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016-04-13杨同乐
□杨同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1)
试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杨同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1)
当前,传统的教学观已然无法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虽然有自身的不足,但其可行之处仍可为我们提供借鉴,本文阐述了该理论的内涵及其观点,并通过分析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旨在指导我国教学实践。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学生;教师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8.082
人本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埃里克森和罗杰斯,后来,这些心理学家将人本主义理论扩展到教育学领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即人本主义教学观,这种教学观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教学,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内涵及其观点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和过程要体现人性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其主要观点有:
1.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担负着培养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责任,全面发展是指身体、智力、情感融为一体,即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而现今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成绩、专业能力等智力发展,忽视了除学习之外的其他素质能力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在应试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既定的课本知识,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发展。
1.2强调学生“有意义学习”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学习需要,强调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它包括四个要素:一是学习的个人参与性,学生要调动个人情感和认知将其投入到学习中;二是学习的自我发起性,指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自我发现问题、掌握学习技能、领会知识;三是学习的渗透性,不仅仅要学,还要讲学会的知识融会贯通于生活之中;四是学习的自我评价性,只有学生自己清楚教学是否满足了自身学习的需求,是否解答了疑惑。简言之,学生要充分调动身心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融会贯通所学,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1.3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唐代韩愈曾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宋代朱熹重视学生自学,“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学,某只是做个引路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2]我国古代书院的讲学制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注重学术交流,提倡学术争鸣。”[3]同上所示,人本主义者也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讲授,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除了指引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融会贯通之外,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辅之以引导,让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求进步,方才是促进学习的最佳教学方法。
2 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回望中国教育教学发展过程,其不少教学理论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南辕北辙,具体表现如下:(1)教学目标以掌握知识、提高成绩等显性目标为主,忽视诸如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教育;(2)教学内容以传授既成知识为主;(3)教学过程被简化为灌输式教学;(4)师生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不平等、不民主。由上可知,尤其是地方二三流学校的教学现状与我们追求的“人本理念”之间有着太大的差距,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过程到师生关系无一不暴露出当今教学的种种弊端。那么,理想与现实之间为何形成了如此大的鸿沟?以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1宏观原因
受知识本位理论的影响。知识本位论主张把教学定位于传递知识,教学应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根本,强调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了不少学习好但动手能力差的“好”学生。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渊源流长的儒家文化对师生关系影响甚深,在我国古代,人们将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重,有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教师被认为是真理的化身,在师生关系中具有权威性,当下,我们的学生不敢向权威挑战,当与教师意见相左时,往往会屈服。其实,尊重教师无可厚非,但是若将这种观念带到教学之中就会使本应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化为上下级的命令和服从关系,缺失了人本的味道。
2.2微观原因
从教师角度看,以上种种原因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观念。此外,还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对教学发生着影响,例如某些资深老教师倚老卖老,不肯听取接纳年轻教师新的教学观点。当然,这种状况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往往重科研轻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忽视了教学工作,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下,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从学生角度看,以大学教学为例,学生在经过高考这一应试教育模式下进入大学课堂,仍然延续以往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欠缺,还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此外,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高校为照顾到全体学生不得不要求教师按部就班、全班系统地讲授,“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是多数非知名大学的教学主旋律,不少同学也早已习惯了“满堂灌”的上课模式,只愿听讲,不愿发言,这也是造成教学现在令人堪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到以上诸多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实难得到保障。其实,我国虽没有明确提出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但从中国古代开始,就渗透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只是在实践中因为各种因素制约,譬如高考制度,使得教育者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教育理念,开展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满足当下需求,但从长远看来,这一做法无疑是舍本逐末。
3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在现实中的实施
3.1创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由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及相关设备组成的,以教师和学生构成的人文环境尤其重要,人本主义者认为,平等友好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一环境的创造者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自身要具备人本素养,然后才能充分调动一切教学因素建立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
3.2实行人本主义教学
作为一名具有人文素养的优秀教师,第一,要抛弃传统教育中“唯师独尊”的权威角色,具备一定引导能力和促进能力;第二,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三,教师还需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针对个别特殊学生能够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第四,教师需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能够将既定的课本知识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活知识,掌握活本领,培养真正的完人、活人,而非培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
3.3开展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
以生为本的生指的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采用的是标准试卷统一测评的方式,评价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以成绩优劣划分学生等级,然而这种测试方法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和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测评过程中,学生是最清楚自己知识掌握程度的主体,然而从小学乃至大学,几乎都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对自己的测评。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测评中加入学生对自身学习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建立一个完善、透明、标准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教学问题,才能真正改进不足之处获得进步。
结束语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是否能成功实施,在于实施主体真正领悟、贯通的程度,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作为教师,要清楚明白虽然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从根本上讲,它的世界观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且过分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外界因素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要知道,任何脱离现实条件的人的发展都是片面的、不健全的。因此,在借鉴使用人本主义教学观时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变通,适度使用,切不可全盘照抄,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1]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7,232.
1004-7026(2016)08-011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42
A
杨同乐(1991—),女,河南洛阳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