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而不“育”非教育
——访南昌市教育局局长谢为民

2016-04-13吴爽

教育家 2016年25期
关键词:教育观定力因材施教

文/本刊记者 吴爽

“教”而不“育”非教育
——访南昌市教育局局长谢为民

文/本刊记者 吴爽

马云在谈中国教育的时候说:“中国有‘教’而无‘育’,我们‘教’出的学生是全世界考试最好的,但我们的‘育’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情商、创新、创造等方面,与欧美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南昌市教育局局长谢为民深表赞同,且听谢为民接受本刊记者专访,解读他眼中“真正的教育人”——

教育应该正本清源,回归“生本”

记者:谢局长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下教育理念日益多样化,在您看来,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谢为民:真正的教育人一定是有教育思想的人。我总在想,为什么当下有那么多的教育误区,有那么多的教育悖论,有那么多的教育固执,有那么多的教育反复,就是因为有太多片面的理念,这些片面错误的东西,让人目不暇接、莫衷一是。我觉得真正的教育人一定是有真思想的人,这个真思想一定是“以人为本”。

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名目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有益于教育的发展、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有益于人才的培养,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能够传递教育正能量的,就是真思想、真理念、好理论。

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一定是有素质教育观的人。素质教育我们说了很多,其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矛盾的。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大家都有同感,我们往往一讲素质教育,就把应试教育偏废,这样不行,实际上要两手抓。比如,小学取消考试我觉得不好,一年考一次、一学期考一次也是对他应试能力的培养。你从小不让他考试,长大进考场心都是慌的,我觉得这是不行的。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适当的考试有什么关系呢,美国也考试,关键是不能过头。

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一定是有“生本”教育观的人。所谓“生本”教育观,其实就是 “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即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学校要以学生成长为根本,教学也要以学生进步为根本。我们的教育应该正本清源,回归“生本”。只有真正地做到老师眼中有学生,校长眼中有孩子,满眼望去是活灵活现的生命,我们的教育才是有勃勃生机的;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是真正育人的环境,才是会焕发生命活力的环境,我们的学校才会是育英才、出栋梁的场所。真正的教育人眼中一定要闪烁着“人”的身影,那是一种蓬勃向上、激情澎湃的教育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会灿烂丰富,我们的教育风景才会绚丽多姿。很多人说,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教育,教育即生长、发展,任何教育都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一定要与孩子的成长规律、生命发展规律相适应。

激活自我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记者: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要适时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强制它不生长。

谢为民:这就说明我们教育要有真方法。一是要坚守“因材施教”的“大”法。我们说教育有很多方法,但是“因材施教”是大法,一切的教育法都要从“因材施教”出发。你坚持“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有可能施行走班制、分层教学,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

二是要激活自我教育的“好”法。自主学习是最高的教育境界,“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化、启发、启示,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激活自我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三是要创新多管齐下的“用”法。活学更要活用,我们要在“学”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做文章,真正的教育人,一定要有真方法,就是要有管用的方法。教育一定要有好的载体,全方位、多角度的,有形式的。我以为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平衡,要有一种度,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把握一种度,在动与静、东西结合方面把握度。毛泽东同志在很早以前就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今用。中外教育就是相互融合、相互平衡、相互促进。那么多管齐下的具体的方法呢?比如课程法,课程一定是教育很好的抓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生命,怎样把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联合起来,成为我们自己的课程。比如实践法,孩子一定要走出去,关起门来是没有效果的。比如活动法,活动也是教育的深入,教育也是寓教于乐。再比如,动静结合法,有动有静;内外统一法,校内校外的统一;上下互动法,课上课下的互动。

真正的教育人是实干家、实践家

记者: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思想、有方法固然重要,好的方法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付诸实践,对此,您怎么看?

谢为民: 真正的教育人应该是一个拥有教育定力的人。有真定力,不是人云亦云,不是跟风随潮,不是左顾右盼,不是患得患失,不是犹豫不决,也不是心中无数、心里无底,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无旁骛、持之以恒不懈怠,表现在坚持不懈的持久力、狠抓落实的执行力、不为所动的专注力。有真定力,也不是做事中途易辙、半途而废,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更不是花样翻新、做表面文章,而是选准目标,找准方向,便毅然决然地坚定地做下去。真定力就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持久力,好教育贵在坚持,还要有不为外界所惑的专注力,好的教育难在专注,不为功利左右,不为势力所迫。真正的教育人一定是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没有那么多私心杂念。

同时要有“真作风”:一个是过硬作风,一个是实干作风。所谓过硬作风就是干净做事,不会出事。真作风还体现在实干,要实干实战。干是实,干的反面是虚。光说不做,说了不干,不干不做,一味弄虚,一味作假,这不是真正的教育人。教育是细活,是精活,是耕耘,是付出,是爱的奉献。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人,一定是实干家、实践家,一定是身体力行者,一定是埋头苦干者,一定是忘我工作者,更是一个精耕细作者,一个名副其实的园丁、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定不会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猜你喜欢

教育观定力因材施教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增强政治定力 担当发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