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6-04-13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丽文明生态

唐 芳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唐芳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精神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协调推进。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延续和发展。目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和谐发展理念高度符合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其应用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有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

1.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建设人类社会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1.2美丽乡村建设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具体地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之后,全国很多省市纷纷制定新农村建设计划并付诸行动,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全面启动“中国美丽乡村”计划,提出用10年的时间把安吉建设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样板。2011年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地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明确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工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概念。随即出台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2013年2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2013年11月,农业部在全国确定了1100个乡村作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

从先行先试的浙江等地的实践来看,美丽乡村的“美丽”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自然之美,“天蓝、地绿、水净”;二是指社会之美,“安居、乐业、增收”。二者相互促进,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文明素养的提高亦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

1.3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

美丽乡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手段和途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内在统一的[2]。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需要。推进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长期以来,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使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2],人民收入提高,但人们对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毫无节制地消耗,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盲目地追求高产、增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使广大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意识的觉醒,他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矛盾不断增加,对农村社会的安定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摒弃片面追求政绩、追求GDP而忽视生态保护的政绩观,大力推行绿色GDP,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标杆。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农民生活宽裕、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必将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而这必须依赖于“天蓝、地绿、水净”的农村生态环境。土地、水、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纯净”的自然环境,高品质农产品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民增收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为此,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育新型农民。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助于帮助广大农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立生态伦理价值观,进而将保护生态环境转化为自觉行动,养成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享受的科学发展观和绿色消费观,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改善民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等引发的环境事故在农村地区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据相关部门测算,全国农村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饮用水方面,全国9亿多农村人口中,仍有3亿多人的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农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安居乐业是美丽乡村建设应有之义。

2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精神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协调推进[3]。

2.1农村生态政治建设

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美丽乡村的文件精神,并通过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具体说来,一是生态文明决策制度。要从全局高度通盘考虑,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2]。二是生态文明评价制度。应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三是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应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实行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依法依规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四是生态文明考核制度。要把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成效的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明确领导责任,并严格责任追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首先,应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要引导农民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视为公民责任,树立生态忧患意识、生态审美意识,养成绿色、节约的消费习惯,并通过实践把生态道德内化为自我规范,养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4]。其次,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要大力普及生态知识,组织农民参与植树节、地球日、湿地日、荒漠化日等活动,引导农民认识自然,了解水、温度、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当前的生态危机,引导农民树立崇尚自然、珍惜自然、热爱一切生命的道德情操,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普及科学常识和医疗卫生知识,帮助农民正确理解自然现象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破除封建迷信。最后,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其掌握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如秸秆气化、太阳能、微型风力发电等能源开发技术,“鸡+果树+鱼”等有机物多层次利用技术,喷灌、微灌、天然降雨集水等节水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水产蛋白饲料等微生物生态技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某些病虫害、实行轮作倒茬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2.3农村生态经济建设

一是生态农业建设。要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结合起来,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二是生态工业建设。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推进农村工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力量,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农村工业体系,切忌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是生态服务业建设,主要是生态旅游业和电子商务。要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资源、乡村聚落、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集吃、住、游、购和体验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开发一批以休闲观光、生活体验、体育娱乐为特色的精品乡村旅游点,建设宜居宜游乡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电商是典型的无污染绿色行业。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国共发现211个淘宝村,其中活跃卖家数量超过7万家。农村电商作为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在促进农产品市场化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

2.4农村生态社会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物质基础。地方政府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规划好、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高效推进农村交通、通讯、供排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的综合承载能力,特别是推进清洁能源工程、饮用水工程、污水排放净化工程、美化绿化工程等农村重大环境工程建设,打造“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的乡村人居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要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民认识世界的快捷渠道,这必将大大促进美丽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发展。二是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和农民工就业培训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谷树忠,胡咏君,周 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1):2-14.

[2]黄克亮,罗丽云.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探求,2013(3):5-12.

[3]王素斋.基于农村生态文明视角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31):66-67.

[4]王力年,马 佳.浅析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J].现代交际,2013(8):16.

(编辑:刘彩霞)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ANG Fang

(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one of the five” strategic layout and the central decision-making spiri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should p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to rural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then promote coordinately.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978(2016)01-0051-03

作者简介:唐芳(1979—),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信阳市社科规划课题(2015JJ061);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5-2856).

收稿日期:2015-11-12

猜你喜欢

美丽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