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理性阅读能力

2016-04-1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高皇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9期
关键词:鲁迅词语文本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高皇小学 刘 伟

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理性阅读能力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高皇小学 刘 伟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201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当中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尊重学生在课程当中获得的独特的内在体验。但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往往忽略学生的真实想法,磨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堂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怀疑,学会思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由此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好文本解读,在文本当中找到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带领学生进行品读和质疑,看看文本当中有没有富有个性的内在意味,由此展开课程拓展和前移,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构建宽松课堂,创设空间

在小学阶段,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顾虑和畏惧的心理,不敢大胆说话,不敢和老师的目光对视,更不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更不敢有反对的意见。这个时候,作为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因为自己的权威身份,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导致学生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不能够自主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提供给大家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因此,在课堂当中,老师要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捕捉每一个孩子敏感的情感之弦。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的时候,有的学生会提出疑问,说诸葛亮为什么神机妙算呢?难道他是天上的神仙吗?这样的问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哄笑。实际上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有意思。如果教师能够适当的引导和聆听,带领学生继续质疑,比如追问诸葛亮他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推算?他的智慧到底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追问,就能够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来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底从哪里来,从而一步步得到结论,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学生就会琢磨出课文当中诸葛亮的人物性格和周瑜的人物性格。通过对两个人物进行性格对比,发现这篇课文当中的人物描写手法,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文本。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高年级教学的时候,因为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非常乐于提问,导致更多的学生只是听,而不去积极地参与,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课堂效率会越来越低,学生也不会打开心扉,对文本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理解。基于这一模式,教师就要打破这样的壁垒,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及时的提问,化课堂的被动看客为主动的积极探索者,让整个课堂充满了学生的追问质疑,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抓住题眼质疑,提纲契领

在一篇文章当中,画龙点睛的就是文章的题,那就是课文的标题,如何让学生从标题当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质疑追问,这是教师在课堂当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比如,在教学《螳螂捕蝉》的时候,根据课文的题目,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追问为什么螳螂要捕蝉呢?还有的学生根据这一题目,提出质疑:为什么螳螂捕蝉的时候黄雀会在后呢?黄雀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螳螂是如何捕蝉的呢?通过这样的追问和质疑,学生能够快速的找出文章的脉络,提纲契领,梳理出线索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再会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记忆,对故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复述和理解,从而领会了这个成语所蕴含的一些语义,笔者也会紧接着设计一些追问: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物角色吗?你能分析其中的人物关系吗?学生会结合自己看到的一些小说或者故事来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现在的生活对其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很快能够找到螳螂,蝉和黄雀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效地将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内在理解,无论是从表达这个层面,还是从理解的层面,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以上这个环节,教师从课文的题眼入手,找到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带领学生划开思想的船桨,用疑问扣开,市委的大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步深入文本,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质疑,探寻本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课文里总是有一些非常关键的词句,渗透着丰富的语言情感,是学生感悟文本内涵的重要环节。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带领学生进行深度质疑,就能够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引入到语言情境当中,体会语言情感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里有一个片段,是鲁迅先生救助车夫这个片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也是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这个部分的时候,笔者会先让学生认真朗读,品读,并动笔圈出来伯父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作词语。学生抓住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词语“半跪”,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鲁迅先生还要半跪下来呢?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什么呢?学生在质疑当中进行讨论,透过这一个细节解读,分析认为这是鲁迅先生一个无意识的动作,这代表了他当时对劳苦大众的一种姿态,也是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爱。他善良的人格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心,都在这个半跪的词语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再次进行重点朗读体会,我追问学生:“你能够从这些词语中得到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发现,这些关键词语,不但点出了鲁迅先生的内在精神,同时也是文章画龙点睛的关键所在。

在以上教学环节当中,学生紧扣住一个关键字眼进行深入的解读质疑,由此打开了课堂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理解文本,品读文本拉开了帷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质疑,是学生梳理思路发现文本内涵的一个有效工具,也是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技能。当然,在教学的进程当中,让学生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的质疑,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跟学生有更深的思想对接和融合。深入文本,带领学生和语言文字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富有层次,充满张力,带有更深的是思辨性。

猜你喜欢

鲁迅词语文本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鲁迅,好可爱一爹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鲁迅《自嘲》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一枚词语一门静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