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起源与历史发展分期新探
2016-04-13徐仁立
徐 仁 立
(百色学院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研究中心, 广西 百色 533000)
红色旅游起源与历史发展分期新探
徐 仁 立
(百色学院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研究中心, 广西 百色 533000)
红色旅游起源和历史发展分期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判断与划分的标准不仅与形式、效果有关,更与内涵属性、层次有关。中国红色旅游是政治与经济、文化的结合,它起于政治,兴于市场,经历了起步探索、培育成长和持续健康发展三大发展时期和若干发展阶段。
红色旅游; 起源; 发展阶段
红色旅游源于何时何地?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是红色旅游理论研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红色旅游的本质属性,而且有利于促进红色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红色旅游溯源
关于红色旅游源于何时何地,有不同的理解。大致有国外说和国内说两类看法。分歧的关键是如何认定红色旅游内涵和行为标准。
就内涵而言,红色旅游是以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而开展的一种学习与休闲活动。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比较宽泛,广泛存在于各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中。
就行为而言,红色旅游又是一种政治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政治性突出、文化传播功能显著的特殊经济行为。也就是说,它与现时政治文化建设结合紧密,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政治教育逐步向发展经济、文化传播、社会建设和国际交流扩展,兼有公益与经济双重属性。当然,现实具体事例中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交织在一起,不易截然分开。
(一)红色旅游源于国外说
国外说以无产阶级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教育为源头的红色旅游发端于何时何地,目前比较集中的观点认为最早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巴黎公社墙和英烈墓。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被马克思誉为“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巴黎公社墙”是1871年5月28日最后一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献身的地方,英烈墓中有《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等革命作家、工人活动家墓葬。巴黎公社墙和英烈墓作为法国乃至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象征,每年吸引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以及旅游者前来瞻仰,可以说这是最早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活动。
(二)红色旅游兴于国内说
关于红色旅游起源于国内的说法,可分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源头和以无产阶级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教育为源头。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源头
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由来已久。如人们熟知的屈原、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中国红色旅游资源起始时间可以界定于1840年。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人士前仆后继,救亡图存,创造了丰富的以爱国主义为内涵的红色文化。而红色文化成为一种具有直观性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并由此开展相关活动,尚需要一个开发、建设和组织活动的过程。据查近代以来,较早形成凭吊、纪念景点的是1905年为了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而修建的林公祠(后经扩建成为今天福州市的林则徐纪念馆);而较早形成的参观景点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紫金山落成的中山陵,并于1926-1929年开展了有组织的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
2.以无产阶级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教育为源头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苏区就已筹建中央革命博物馆;40年代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延安,更成为许多海内外人士渴望了解、甚至向往的圣地。美国、印度、英国等国家的记者、军人、医生等和海外华侨以及国统区各族各界人士到延安参观、考察。其中为人熟知的是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等人,并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等名作传世,这些可以看作国内红色旅游入境游的发端。
1949年11月,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旅行社——国营华侨服务社,主要从事接待回大陆探亲旅游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这也可以认定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红色旅游入境游。
1950年3月,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不久改称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在北京成立。6月,政务院发布命令《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征集革命文物的命令》,标志着新中国革命文物保护和中央革命博物馆建设的开始。1951年2月6日,韶山“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1954年初改为“毛泽东同志故居”)对外开放,可以看作是建国以后国内最早的红色旅游参观、学习活动。
20世纪50-60年代初,国内一些学者、官员、留学生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英德、列宁主义的诞生地——前苏联考察、学习,以及留学前苏联的旅游经历,也可以认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较早的红色旅游的出境游。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国内开展的革命纪念地参观学习活动,虽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旅游,但是为后来的红色旅游兴起从物质和精神上准备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存在着事实上的具有经济功能的红色旅游活动。1996年,“红色旅游”一词用来正式报道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代办的相关旅游活动,1998年,这一词语正式出现在学术刊物上面;1998年江西确定“红色旅游,绿色家园”宣传主题,并于2000年推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2001年,江西打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2004年1月,江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发起《七省市红色旅游郑州宣言》。红色旅游开始成为引人注目的主题性旅游新类型。
综上,笔者认为,以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传统相结合教育主题的红色旅游具有国际性,首先发端于国外,而真正完全付诸实践则始于中国。
二、 历史发展分期
关于红色旅游发展过程分期问题,有几种不同划分法:高舜礼(2005)把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分为萌芽、起步、加快发展和市场化四个阶段,张凌云、朱丽榕(2014)在此基础增加了“继续稳步持续发展阶段”;刘莎(2006)分为萌芽、初步发展、渐趋成熟和全面发展阶段。笔者认为,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活动,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轨迹。而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如何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可以说,中国红色旅游的兴起是起于政治,兴于市场。
近代以来,有关反对外族入侵、救亡图存、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当时真正成为具有直观性和旅游吸引力的景点则非常少。由于当时环境动荡,民不聊生,特别是人民无权的情况下,许多资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利用,景点零散、多为民间开发,很不完善,且多是一些民间凭吊、参观活动。尽管如此,却为后来的红色旅游的发展保存了一些资源。另外,18世纪末19世纪初,也有一些先进人士前往德法英俄等国考察,虽也包含着红色旅游出境游的成分,但是充其量只是一种铺垫。
(一)萌芽探索时期(1949-1978)
1.萌芽阶段(1949-1966)
建国之初党和国家就十分重视革命纪念地的教育功能,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建设革命遗址,如前文提及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毛泽东故居”。同时提出各大行政区或省市筹设地方革命博物馆,或革命文物陈列室。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瑞金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陆续筹备或成立。并成立了一批人物纪念博物馆,如上海鲁迅纪念馆(1950)、徐悲鸿纪念馆(1954)、李大钊故居纪念馆(1957)等。到1957年纪念性博物馆达到23所。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建立博物馆的热潮。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大型专业博物馆、纪念标志物开始兴建。它们的基本陈列和展示代表了国家水平,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60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包含33处革命纪念地和遗址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始步入一个正规的阶段(目前已经公布了7批)。另外,此间因中苏关系甚密,工作、学习、考察人员往来较多,也包含着红色旅游出境游的成分。总体看这一时期,我国旅游工作一直属于民间友好往来的范畴(主要是接待国内外参观访问者,包括外国的国家元首和贵宾),在宣传新中国各项建设成就、加强国际之间友好往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就国内来说,此间的瞻仰、参观、学习等教育活动,只是政治接待而非旅游经营,但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初步开发利用,则为以后红色旅游的兴起创造了一些基本物质条件。
2.曲折探索阶段(1966-1978)
“文化大革命”是我国一个特殊的政治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几近停滞不前。但是因当时极左政治需要,各地的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受到一定保护与利用,特别是当时风靡一时的、以在校大中学生为主体的红卫兵大串联,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了曕仰革命圣地的热潮。同时也使革命历史纪念地的接待工作承受了巨大的考验:据统计,1966年11月红卫兵到韶山的人数日均达3万人次以上,纪念场所昼夜开放,当年的参观者达290万人次。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树立了重点红色文化纪念地的政治品牌,使整个一代人深深烙上了红色的记忆与情结,为后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相当的群众基础。
(二)培育成长时期(1978-2015)
1.起步阶段(1978-198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工作的重心发生转移,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我国红色旅游功能从单一的政治教育向发展经济、传播扩展文化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革命老区各方面发展依然缓慢。为此,1986年召开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要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尽快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家旅游局每年安排资金帮助延安、韶山、井冈山等一批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建设和发展旅游,以拉动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一时期开始新一轮纪念馆修建热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8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987)等相继落成。国家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建设红色景区。这个时期的红色旅游活动不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恢复,重回正确的轨道,而且与经济开始融合,初步显示出发展经济的功能,特别是对于老、少、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也出现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忽视对文物、自然环境的有力保护等问题。
2.酝酿突破阶段(1990-200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度出现的“革命领袖热”及一些重大历史纪念活动,特别是1997年5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110处,至今已公布4批),这些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红色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各地革命纪念地文物、遗址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维修和保护,各地的交通条件、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各地政府普遍在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积极支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举办和开展“红色旅游交易会”及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使红色旅游逐步形成规模,并不断创造新的接待高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又反过来刺激了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主动性。2001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要与政治文化建设、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时,2001年国内成立了区域性的红色旅游协作组织;2002年嘉兴召开了红色旅游产品推介会、红色旅游论坛等;改建、扩建或新建的纪念馆如威海甲午海战馆(1995)、中国近代史博物馆(1998-2003)等相继落成。此间红色旅游开始进入市场化阶段;产品形式多样,节庆性特点强;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加大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力度,开始把红色文化融入经济发展和当代政治与文化建设之中;红色旅游也开始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这样,红色旅游新热潮已成必然发展趋势。
3.培育发展阶段(2004-2011)
2004年黄金周市场有力拉动了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2月,李长春同志特别提出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同时,为了推动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江西、湖南等省市在郑州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共同签署了《郑州宣言》。2004年8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11月,李长春同志首次将红色旅游定位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工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12月,《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一期规划》)出台,全国性的红色旅游高潮即将到来。《一期规划》强调指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与任务,并提出全国红色旅游12个重点旅游区及主题形象、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目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主题旅游类型正式进入人们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一期规划》颁发后,各地都十分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如井冈山市有组织的掀起了新一轮宣传营销浪潮,同时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歌咏大赛、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成为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有力手段。2005年,国家旅游局确定该年为“红色旅游年”,加之当年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国家8部委发布了有关学生旅游团费用优惠新意见,有力地促进了暑期红色旅游学生市场的拓展。湖南、四川等地纷纷推出“百万共产党员韶山行”、“小平故里行”等不同主题的产品,红色旅游的发展逐步达到了高潮。同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2005-2007)、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002-2006)等一大批革命纪念馆经过改建、扩建和新建,不仅旧貌换新颜,而且红色文化展示方式和手段大为改观,更适合当代游客审美需求。这一时期红色旅游全面市场化,区域合作得以加强,产品更加多样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全面展开,景区管理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中国的红色旅游从最初的单一的小众政治参观学习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包含发展经济、政治教育、传播文化等多功能的大众旅游活动。到2011年,《一期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4.成长发展阶段(2011-2015)
2011年4月颁布实施的《2011-2015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简称《二期规划》),把红色旅游推向到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二期规划》扩大了红色旅游的时限,提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目录,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目标。在此情形下,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向内涵发展转变,从而继续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出现了思想教育主功能发挥不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基本建设上贪大求洋等问题。2011年6月15日召开的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全面部署今后的发展工作。2014年2月20日,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系列讲话精神,强调红色旅游发展要始终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加强重大课题研究,认真总结红色旅游发展经验和不足,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要深挖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提升教育性;要加强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与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要规范红色旅游发展,尊重历史,厉行节约,服务于红色主题的展示需要等。全国红办组织编写《红色旅游发展概论》以及延安、井冈山、韶山、遵义、西柏坡、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经验总结,开展了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国际化合作等专题研究,并着手制定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服务规范,确定韶山红色旅游景区为融合发展示范区、韶山和崇左为红色旅游国际合作示范区,为此开展了相关活动以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
(三)持续健康发展时期(2016- )
2014年以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多次讲话,对于纠正多年来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偏向奠定了思想基础。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要求今后发展红色旅游必须突出红色精神、思想教育、朴素实用、统筹融合、尊重规律、个性特色,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功能;要坚持正确方向,强化教育功能;坚持注重内涵,弘扬红色精神;坚持朴素实用,防止贪大求洋;坚持统筹结合,发挥综合效益;坚持融合创新,增强内在活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特色。按照“建设精品,融合发展,释放效益,提升水平,完善体系,创新突破”的要求,遵循“精品化、体系化、融合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目标,推进创新发展,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升级版。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红色旅游的经济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红色文化传承过程的必然结果。对革命老区的旅游扶贫开发要更加精准,讲求实效;要正确把握红色旅游的发展方向,实现持续健康新常态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红色旅游的最大魅力是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创新不仅只是旅游形式的花样翻新,更重要的是对红色文化本质内涵的宣扬;坚持融合发展,全面纳入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规划中等。随着《2016-202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即将颁布与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持续健康、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1]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45-49.
[2]全国红办,徐仁立.红色旅游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46-51.
[3]许春晓,朱湘平.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其流变[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93-101.
[4]刘莎.关于红色旅游的历史考察[J].九江学院学报,2006(3):57-60.
[5]刘建美.1949-1956年中国流散文物的保护[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2):116-126.
[6]田艳萍.论建国初期的博物馆建设及其经验[J].博物馆研究,2012(1):22-26.
[7]齐冬香.“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8]郝英.山西红色旅游的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2007-06-01)[2016-06-16].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slgy/s/2467/content-390346.html.
[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1-09-07)[2016-06-16].http://www.chinacehua.com/zcfg/2588_1.html.
[责任编辑:刘 英 责任校对:刘 英 曹 骥]
2016-04-20
2016-06-16
徐仁立(1960-),男,陕西杨凌人,百色学院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红色旅游、会展经济。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15XGL013)
F590.75
A
1673-2936(2016)04-00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