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能力养成
——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

2016-04-13沈雁飞袁雪雯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综合能力自主学习

沈雁飞 袁雪雯



高职院校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能力养成
——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

沈雁飞 袁雪雯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显著特征是培养学生在理论知识以外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推进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中,应相应实施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既能将评价范围全面覆盖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式教学等各个学习环节,又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真实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不断纠正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以满足将来在职业生涯中的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翻转课堂 形成性评价 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

当下的社会发展需要高层次的学术性人才,更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因此,如何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导向型学生,就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综合能力的养成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肯干、够用、会学”的高素质劳动者,具备可持续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潜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则必须明确和细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内涵,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实施和相应的评价机制中,从而实现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形成性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

流行于欧美地区教育行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正不断被中国高职院校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并由此推动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创新之处在于其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先后顺序和时空安排:即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安排,在课前利用自己的时间、按照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碎片式”自主学习,并通过互联网和同学及教师进行互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课堂教学则转变为小组讨论和理论实践,课堂成为各类互动式教学的场所,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总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偏向于纯理论内容,其“一考定乾坤”的机制无法真实地评价和反映出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综合表现,也限制了学生非知识方面综合能力的养成。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将目光更多投向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能力、参与意识、社交能力及情感与态度的反馈,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由此可见,区别于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导向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多以学习过程为导向,对培养学生在非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显著作用。

二、综合能力养成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不同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是把学生转化为就业者的定向教育: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走上职业岗位前做好就业准备,另一方面为其以后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做好铺垫。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面向一个职业群甚至几个相关的职业群,因此其教学模式应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和符合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适应日后的职业变化(包括择业、转岗、晋升等),并获取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内在职业素质的外化,亦是其胜任职业活动的主观条件。一般来讲,综合能力可以分解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定义如下:(1)专业能力指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强调个人对该职业技术领域的理论性、应用性;(2)方法能力指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强调个人运用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3)社会能力指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积极的人生态度;(4)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实际作用。可见,综合能力的养成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就业导向型定位,是高职教育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放在首位的重要任务。

三、搭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养成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在服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形成性评价体系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课程标准,实现知识性和非知识性评价两大目标:前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后者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评价。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搭建:

(一)理论依据及设计原则

形成性评价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前者将学生视为信息和意义的加工主体及主动建构者,通过知识和经验的内化来建构新知识;后者认为学生通过学习来自我实现,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并将人际关系置于有效学习的首位,对学习的情感因素非常重视。

在这两个理论基础上,形成性评价还有四个维度的设计原则:(1)学生主体: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评价环节分布合理,涵盖学生在课前及课堂内学习的全部过程;(2)多元评价:服务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评价内容全面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情感、态度、协作、创新意识、学习动机等诸多方面;(3)发展导向: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评价内容具有导向性,引导并鼓励学生知识性及非知识性综合能力的养成;(4)公开透明:各个评价环节记录下的评价信息能够及时公开,方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中的问题,也能让学生及时纠正自身学习方法和习惯,实现最佳学习行为。

(二)形成性评价在“翻转课堂”模式中的主要作用

1、自主学习环节的学习动机

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最大的潜在问题是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而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学习动机作为学生开展有效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能够保证其主动建立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利用一切现有资源来实现这两大目标。形成性评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原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如在考核学生是否按照教师安排完成指定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主动运用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来实现更理想的学习成果,鼓励创新思维和现代化学习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前学习活动的主体,巩固其自身在教与学过程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改变被动的学习习惯,树立“为自己而学”的积极学习态度。

2、课堂教学环节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了角色改变——从传统的“布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和现场组织者,“一言堂”式的课堂形式改变为理论实践、团队合作、研究讨论式的互动教学,真正做到职业教育所提倡的“学中做、做中学”。因此,课堂教学环节往往会采用团队学习法、项目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将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获取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行内化、实践。因此,形成性评价应贴合这种“边学边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模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评估学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行为的归纳、总结,与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社会能力,包括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三)多元的评价内容

传统总结性评价体系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倾向于体现理论内化能力的书面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形成性评价体系则更倾向于实践能力,通过在整个学习、教学过程中设置评价环节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及团队合作中沟通协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可见,形成性评价体系与企业质量体系贴近,能促进学生的质量意识,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评价内容上,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结合总结性评价体系的部分内容,在考核方式上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如开卷、面试、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或网上测试等;同时,在考核题型上以开放性题目为主,如论述题、资料探究题、案例分析题,以及基于团队合作的项目作业等。通过设置多元的评价内容来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实现自主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可持续性的评价内容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原则,形成性评价体系往往会采用自主学习日志和学习材料档案这两种方式,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周期内的学习表现。

自主学习日志由学生记录并保存,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内容、思路、策略、成果、心得体会等等,这种方式能在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首先,自主学习日志是一种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方法问题和行为问题,并设法改进;其次,自主学习日志是保持学习连贯性的好办法,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同时,自主学习日志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第一手资料,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学习材料档案则是由教师建立、师生共同管理的总结性材料集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任务分配、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策略和解决方法等。它一方面避免了教师在传统考评过程中过度依赖卷面成绩、缺乏量化标准且主观随意性较强的弊端,另一方面使教师能以档案为依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制定阶段性计划,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

(五)360度评价模式

这种评价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形成性评价体系——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学生既可以得到纵向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得到横向的反馈信息(组员之间),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纠正,产生最佳行为。

1、学生自评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实践教学的时候,需根据具体学情(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和学习目标来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对其自身综合能力进行审视和自评。自评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鼓励的过程,能增强其学习信心,并激发其学习动力。

2、团队内互评

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学习团队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一个组员的学习表现(平时作业、合作精神、课堂表现等)进行评分。为充分体现“公开透明”的设计原则,教师应事先将评价指标、考评内容和考评细则向学生解释清楚,确保考评的公正和客观,使互评成为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过程。

3、教师终评

作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教师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教师评价是学生自评和团队内互评的有益补充,主要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学习策略、习惯以及阶段性的进步程度,充分发挥教师终评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养成。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高职院校的教育不是学生的终结教育,而是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中具有“生态意义”的基础阶段。因此,形成性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自我纠正;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评价参与者,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促进知识、态度、情感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当代教育科学,2005(16).

[3]刘尧.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与展望.当代教育科学,2005(15).

[4]卢洁莹.“能力本位”职教课程研究综述.现代教育科学,2006(5).

[5]陈耀敏.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职业技术教育,2007(2).

(沈雁飞,苏州旅游与财经学校讲师/袁雪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称: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形成性评价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592]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综合能力自主学习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