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2016-04-13江雪茹
江雪茹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
微公益: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江雪茹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000 )
摘要:微公益,是当前被积极倡导的一种公益活动,它从微不足道的公益小事着手,注重积少成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微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目标和实践方法论的一致性,且大学生都是它们重要的实践主体。“微公益”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关爱社会开启了一扇窗口,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微公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微公益,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名词, 也是当前被倡导的一种公益活动,它强调的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小事着手,积少成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微公益”参与条件不高,无关金钱多寡和地位高低,也无需大量时间,这非常适合大学生广泛参与,并为大学生了解国情、关爱社会开启了一扇窗口。通过参与“微公益”活动,大学生学会的是助人、感恩、宽容、自省和担当,既加强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又注重了他们的道德实践,这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创新,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一、 有关“微公益”的概念和特点
“微公益”是公益的一种,其有别于传统公益的地方就在于“微”,“微”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它更多的是借助于“微时代”的网络媒介进行发动和宣传;二是,从力所能及的公益小事着手,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其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首先,从宣传载体上,借助于“微时代”自媒体等网络平台。据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消息,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网民(6.3亿),5亿微博、微信用户,另外还有其他如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交流平台。“微公益”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发布公益信息,再经由大众在网络上进行公益信息的传播,然后依靠大众自我管理,进行协同合作并付诸行动,展开公益救助,最终使受众受益。在整个“微公益”行动中,自媒体平台是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介和宣传载体,它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提高了公益内容的透明度,使“微公益”行动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保障了公益项目的完成。
其次,从公益主体行为上,体现人人公益,造就一种平民化的公益事业。“微公益”主体参与门槛很低,公益不再是有钱人或名人的事了,只要你具有公益理念,具备公益精神,就可以践行公益行为,成为公益主体。如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微尘”,原本是一对青岛市民夫妇捐款后的留名,随着青岛媒体在寻找“微尘”过程中对这对夫妇事迹的报道,“微尘”所散发的精神力量,引导着千千万万个青岛市民在不同的场合,以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义从事形式各样的公益活动。“微公益”在本质上就是由一个个普通人无私援助公益事业而打造出的公益模式,并用他们的行为共同诠释了公益精神的本质。
再次,从公益内容上,从小事入手,强调积少成多,传递人人公益的社会风尚。“微公益”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教育、贫困、环境、残障、孤寡、妇女儿童、医疗卫生、文化、社会道德、科技服务、社会救助等,但具体的公益内容主要都是公益主体力所能及的、以志愿服务社会帮扶为主的,如义务支教、环保宣传、文明倡导、爱心捐款、扶危济困等公益行动。这些公益行为,大众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各项公益活动可以交叉进行并无冲突。这些“微公益”活动最终会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汇聚力量,逐步培育成人人公益的社会风尚。
二、“微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
(一)在价值目标上, “微公益”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以一种价值理念的形态表现出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同时它还承载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即承担着评判社会是非曲折的价值标准。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出现多元利益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首先表现为价值诉求,社会应确立起能反映全国各族人民认同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反映全国各族人民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1],它们从基本价值理念层面,对国家、社会、个人提出基本的价值追求,即国家要有价值目标,社会要具有价值取向,个人要有价值准则。[2]
“微公益”是公益的一种。公益是一种价值观,是以利他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同样也承载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体现在其实现的价值目标上,即以人类幸福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滋生出很多问题,公益主体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以及实现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其价值追求,面向特定的社会群体和人类发展共同关注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国家层面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社会层面要达到“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文明程度,个人层面要做到具有“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道德操守,[2]这些也正是公益精神的价值目标。公益精神是以人类幸福为终极目的,而人类幸福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就是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微公益”精神价值追求的一致性,还表现在实践过程的协同性:公益价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人民大众普遍认同并能自觉遵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得益于公益精神的传播和公益活动的落实。
(二)在方法论上,践行“微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社会功能的体现,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育、养护和弘扬,但要让人们真正地认同它、接受它并践行它却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选择上,“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
微公益,实践主体是草根民众,他们怀着一种兼爱众生的人生情怀,以奉献精神关注并维护着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他们所实施的行为,就是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行为带动起大众的力量,共同作用于需要帮助的人和事,直至公益效果的实现。“微公益”的实践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选择是一致的,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并通过“三落”体现出来。
(三)在高校,“微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实践主体的同一性
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其实践主体必然是人民大众,高校的实践主体无疑是广大师生,尤其是为数众多的大学生。2014年5月4日,在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因此,青年大学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生力军,他们需从修德、明辨和笃实三个方面,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并且要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1]。通过大学生的践行,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他们自己日常的基本遵循,并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风推广到全社会。
大学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要让大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培养社会责任感,“微公益”为大学生了解国情、关爱社会开启了一扇窗口。“微公益”参与门槛低,具有操作简易、公开透明、成本低廉且极易彰显个人价值的特点,非常适合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个性鲜明、对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使得大学生特别青睐“微公益”。
三、微公益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微公益”参与条件不高,被普通民众广泛接受,这种无关金钱,无关地位,无需大量时间的活动特点,也非常适合大学生广泛参与。大学生实施的“微公益”活动,实实在在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微公益”俨然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微公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微公益”表现的是大学生对国家的关心、人民的关爱、世界的关注,他们在“微公益”活动中学会的是助人,是感恩,是宽容,是自省,是担当。“微公益”行动,既加强了道德修养,又注重了道德实践,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创新,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微公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微公益”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真正实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三落”工作。通过一件件公益小事情,大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享受,还可以深深领会“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的道理。“微公益”让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大学生微公益意识从自觉变成自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3]
(三)“微公益”借助于“微”特色,在大学生中广泛得到积极响应。在践行“微公益”活动中,“微”特色被有效利用,作为中国6亿网民中的一员,大学生们一方面借助“微时代”的自媒体等网络平台传播公益信息,发起公益任务,参与公益活动,宣传公益成果。另一方面身体力行,从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小事着手,将点滴公益汇集成强大的力量。再次,学生们汇集自己的“微”时间,见缝插针地开展公益活动。总的来说,这种占时不多、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公益小事,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发现爱,汇聚爱,传递爱”的公益实践,能在高校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将“微公益”落到实处
“微公益”因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加之其活动方式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而成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大学生实施“微公益”活动,既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对于大学生社会知识的汲取和道德人格的塑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要站在未来的高度,把公益精神融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作为切入点,创设各种条件,打造各种平台,挖掘各种资源,找寻各种途径,以实实在在的“微公益”行动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志愿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不断探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表达。
(一)精心打造“微公益”平台。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载体,“微公益”活动必须要规范,从信息的发布到活动的参与,要做到公益信息来源真实可靠,活动的参与积极有效,因此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和实践活动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学校要让专门的部门负责这两个平台,信息交互平台负责公益资源的搜集、公益信息的核实、公益组织间的联系、公益信息的校园发布、学生公益活动的网上报名和身份核实、学分的分配以及网络论坛的建立等。实践活动的平台专门负责活动的计划制定、组织安排、具体实施和活动结束后的经验总结宣传汇报等工作。两个平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共同完善“微公益”的硬件条件。
(二)认真确立“微公益”活动内容。高校对于“微公益”内容的确定要从两方面考量。一方面,“微公益”内容既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又要具有时代特色,既要注重对大学生“立德树人”的精神培育,又要接地气,易于被学生接受。另一方面,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时间较多但比较零散、充满激情但能力有限等实际情况,认真遴选适合大学生践行的微公益项目。同时,要确立几个传统的保留“微公益”项目,确立几个“微公益”实践基地,确立几个固定的“微公益”实践时间点,以确保“微公益”活动的常态化、常规化、稳定化,避免出现动机功利化、过程形式化、项目单一化和组织无序化的现象。另外,还要创立微公益特色内容,以此来打造属于高校自己的公益名片,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表达。
(三)积极拓展“微公益”实践途径。随着“微公益”的推广和人人公益理念的深入,大学生对力所能及的“微公益”的参与热情高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志愿者队伍将不断扩大,“微公益”实践势必会向社会更深更远的层面拓展。对此,学校一方面要和当地的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和志愿者组织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比如将大学生“微公益”团体作为他们的编外人员,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配合它们积极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与需要志愿者的其他社会机构(如老人院、儿童福利院、车站、码头等公共事业机构)保持联系,可以将大学生“微公益”活动融入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学校为广大同学参与社会公益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微公益项目的培育和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的来说,大学生通过实施“微公益”行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大学生通过实施“微公益”行动,把宏大高尚的价值体系“微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易做、相伴、入心的“微公益”路径,能取得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再次, 高校将“微公益”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并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思政”格局中来思考,实实在在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1-32.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1).
(责任编辑:李爱民)
Micro Commonweal: An Effective Way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in Colleges
JIANG Xueru
(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000, China )
Abstract:Micro commonweal is currently being actively promoted as a charity, which started from the trivial little things, focusing on to help needy people and things. Micro commonweal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ve value goals and practices consistent methodology, 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ir important practical subject. Micro commonweal can let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social care to open a window, and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the effective path for colleges to realize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 words:micro commonweal;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th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1-0073-04
作者简介:江雪茹(1972-),女,安徽芜湖人,思政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新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路径研究”(2015SJD364)和2015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课题“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SYKJ15D30)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