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探析
2016-04-13魏辉
魏辉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探析
魏辉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责。文章从高校图书馆要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图书馆是大学生养成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阐明了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要拓展服务手段,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信息服务;信息素养
一、高校图书馆要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
(一)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图书馆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对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需求,必须形成丰富的馆藏体系,图书馆才能够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藏书建设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需求,围绕学科课程体系和重点专业,采购专业书籍,还要根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师的科研、学生自学、娱乐和科普等需求采购书籍。采购图书馆书籍时一定不要那些思想反动的书刊、低级下流的黄色书刊混入馆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思想性和专业性。书籍的采购力求质量精、种类多、复本少。要定期剔除过时、破损和陈旧的书刊,采购适时的书籍,确保藏书质量,优化藏书结构,提高利用率,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对文献的需求。同时,图书馆还要做好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会越来越多,如自建的数据库、光盘资源库,购买的CNKI、“维普”资源整合平台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同等重要,是相互补充的。也要利用网络资源,把有效的网络知识和信息进行组织和整序,建立在信息数据库中,以备教职工和学生们的利用。因此,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也是构成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资源。
(二)构建服务平台。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传播的枢纽,对服务的要求和处理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处理的对象不仅是纸质文献和已归类的数字资源(光盘、影像、音频等),还包括对纷繁复杂、无序堆积的网络信息,按照文献分类法进行分类、筛选、整理、存储及推送等处理。服务的要求也不仅限于文献的借还,而是想获得基于知识的信息服务,同时,基于读者的专业属性,其服务需求还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实效性和新颖性。要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拓展服务范围,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地、有效地文献信息服务。
图书馆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编制服务平台,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进行调研,确定信息资源建设的规划,在注重信息资源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选出重点、适用的课题,进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把教师的学术信息、教学相关资料以及教学课程分布表等信息进行系统的介绍,开展信息检索导航服务,及时收集与之相关的本校学科专业和科研信息,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和利用的中心枢纽。从教学、科研和学习三个方面开展信息资源建设。教学方面的资源建设包括:收集各种课程资料、相关的教案及课件、国内外的指导刊物、教学交流心得与学科课程体系相关的新成果等,开展学科网络导航服务,介绍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科研方面的资源建设包括:介绍各种科研成果数据库、专业信息的分析与预测和国内外相关的学科研究动态与学术会议信息等等,同时,也要收集一些相关的学科专家的“博客”“QQ”等信息,方便与之交流;学习方面的资源建设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扩大视野为目的,通过书籍报刊和网络收集与各个学科课程相关的试题库、考研、雅思、公务员考试和就业等资料,存到图书馆数据库中,方便学生查阅学习。高校图书馆应与学校各院系沟通合作,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丰富馆藏学科资源库。
在坚持突出学校学科特色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教学科研的文献检索综合服务平台,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逐步完善学科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使学生通过图书馆服务平台获取与本人需求相关的馆藏信息、教师信息、课程及辅导资料信息、题库、考试信息和网上考试等服务。同时,依托CASHL和CALIS两大文献信息检索平台,提高与同类院校的信息交流,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便捷周到的文献信息服务。
二、图书馆是大学生养成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
(一)开设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情报意识,使学生具有检索文献的技能,提高大学生使用文献的能力,也会减少查找文献信息时间。促进其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展文献检索课是大学生们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检索课,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大学生入学教育时,采用文献分类法,以图书馆馆藏的布局为框架,以每个专业学科相关内容为例,使学生们了解文献分类法、馆藏文献信息的分布、借阅规则以及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第二步是设置“文献信息检索”的共同课,把文献信息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传递,既要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熟悉纸质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也要开展电子信息检索教学,使其能够使用图书馆自建的OPAC和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信息。第三步是根据学科专业的教学目的,做好针对性地信息引导服务,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和电子信息资源,是学生获取文献信息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能够形成一种益于学生养成信息素养的氛围,使学生来到图书馆后,自觉地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开拓视野、陶冶心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人员、文献和设备等资源优势,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通过文献检索课,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重视文献检索课,通过学习和训练增强大学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来提高大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技能,也利于大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图书馆通过宣传栏、图书馆网页介绍、讲座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介绍馆藏文献信息、信息检索的新技巧、社会热点问题、地方新闻及其他知识信息,来增强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的意识。与相关学科专业协作,针对教学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进行讨论、分析和学习,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组织的互动交流活动中,提高其阅读技能和学习兴趣,使大学生掌握充分获取信息的技能,有目的地去查阅相关信息,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增强判断力和思辨能力。利用图书馆的设备,配合学校教学需要,运用数字资源和信息技术,建设以交互式、个性化的智能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学习经验、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大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也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心之一。因此,在信息社会中,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存、学习及发展的基本能力和要求。
三、图书馆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馆员的日常工作影响学生。高校馆员作为“老师”,也要承担教育的职责,在日常工作中馆员要对学生“言传身教”。为学生服务是高校馆员的核心工作,馆员在为学生进行服务时,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否则会直接影响馆员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态,因此,馆员必须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馆员端庄的仪态,给大学生们留下清晰的印象,使学生认可馆员的教师身份,进而影响其心态与行为,促使大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规范。
到图书馆学习的大学生们有不同专业和兴趣爱好,也有新生和老生的区别,在不同的时间对图书还有不同的需求,馆员必须做好针对性服务。在大学生们进行各种考试时,为他们推荐相关的信息资料,对关注体育信息的老生,不仅提供馆藏书报期刊的新信息,还要深化服务,开发各种网络信息来满足大学生们的需求。很多时候馆员为大学生所提供的高效服务,都是每个部门互相协作为学生提供的,馆员热情的服务,娴熟的工作技能,团结的工作氛围,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能够感染到大学生,并且能够促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这也就是要求图书馆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服务领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信息服务,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发挥得越好。馆员所表现的端庄的仪态、文明的言行举止、娴熟的业务技能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以及图书馆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与舒适的环境,对大学生们的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二)引导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应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以大学生读者为服务主体,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引导读者的阅读趋向。通过宣传提示栏、电子大屏幕和新书通报等形式向大学生介绍图书馆的书籍,增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并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满足其合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主题开展阅读活动,使大学生们正确理解书籍的内涵,提高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识别能力。向大学生们宣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使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品质的教育。通过师生成果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掌握“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讲座等活动,引导读者正确认识问题,配合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面对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们会受信息的内容所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一定要保证网络信息的健康,屏蔽所有的不良信息,要在图书馆局域网上创建具有时代精神的、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丰富读者知识的信息空间,及时搜集、发布国家的时事政策、国内外大学的教育信息、社会生活和科技动态等新闻信息,建立一个美好的、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高校图书馆要提供网络互动交流的平台,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网络的信息管理与建设中,活跃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交友聊天等;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网上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分析和交流来了解大学生内心的想法,积极进行教育疏导和适宜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动力,促使大学生在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时遵守信息道德,成为网络中的道德主体,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积极拓展图书馆网络服务的手段,强化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所承担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而是通过引导,使大学生们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去学习,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同时,也树立了大学生对道德观的正确认识和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
[1]韩淑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与服务育人[J].人民论坛,2011(6):228-229.
[2]陆浩东.生态文明观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和对策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2):59-65.
[3]王庆德.高校图书馆服务成人教育的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12(1):81-183.
[4]曹涛.浅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8):63-64.
[责任编辑郑丽娟]
G251.6
A
2095-0438(2016)09-0145-03
2016-05-20
魏辉(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