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火花在课堂绽放

2016-04-13袁金良

教育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思维活动

文/袁金良 刘 毅



让思维火花在课堂绽放

文/袁金良刘毅

几年来,结合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和实践了以“知识问题化,问题导学化,导学思维化,思维活动化”为基本内容的思维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生成、发散、反思、合作、批判、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师一定要舍得“浪费时间”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凡是学生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插手;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正确轨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包括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四个方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知识形成过程,联系已有知识经验,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思维品质以提高智力能力,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七个方面的课堂基本要求。思维型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激发课堂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知识问题化是思维课堂的基础

问题导学化是思维课堂的关键环节

在将知识设置成问题串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问题就是关键。“问题导学化”,即教师的 “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教师的“导”包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知识点,指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导”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进,在预设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来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的发展过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如何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作用。教师要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合理地“导”是为了调动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同时,不要让学生对“导”产生依赖感,形成思维懒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好多问题比较抽象,往往使人望而生畏,导致学习差及性格内向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不利于其思维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针对知识点和预设问题,利用合适的方法、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导”得好,学生才能学得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学思维化是思维课堂的核心

对于教师教的活动来讲,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和反思教学过程等,核心活动是思维。对于学生学的活动来讲,不论是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感知学习材料、理解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知识、反思学习过程,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其核心活动也是思维。所以,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独立思考和对生活的体验相结合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要有智慧,提问时语言要准确、简洁,点评时语言要中肯、有鼓励作用,能够激发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其中,必须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知识空间和相应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笔者提出的“导学思维化”就是从“导”和“学”两方面都突出体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促进发展的思维课堂理念。让学生的“学”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用多种途径、方法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养成学生纵横联系知识的习惯,提高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如,“小组合作”是大家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会流于形式。任何问题都需要学生提前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带着解决问题的个人见解再进行讨论交流。要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者”,而不只是“与会者”。单方的“你说我听”,即便是解决了具体的某个问题,也培养不了学生的合作思维能力。

思维活动化是实现思维课堂目的的重要形式

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和逻辑规律,安排相应的活动,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思维课堂的目的。以数学学科为例,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由原来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增加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数学活动辨别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对象的异同,使研究对象逐步序列化。这种数学思考体现逻辑建构问题的逻辑过渡与彼此支撑,是学生由已知向未知跨越的桥梁,使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结构无缝对接。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达到了课标的要求,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例如,概念课的教学活动大致分为以下几步。一是问题引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牵动整节课的、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二是自主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初步获得对概念的本质特征和概念间关系的认识。笔者认为,独立思考是个性化学习的基本形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思考、感悟,尝试解决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学习。三是质疑思辨、合作交流。把上述获得的初步观念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质疑和思辨,达到理解掌握的程度。四是归纳总结。把理解了的知识纳入到知识系统中去,使之与相应知识发生联系与关联,发挥知识的整体效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是训练反馈。对概念的掌握程度要看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通过学生的训练得到信息反馈,从而检验课堂效果,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再如语文教学的课堂练习,要充分发挥检测的导向功能,注重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练习题的设计不但要做到形式灵活,内容巧妙,而且要别具匠心。在评讲的过程中对有创见的答案要敢于给高分,加以鼓励和引导。这样,从教学的开端到最终评价整个过程中,都注意和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思维课堂的实践中,本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诚然,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是必须的,但德是做人之基,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好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近期本校又将思维课堂教学理念渗透至拓展课教学活动中去,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各门功课,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益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实践活动,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培养动手动脑能力,逐步学会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未来,学校还将在“优化流程、导学并重、突出主体、适时评价”的课改思想的指导下,加强思维课堂效果评估,完善思维课堂形式,扩展思维课堂领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地探索理论和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传统课程思维方式中,教师往往缺乏对课程的生成意识,少有发散,缺乏创造。这样的教学设计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问题化”就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将知识设置成问题串的形式,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同时也要预判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以提高他们思维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对教材不够重视,仅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使得教学设计出现了偏差,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校要求各备课组加强集体教研,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把教材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思维活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小”活动
思维跳跳糖
“活动随手拍”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