例事件来看,“四风”问题转入地下、部分人员仍存侥幸顶风作案的现象还屡禁不绝。工作上搞变通打折扣、行动上徘徊观望、工作上得过且过缺乏担当等问题,还较为严重。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虽不如“四风”问题影响恶劣,但不加管束任其发展,只会破坏党执政基础,损害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态势。因此,着眼“四风”变化趋势,持续推进法治反腐、制度反腐和系统反腐,当是我党今后作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从严治党向纵深迈进
回顾我党奋斗历程,从严治党是永远不变的主旋律。实践证明,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是确保我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必要手段。改革任务越重,就越需要保持好党员领导干部的纯洁性,就越需要保持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不放松。
全体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牢记习主席谆谆教诲,始终将纪律挺在最前面。要以党章为遵循,以党纪为准绳,坚持抓早抓小,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碰纪律果断处置,使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真正将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面对腐败依然严峻的态势,必须将政治纪律摆在首位,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坚决维护党纪党规严肃性。要落实好工作问责制,推动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实。“四风”问题纠治越往后难度越大,触及利益也就越多。必须始终保持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减存量、抑增量,特别是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真正使从严治党的红利惠及广大百姓。抓实抓好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党员干部由“不敢腐”向“不能腐”和“不想腐”转变。
四、结语
党的曲折发展史告诫我们,党风廉政建设是事关我党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任务。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荡涤歪风、扫清障碍,带领全体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始终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王丹.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16.05.
[2] 闫浩.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新举措研究[D]. 广西民族大学.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