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区域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2016-04-13张立凤

教育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区域情境游戏

文/张立凤

如何提高区域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文/张立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山东省东营市春蕾幼儿园充分发挥游戏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作用,对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优化户外区域活动环境,创新活动内容和载体,形成了主题情境下的户外区域游戏模式,提高了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打造了快乐运动、阳光运动。

丰富户外区域环境,营造快乐运动的氛围

从塑胶场地拓展到自然环境我们根据幼儿动作发展需要,在把塑胶场地分为攀爬区、平衡区、钻爬区、跳跃区、投掷区、综合器械区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占地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南北树林资源,优化设计,铺设木质栈道,树之间悬挂吊床,安装木凳、桌等休闲设施,把北树林拓展成休闲区;平整地面,增加树间距离,投放沙袋、迷彩网、轮胎、梯子等器械材料。从塑胶场地拓展到自然环境,让幼儿活动空间得到延伸,使户外活动环境具有自然性、生态性。

从平面空间延展到立体空间在开发树林资源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地面、墙面、树林等空间资源,投放走、跑、跳、投掷、攀爬等功能材料,设置适宜的难度,从平面空间延展到立体空间,赋予环境的挑战性,幼儿勇敢地去挑战、超越,运动潜能和智慧得以激发,体验成功的乐趣。

从封闭区域走向开放区域 我们打破班级界限和活动区空间,由班级向年级组甚至向全园幼儿开放,推进了区域间的互动和开放,增加幼儿交往合作范围,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比如,大班户外活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大一班设置了综合区的“闯关小勇士”,大二班设置攀爬区“勇敢蜘蛛侠”,大三班设置投掷区“救火英雄”,大四班设置平衡区“我是快乐邮递员”,大五班设置钻爬区“小小侦察兵”等区域场景。幼儿选择区域由1个区域扩大到5个区域,交往的对象由本班幼儿扩大了年级组各班幼儿,孩子由陌生到熟悉,从相互学习到相互合作,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共享运动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运动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

从灌输性学习实现自主活动我们改变了原来灌输式学习方法,尝试以幼儿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有效使用标识、合理利用音乐,将教育的意图有机渗透到户外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常规,实现自主活动。

第一,有效运用标识。通过标识内化规则,规范行为,保证了区域活动的有序开展。如分区标识:活动区域配备可移动式区域牌,注明区域名称,确定活动范围,教师根据活动进度定期更换内容。流程标识:将区域流程及器械玩法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数量标识:教师为班级幼儿配备带有照片或学号的进区卡,实行“插满为止”原则,有效控制每个区域的活动人数,减少人数多带来的等待和无序。评价标识:各个区域配备不同颜色的一定数量的皮筋,幼儿进区后把皮筋套在手腕上,手腕中的皮筋数量代表幼儿玩过的区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活动情况,然后进行调节、引导,促进幼儿均衡发展。材料标识:规定材料的摆放位置并进行标识,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机会,建立了良好取放材料的常规。

第二,合理利用音乐提示。将不同音乐贯穿于区域活动的热身、换区、整理环节,通过音乐的转换、暗示功能,提醒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投放多元活动材料,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研究表明,“游戏材料和儿童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在材料投放中,园所注重材料的组合性,体现材料的层次性,诱发幼儿的运动兴趣,满足幼儿多样性和多层次的运动需求。

注重材料的组合性 挖掘活动材料价值,有效组合,探索出“单一材料组合”“固定器械与移动材料组合”形式,让幼儿在组合变化中尽情地探索。一是单一材料的组合:根据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规律,在跑跳、平衡、钻爬、投掷等活动区域中,投放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单一材料,引导幼儿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的经验。二是固定器械与移动材料的组合:根据主题内容,把固定大中型器械与移动材料进行组合,增加活动难度,赋予游戏情境和问题情境,活动不再是简单、枯燥的锻炼和练习,而是在情境中有趣的活动。

体现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创设多层次的运动环境,提供难易不同的活动材料。如在大班户外主题活动《了不起的我》中,创设了攀爬区,设置了不同的攀爬难度,层次一:幼儿徒手攀爬五彩格;层次二:幼儿徒手攀爬一定高度轮胎墙后从悬挂的小框中取出毛绒玩具;层次三:幼儿手持毛绒玩具攀登轮胎墙并将其送入悬挂的小筐内。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攀爬,这能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体验到成功感。

探索主题化区域游戏,深化户外区域活动

在主题背景下进行的幼儿户外体育区域运动,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运动,激发了幼儿的内在动力,促进了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

师幼共创主题活动 如《西游记》中离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受每个幼儿喜欢。大六班一位幼儿从家里带来猴王面具和金箍棒,与其他幼儿一起谈论孙悟空,学做孙悟空。老师追随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们商量确定了《七十二变美猴王》的户外区域游戏主题。

活动体现游戏情境 教师们以主题内容为主线,结合故事或动画片、生活内容和任务意识,设计与主题相关联的分区域活动情境,让幼儿入境动情,变被动为主动,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一是创设故事情境:通过选择与主题相关联的故事、动画片,创设活动情境,使动作发展融入其中,激发幼儿锻炼动作的兴趣。二是融入生活情境: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把生活情境贯穿于区域活动中,在锻炼幼儿动作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生活、获得知识。三是赋予任务情境:教师通过赋予情境,以任务完成为目标,激发幼儿活动的内驱力,不断维持幼儿的活动兴趣。

实施支持性教育策略,满足幼儿运动需要

调控游戏时间 研究证明,游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为了保障活动的有效进行,幼儿园调整作息制度,增加户外区域游戏活动环节,规定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50分钟的户外区域活动时间;实施年级组错时活动制度,每个班级按照《户外区域活动安排表》每周活动3-4次。

优化活动安排 在活动区域推进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拓展”的原则,活动周期为一个月:第一周,教师带领幼儿熟悉本班负责区域,了解并熟悉活动区域规则及玩法,增加活动经验;第二周、三周轮换区域,每个班依次熟悉其他区域,熟悉规则,体验多样性运动;第四周打破班级界限,幼儿自由选择玩的区域及区域数量,自主探索、与人合作,与材料互动。

形成指导策略 一是实施激励措施: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给予鼓励、赏识,帮助幼儿克服运动中的活动障碍和心理障碍,激发她们参与运动的信心,让他们产生勇于挑战的信念,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二是实现同伴互助:教师引导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的良好互动关系,在动作发展、情感培养、意志品质培养中充分发挥同伴引领作用,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影响,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教师适宜介入:在户外区域活动,当教师面临“幼儿对动作要领未掌握、对活动兴趣减弱或不感兴趣、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时,要根据情况适时、适度地介入,给幼儿提供支持、帮助,推进户外区域活动的开展。四是丰富活动经验: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讨论活动中的问题,帮助幼儿建构新的经验体系,引导幼儿抒发活动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梳理把零散经验系统化,引导幼儿把经验共享,由个人的经验转化成为所有人的经验。

主题背景下户外体育活动区域游戏的探索和实践,使全体教师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游戏观,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初步形成了主体化户外区域游戏课程,丰富了园所内涵,深化了办园特色,实现幼儿园健康、和谐、富有特色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春蕾幼儿园)

猜你喜欢

区域情境游戏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爆笑游戏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