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中提高识字效率

2016-04-13李玉兰

教育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形声字生字识字

文/李玉兰 李 玲

在体验中提高识字效率

文/李玉兰 李 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一二年级学生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这说明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随着课改的深入,众多一线教师对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究,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现实教学中,耗时低效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识字方法虽然多样化,但缺乏针对性;识字和学文脱离;多媒体的滥用,妨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怎样做才能改变此现状,提高识字效率呢?我的主要做法是:下雨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本课所有生字,并标上序号的“坡、割、闷、潮、湿、 伸、喊、虫、消、搬、阵、哗”习题卡,让学生试着读,不会读的可以看课文的拼音。然后,用填空的方式给上述生字分类:“____可以用形声字的方式记住;____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式记住;_____可以用减一减的方式记住”。最后进行交流。结果,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了学习要求,我只结合会意字的特点和形声字的特点重点讲解了“坡、阵、割、闷”四个字,剩下的时间用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和写字上。

依学情,活用情境教学法,加强体验,着眼实效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这与低段学生的年龄、认知、兴趣、记忆特点是吻合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它来提高识字的效率。

一年级下册《识字一》的教学是一篇描写春景的四字词语组成的韵文。语言简洁,画面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笔者所在的班98%是少数民族学生,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和个人生活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对词语所描写的景象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本文教学的时间是3月,本地还处在天寒地冻、万物凋零的状态,学生更没条件身临其境地去体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借助拼音,通过自读、指名读方式,做到正确朗读文本。此过程中,针对学生受民族语言影响三声二声不到位和本地方言的影响“w”音不到位的情况,重点学习“百齐、万”三个字。然后借助与四字词语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引导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让学生把文中的词语通过选择的方式填在对应的图片上,再从整体把握角度出发认识“复、苏、歌、舞、柳、冰、泉、争、鸣”几个生字。通过比较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强调“复 舞”的字形;在指名读的基础上,抓字音识记“冰 争”两个生字;通过图片,借助会意字的特点,讲解“鸣”;“歌、苏、柳”则让学生自己说识记的方法,不强求统一,只要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住就行。最后结合图文,指导背诵。整节课下来,感觉自己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检测的结果也很理想。

强化思维导向,突出方法的运用,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语道出了方法习得的重要性。但习得后加以运用,形成能力才是关键。

在《识字四》中,通过“蚂、蚁、蜘、蛛、蜻、蜓、蝌、蚪”等生字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加上之前学过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等方法,识字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够用了,因此,在《要

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家谢千秋、王锭成指出:记忆有先“记”后“忆”的过程,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环节。因此,要重视汉字学习环境的拓展延伸,从课内识字走向课外识字。识字环境的课外化,让没学过的字反反复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重复出现,加深了记忆,为课堂识字奠定了基础,缓解了课堂集中识字带来的压力和被动局面,也让学过的字反复出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改变了课堂“识得快也忘得快”现状,符合记忆与遗忘的规律,二者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

猜你喜欢

形声字生字识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读儿歌识生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