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动 泪为谁流
——《背影》教学课后反思
2016-04-13文/段炼
文/段 炼
情之所动泪为谁流
——《背影》教学课后反思
文/段炼
2014年春,重庆市诚善中学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开始尝试“诚善·5S自主课堂”改革。在“诚善·5S自主课堂”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归纳检测、巩固提升”这五个课堂元素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习活动发生在学生身上。根据这样的课改精神,就希望自己能够不被老教法束缚,带给孩子一些新的体验。
再次研读,情之所动
江北区的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小学的“诚善·5S自主课堂”正在全面推进,课改的思想浸润着每一个人,笔者一直在想,十几年来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讲过数次,笔者这一次不想再去分析所谓的文章结构,语段作用之类的为考试服务的内容。尤其是对于《背影》这种老篇目,笔者已经厌烦了去带着学生分析文中描写了几次“背影”,几次“流泪”。笔者想突破自己,可是找不到出路,感觉特别的茫然。正好在看《听王君讲经典名篇》的时候看到王君老师也将这篇文章的课堂实录收入书中,笔者想站在巨人的肩上总会有所收获。
于是仔细地研读了王君老师的课堂实录,笔者被深深的感动了,带着学生深入文字中的情感,领着学生贴着文字去体会生之苦痛,爱之艰辛。但是,她的课是在人大附中上的,这就意味着,学生之间差距太大,笔者肯定不能完全照搬和模仿。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删减改动,但是背景资料使用了王君老师所收集的内容,在看背景资料的时候,笔者深知,一堂优秀的语文课除了老师本身的功底之外,更多的是背后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备课的时候,笔者将这一课设计分为读“父”、读“子”,读“父”与“子”三个部分。
爱之艰难,泪为谁流
课堂上,在读“父”部分引导学生仔细研读父亲买橘子的文字,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那是一份充满着艰辛的爱和一位父亲对儿子竭尽全力的爱;读“子”部分主要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在读“父”与“子”这一部分让学生研读并讨论父亲给儿子的信,从这短短的书信中能读出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体会父子之间的微妙关系,然后给出背景资料,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父子之间一直有矛盾。但是即便如此,父子之间依然有爱,让学生懂得爱是无私、是奉献、是付出……同时爱也是妥协,是包容,是争执……。
让孩子们懂得在他们正青春,和父母也正是存在很多矛盾不理解的时期,爱依然存在。当学生们的情感开始有所触动的时候给他们播放了筷子兄弟的歌曲《父亲》,这首歌感动了孩子们。在歌曲前奏出来的时候,伴随着音乐笔者说道:“希望你们认真体会歌词,希望你们随着音乐想想平时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没想到孩子们听歌曲的感受比笔者想象的更深刻,好几个女生泪流满面,然后笔者在学生情感体验很到位的时候让孩子们写下此时此刻想对自己的父亲说的话。有的孩子一边写一边哭,时间一点点地过去,眼看就要下课了,可是很多孩子还在写,笔者实在不忍心打断,直到下课很多孩子都没有停笔。
一路艰辛,一生快乐
现在人人都在说课改,专家、领导天天教教师们如何上课改课,有时候笔者会茫然得连自己该如何上课都不会了。课改之路的开启于笔者而言充满着艰辛与挑战,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在不断的失败中成长。直到这一堂《背影》的完成,笔者才感觉自己开始明白课改的真正意义,将课改的精神贯穿在语文课堂上,纯粹的引领着学生感受文字的力量、纯粹地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在文字中懂得爱,学会爱、懂得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笔者想能让学生成长的课堂一定会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诚善·5S自主课堂”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人格品格在课堂中得以成长;“诚善·5S自主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好的陪伴者!
(作者单位:重庆市诚善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