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买办在晚清近代工业化中的作用
2016-04-13廖兵
廖兵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试论买办在晚清近代工业化中的作用
廖兵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近代买办在晚清经济领域表现活跃。买办通过自身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近代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兴办近代工业过程中,他们实现了多项“中国制造”“零”的突破,为建立起中国近代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打下了一定基础。
买办;近代;工业化;企业;作用
近代买办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而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早期虽然依附于列强,但当他们“羽翼丰满”后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巨额财富投资于新式工商业,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投入巨资是买办推动近代工业化的主要表现,除此之外,买办在思想启蒙、产品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提出“商战”等思想,为近代工业化提供思想启蒙
近代中国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买办虽然是伴随着西方的入侵而产生的,替洋行做事,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并为此而获益,但是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他们又将积累的巨额资金投入近代实业,从而转化成了具有进步性质的民族实业家。在发展实业过程中,买办由于处处受到西方列强的排挤,遂使他们逐渐产生了“商战”“工业救国”等思想。
郑观应在《救时揭要》中说:“非富无以保邦,非强无以保富;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1](P1483)面对西方洋布、呢料在中国的大量倾销,郑观应提出:“亟宜招商集款,购办机器,自行织造,擅其利权。”[1](P89-90)在《盛世危言》的封面郑观应赫然写道:“首为商战鼓与呼”。他在书中说:“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2](P320),提出了“习兵战不如习商战”[2](P339)的著名思想。《盛世危言》的问世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以致光绪帝“饬总署印刷二千部,分送臣工阅看”。徐润也认为“西洋各国,俱以通商致富,国富则兵强,兵强则国本固”[3],大声呼吁要“振兴商务”。面对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耻辱和空前的民族危机,祝大椿认为:“时至今日,亟宜以工业救国为切要之图……利用厚生为国家富强之源。”[4]朱志尧则提出了“工业兴,国家富”[5(P101)]的思想。当时买办已普遍具有了较强的“商战”意识。他们通过提出商战、工业救国等系列思想,大声疾呼,以唤醒沉睡的国人;同时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实践,大力兴办近代工商业。这对提高国人对发展近代工业的认识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并为此后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瓦解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为近代工业化开辟道路
当欧美各国纷纷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轰轰烈烈的开展工业革命之时,中国仍然处于以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为主的状态,落后于资本主义的封建经济显然不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将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手工业难以真正从家庭副业中分离出来;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民的贫困及购买力低下。技术落后、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这些无疑都严重阻碍了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买办则通过其活动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初期买办职能主要有两项:一是作为洋行的代理人,替西方企业在华推销洋货;二是替洋行收购土货。买办代理的洋货由于采用机器大生产,技术先进,质优价廉,“精巧绝伦”[2](P522),而中国用手工生产的产品“工笨而价费”[2](P519),于是洋货迅速打开了市场。如洋布,到19世纪末“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大量洋布等洋货为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充斥着洋货,这对“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无疑是沉重打击,从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买办大量收购土货,如茶、丝等,则推动了中国农业专业化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买办的大量经济活动成了瓦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催化剂,破坏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模式,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积极从事买办活动,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积累资本
近代以前,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中国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又缺乏像欧美各国一样的原始资本积累。近代很长一段时期内许多富裕的商人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将大量资本要么用于买田置地或放高利贷,要么用于追逐绅士地位,也不愿用于投资冒险的近代工商业(甲午战争前办企业仍被清廷视为非法,毫无法律保护),即所谓“最成功的商人的标准,是他和他的后人不再是商人”[6](P10)。资本的缺乏导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先天的不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独有偶一个特殊阶层——买办的出现,并通过其活动,积累了巨额财富,为中国近代工业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买办资本积累主要有以下途经:一是固定的佣金和合同外的收入。佣金是买办最初财富积累的重要来源,佣金率一般为2%左右,其后受买办增多、竞争加剧等影响,佣金率趋于下降,但随着列强侵略的加速,中外贸易不断增长,买办代理买卖的佣金收入仍然相当可观。合同外的收入分为赚行市和赚拆息,这部分的收入有时候也不少。二是自营工商业的利润收入。这往往是买办收入的主要来源。“买办之所以有利可图,这是由于他不仅是洋行的雇佣者,同时又是自营生意的商人;不仅是货物的经纪人,同时又是货主;不仅赚取工资和佣金,同时又赚取远远超过工资和佣金的商业利润。”[7](P116)近代著名买办唐廷枢不仅是怡和洋行的买办,同时他还开设钱庄、茶庄以及经营进出口业务。实业家朱志尧一边担任东方汇理银行的买办,一边广泛投资于矿产、机器制造等行业。大买办席正莆从28岁开始就一边出任汇丰银行的买办,一边经营自己的钱庄。买办“自己做老板”的利润收入往往远超固定的佣金和薪金收入。三是资金周转的利息收入和商品差价。买办在为洋行收购土货时,采用各种办法压低收购价格或高报价,从中赚取商品差价。四是投机或其他非法收入,如投机金银、证券、外汇等。通过以上途径买办积累了巨额财富。
买办的财富究竟有多大?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测算。据黄逸峰估算,1840-1894年,买办收入大约为4亿两。[8](P69-70)潘君祥、顾伯荣在《买办史话》中指出:1840年-1894年,买办总收入约为4.9亿两[9](P34)。汪熙则认为1868-1936年,买办收入约为15.29亿美元。[10](P291-339)严中平对买办在1890—1913年的收入估算为6.2亿关两。[11]买办在积累了巨额财富后,不像传统商人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土地、高利贷或追逐绅士地位。买办区别于传统商人的地方就在于前者具有西方经济思想。他们嗅觉灵敏,最先认识到投资近代实业有利可图,且他们具有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于是将积累的巨额财富,除一部分用于自身生活等需要外,绝大部分用于投资近代实业。从而为建立起近代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有益探索,为中国近代工业化迈出了重大步伐。买办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和投资洋务企业,对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廷枢利用股份制成功的创办了开平煤矿,使之成为中国近代矿业的标杆。在筹建开平煤矿前,唐廷枢以近代企业家的思维从实地勘察、矿石化验到成本及效益核算等均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为提高生产效率,他积极引进西方机器设备,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开采;为解决煤矿运输问题,在他的筹划下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国有铁路——唐胥铁路。在唐廷枢的潜心经营下,开平煤矿取得了巨大成功,煤产量由1882年的38383吨,跃升至1889年的247867吨[12](P206),7年间增长了6倍多,企业获利十分丰厚。郑观应在接手上海机器织布局时,面对此前该局筹资不利的窘境,他一方面委托钱庄商号,广设股份代收点,另一方面将投资人姓名公布于报纸,以此为筹股制造声势。此举果然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月后,郑观应超额完成了招股计划。[13](P36)之后他又聘请美国人丹科作为顾问,筹建厂房,并派梁子石留美学习纺织和植棉技术。此后,郑观应虽因挪用资金而离开该局,但他的努力无疑为上海机器织布局走上正轨奠定了基础。事实上,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24个军用企业和20多个民用工业企业(不包括商业)都是在买办的直接参与或协助下创办的。显然,如果没有买办的参与,洋务运动定会逊色不少,甚至很难开展得起来。
洋务运动期间,买办参与并投资洋务企业积极踊跃,投资的领域广泛且金额巨大。在他们的参与下,我国多个工业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如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煤矿,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等等。可见,买办在近代工业中的开创之功是毋庸置疑的。
五、投入巨资创办近代工业企业,使自身成功转型
甲午战后,买办独立投资新式工业企业更加普遍。买办将手中积累的大量资本用于投资近代工业,加速了近代工业化发展步伐。“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一批较具规模的资本主义企业中,可以说大多是买办所创建或是买办参加投资的。”[14]徐润致力于中国近代矿业近二十年,先后投资和开设的矿产达10余处,为中国近代采矿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1906年,祝大椿投资于近代民族工业的资金已达191多万两,成为当时国内实力最雄厚的买办之一。上海著名买办朱志尧更是投资广泛,涉及榨油、尼革、面粉、机器制造等行业。据统计,1897-1910年,朱志尧的投资额已达365万元,占当时买办在民族工业投资额的11.09%。[15](P165)
买办投资新式工业企业人数众多。截止1900年,中国具有“熊彼特式”的企业家的买办人数多达1万人”。[16](P30)1890 至1913年全国共新创办了25家纺织企业,在已知的41名创办人中,买办10人,占24.4%;1872-1913年,在缫丝、毛纺、卷烟、水泥、榨油、水电、煤炭工业等七个工业行业中,全国创办了80家新式企业,在已知的103名创办人中,买办为21人,占20.4%。[17]
在投资金额方面,1872-1893年,买办投资近代煤矿的资金占全国的比重达62.7%;[15](P156)1881-1922年,买办新创办了 26家缫丝厂,投资金额累计达 440.5万元;[18](P320-346)1888-1916年,买办投资面粉企业达20家,投资总额为267.6万元;[19](P906-909)1890-1910年,对全国二十七家大型棉纺厂的投资情况调查显示,买办的投资比重达23.23%;[15](P160)1883-1913年,买办投资机器制造业的资金占比为27.68%。[15](P161)在一些地区的某个时期内买办对当地工业发展甚至起着关键性作用。全汉升先生说:“在甲午以后的长时期内,对上海民用工业的建设最有贡献的,我们要推祝大椿……他对于上海工业化的贡献就当然是很大的。”[20](P718)全汉升先生作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他对祝大椿的评价如此之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学者对买办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地位和作用的认可。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买办积累的巨额财富大部分流向了流通领域,只有一小部分投向了生产领域,但是就是这一小部分,仍然是相当大的一笔投入资金,仍然对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近代工业领域的多个第一。假如买办积累的资金大部分投向了生产领域即工业生产,那么买办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贡献更将是无法估量的。
六、引入西方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重视股份制、章程、专利、人才等现代要素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作用。
1.重视股份制的引进。在长期与西方企业接触过程中,买办深知西方现代商业资本的组织模式。为此,在筹办近代工业企业过程中,他们积极将西方股份制引入中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摆脱了创办初期的融资难和风险高等问题。股份制的引入,开启了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起到了“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的效果。
2.重视企业章程。买办于1867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份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章程—《联设新轮船股份公司章程》。此后,各种近代工业企业亦相继制定了企业章程,革除了封建陈规陋习,提高了新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3.重视发明专利。买办借鉴西方专利制度,积极利用专利发明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设立工艺专科”的主张,倡导国家实行专利授予制度,保护商人的发明专利。他率先在上海机器织布局引入专利制度,取得了中国近代工业企业的第一例专利。专利制度的引进,提高了民族企业的专利意识。
4.重视人才管理。买办除了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外,还注重建立人才的培养、任用和奖惩机制,并主张“设立工艺学堂”以培养新式工商业所需人才。朱志尧的求新机器厂在创办初期引进了两名负责外商业务的人才,一名精通法语,专门负责联系法商业务;一名精通英语,专门联系法商以外的业务,自己则负责华商业务。这样的分工布局,使求新机器厂在创办初期就获得了迅猛发展。[21]
(二)注重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买办敏锐的注意到西方机器生产的效率是普通手工作业所不能比的,机器化大生产是大势所趋,因此他们在创办新式工业过程中特别注重西方机器设备和技术的引进,直接利用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买办朱志尧开的榨油厂、面粉厂、纱厂等都大幅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唐廷枢的开平煤矿引进西方先进的采煤机器,采用西法采煤,结果获利颇丰;徐润独办景纶袜衫厂后,率先在纺织业中引进国外机器设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迅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黄佐卿创办的上海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最初就是从法国购置100台缫丝车等设备开始的。买办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直接利用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无疑对其他工业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革命的展开。
七、加快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为中国近代工业化提供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买办长期与外商打交道,或是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或是出于爱国意识的萌发,一些买办积极创新,在创办的新式工业中实现了我国在某些行业“中国制造”“零”的突破。以买办朱志尧为例,他的求新机器厂就是当时买办企业积极创新实践的一面旗帜。关于产品创新,朱志尧有过一翻经典论述,他说:“不要迷信外国,谁说中国不及外国,妒忌没有用,羡慕崇拜没有用,要自己动手做!”[5](P212)1909年,朱志尧鼓足干劲,建造了近代我国首台超大型卧式蒸汽引擎水泵;1910年,他又创造出了我国第一台新式火油内燃机[22](P158),引起了市场强烈反响,结果获利颇丰。紧接着,朱志尧把火油内燃机应用于轮船,创制出了我国第一艘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轮船。[23](P55)1914年,求新厂造的火油内燃机被北洋政府农商部推荐参加国际巴拿马赛会,[21]受到了广泛赞誉。朱志尧求新机器厂的产品代表中国走出国门,不仅促进了我国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而且对当时工业落后、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鼓舞。此外,在农产品加工机器制造方面,朱志尧也有许多改良创造。近代买办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不仅在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还直接推动了我国近代工业和科技的进步,这在当时可谓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买办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加国际各类产品博览会,在拓展营销渠道的同时,打造产品品牌。香山买办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首届伦敦世博会,一举夺得了“制造业和手工业”的金银奖章,为国运式微的近代中国和落后的工商业带来了一线希望,开创了国人走向世博会的先河。[24]由薛南溟和周舜卿于1896年创办的永泰丝厂参加了美国第一届万国丝赛博览会,其产品“金双鹿”一举夺得了金像奖,被誉为“纤维皇后皇冠上的一颗明珠”[231(P65)],从此永泰丝厂声名远播。买办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参展参会,不仅推动了我国民族工业品牌的建设,而且在我国近代营销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创新。
结语
买办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区别于封建传统商人和官僚工业家(如盛宣怀)的特殊阶层,他们的出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观点视买办为列强的帮凶,认为他们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秩序,扰乱了中国宁静的生活,导致农村手工业的破产、本土企业大量倒闭以及出口受阻等。事实上,对于腐朽的晚清政府来说,这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并迅速扩张的必然结果,买办只是顺水推舟,充当了这个“恶人”。他们的经济活动,以及留下的遗产确实不容抹杀。买办最早与西方工业文明接触,受其影响,之后又携巨资投入新式工商业,特别对近代工业落后的中国来说,他们创办的一系列民族工业企业以及由此引进的先进管理理念,对我国近代工业发展无疑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快了我国民族工业化进程。
[1]夏东元.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郑观应.盛世危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徐龙.香山买办与中国的近代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4]祝公兰舫先生治丧委员会.祝公兰舫先生讣告·哀启[N].申报,1926-08-09.
[5]朱恩源.朱志尧事迹(补充)[G].上海:上海市档案馆藏,1980.
[6]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汪敬虞.唐廷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8]黄逸峰,姜铎,唐传泗.旧中国的买办阶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9]潘君祥,顾伯荣.买办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00.
[10]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编辑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11]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5.
[12]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3]经元善.居易初集(卷2)[M].上海:同文社,1903.
[14]从翰香.关于中国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J].历史研究,1962(2).
[15]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16]吴晓波.买办与商战[M].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7]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近代中国东南社会变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18]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19]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0]全汉升.中国经济史丛论(港版)[M].北京:中华书局,2012:718.
[21]聂好春.买办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840-1927年)[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2]求新造船厂编.求新造船厂简史(打印稿)[M].1999.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3]魏明康,姚海明,等,中国近代企业家传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4]胡波.香山买办的崛起[J].粤海风,2001(3):63.
[责任编辑刘金荣]
The Role of the Compradors in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Liao Bing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Anhui 235000)
Modern compradors performed very actively in econom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Compradors had objectively promoted the disintegration of natural economy in China through their own activities,paving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and capitalism.Being setting up the modern industries,they had broken the record and created a number of“made in China”,building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Chinese modern complete range of industrial systems.Modern compradors had created the entrepreneur spirit,which still has some significance in today'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mprador;modern;industrialization;enterprise;role
K249.1
A
2095-0438(2016)09-0105-05
2016-05-03
廖兵(1983-),男,广西桂林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