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理性认识与良性互动分析

2016-04-13郑春燕孙宇航谭德荣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研究教师

郭 栋 , 郑春燕, 孙宇航 , 谭德荣, 孙 锋

(1. 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49;2.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49)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理性认识与良性互动分析

郭栋1, 郑春燕2, 孙宇航1, 谭德荣1, 孙锋1

(1. 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255049;2.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 山东 淄博255049)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目前大学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高教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教学和科研关系的发展开始分析,从实证角度系统分析了造成两者正相关、零相关和负相关3种结论的因素,并从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入手,分析了如何建立两者之间良好互动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 实证角度; 良性互动

大学的职能首先是教学,19世纪洪堡在德国柏林大学倡导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科研确立地位的标志[1]。随后科研体制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建制[2],科学研究随后开始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而存在,高等院校的职能也从单纯的培养人才,增加了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两大职能[3]。近半个世纪以来,高校的科研功能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目前高校已成为完成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据报道,仅2009—2013年的5年间,政府拨付给全国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已达到2 647.69亿元,科研经费拨款占GDP比重达到2%。中国GDP中研发经费的比例超过欧盟各国[4]。随着高校的科研基础条件改善及科研实力的提升,近几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授奖项目中,高校参与项目比例均超过70%,高校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5]。伴随着高校科研功能的迅速提升,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也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从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6%,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相关分析表明,2020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高等教育将实现普及化[6]。高校招生规模迅速增加,但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在校学生增长速度,随之带来师生比急剧下降,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师生比从1999年之前稳定的1∶10左右,到目前已超过1∶17,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师生比也已超过1∶14。教学压力的增大占据了教师更多的时间[7]。

1 教学与科研关系实证分析

教学完成知识传播,科研完成知识创造,两者关系在当今高校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的时代,知识急剧分化和综合,知识的分化促使知识的总量不断增加,同时众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因此,目前的科学研究正由个体性劳动的小科学转向团体合作研究的大科学,由此带来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审视难度不断增加,许多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关系呈现矛盾激化的态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涉及的11项重要二级指标中,9项指标与教学和科研的互动有关。

1.1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1) 正相关。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科研成果通过教学得到传播和证实,教学中包含的基础理论以及学生的活跃思考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2) 负相关。教学和科研会对教师造成精力、时间上的分配矛盾,对教师来说,受到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存在冲突的现实性。

(3) 零相关。教学和科研是两种类型完全不同的工作,科研在于知识发现,教学在于知识传播,两者关系通过中间环节反映,难以正确论述两者直接联系。

分析教学与科研的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关的研究缺乏分类,例如经费投入、学科类型、专业类别的差异都会对两者关系带来巨大的差异。

1.2资源投入带来的差异

纳尔福提出科研和教学是一个右倾的抛物线关系,其中科研和教学分别为横、纵坐标,两者的关系随着彼此状态的变化可以相互转换。当科研水平较低时,科研的增长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激励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两者是正相关关系;当科研水平到达临界点后,科研会消耗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导致教学投入的时间、资源不够,两者是负相关关系;当教学水平较低时,科研与教学又反映出互补的关系,此时与学生低水平的互动并不会带来科研水平的提高。

1.3学科和专业带来的差异

不同的学科领域,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存在很大差异,相关研究表明,社会科学类学科中教学和科研更多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原因在于科研成果很容易运用到课堂中,课堂的讨论和互动也会激发新的科研思想;经济类学科中,教学和科研多数表现为零相关,原因在于经济研究常常被定义为特定的研究结构,专业偏窄的研究方向与基础教学之间相关性不强;而在自然科学学科中,教学和科研多数为零相关和负相关,原因也为教学偏重于基础理论和自然规律的传授,而科研内容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及大量基础实验的开展,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分配上的矛盾。

同时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也相差较大,教师成长初期往往存在职称晋升压力,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导致科研和教学负相关,而教师成长的中后期,教师可以将前期的科研成果灵活与课堂教学融合,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

2 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分析

教师是大学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当前大多数教师同时承担了教学和科研任务,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2.1精力与时间的分配

高校教师随机问卷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周工作时间为52.3小时,远高于劳动法的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的规定,超过法定时间18.8%。在寒暑假期间,高校教师的周工作时间依然达到32.9小时,并且在法定节假日中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仍有4.4小时。高校教师增加的教学任务,以及各高校设置的岗位要求和职称晋升需要的科研工作,是两个最主要的诱因[8]。

大学科研活动的功利化使“重科研、轻教学”成为大学制度建设普遍的价值取向。目前高校职称评定时,科研通常是关键的衡量指标,论文和项目都有明确的指标且易于量化,但教学效果却难以量化评价,导致教师在精力与时间分配上偏向科研。精力与时间的合理分配并非简单的五五分,而是应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合理分配,各有侧重协调发展,因此应设置更多的教学量化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分配到教学中。

2.2基础研究的开展

高校教学是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因此教学和科研本质上是相互促进的,但并非所有的科研都具备教育价值,许多科研是非教育性的。因此,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延续洪堡时期教学与科研内容统一的关系,其关键在于教师应多开展对教学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基础性研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用开发研究更容易取得实用和经济效益,许多人认为应用开发研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其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而基础研究因为目的在于探索自然界的本质、特征、结构和运动规律,对自然界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不考虑近期的实用目的。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包含科学的某个发现或者某种理论的建立等,通常以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体现。由于基础研究与经济效益不存在直接联系,造成了“重应用轻基础”的倾向,部分限制了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的开展[9]。目前的基础研究资助主要来源于国家资金,其中以定向研究为目的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和以自由探索为目的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两个项目是高校科技人员获得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渠道。屠呦呦凭借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201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即是得到相应经费的支持。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机会申请经费开展基础研究,用相应的基础研究成果促进教学效果。

2.3科研对教学内容更新的作用

科研是更新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以科研实例补充教学内容,同时借助科研成果完善教学知识体系。陈旧的教学内容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研究涉及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研究动向保持知识的活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此外,科研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对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带来积极的影响。

例如某些科研成果采用新的方法并具备较强的理论创新性,而且完善了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可以用来更新教学内容[10]。通过科研更新的教学内容具备较高的创新性,这类科研成果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为教材更新和学生自学作为辅助,属于间接形式;学术专著通常可以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属于直接形式。

2.4科研带动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还可用科研的严谨态度、创新意识、独立探索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研究表明,教师科研能力会在教学过程中带动教学质量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中获取的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形成了教师的上课风格。

同时,科研也是一种参与性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到部分科研项目中,具体形式包括:

(1) 学生直接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吸引部分兴趣较强的学生加入项目组,熟悉科研规律并培养其科研能力,同时为相关课题的完成提供支持。

(2)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所学基础及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教学过程,利用科研项目中的部分难度适中的内容完成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实验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高毕业设计的培养质量[11]。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动汽车性能匹配及优化分析”项目,安排学生参与利用AVLCruise软件完成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性能匹配及性能仿真,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的使用知识,同时对汽车理论中涉及到的动力传动系统选型、匹配及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2.5备课过程促进科研

教师的备课过程,首先要完成知识的储备,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教材的基本知识、不同研究者的学术观点和国内外不同的研究方向等,并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知识爆炸的现状下结合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介获取新的知识,并对原有知识重新梳理和完善,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因此,备课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完善和思考的研究过程,并促使教师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和总结,从而对于新的科研灵感产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6教学促使科学知识系统化

教学过程需要对知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清晰的表述,这个过程有助于使科学知识表达准确和简练。教师在将最新科研思想、学术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将复杂、晦涩的公式和原理清晰阐述,有助于梳理科研思维;此外在与学生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观点的碰撞会触发新的科研灵感、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思考并促进新的学术观点的产生。

传统中国大学授课形式强调知识系统积累,培养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以及锻炼计算分析能力,如果尝试结合翻转式课堂、研讨式教学等授课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使学生在互动中深入思考甚至发现新的学术问题[12]。例如,在智能交通教学课堂讨论中,对于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有学生提出利用高层建筑物搭建轨道交通工具,完成跨中心城区的人员流动,并在后续的毕业设计中将其做成了动画演示,启发了新的学术问题。

3 综述

教学与科研是目前高校的主要职能,目前高校在我国基础研究及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完成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向普及化迈进,师生比的下降带来了教学压力的加大。在知识急剧分化和综合的当前,理性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使两者良性互动尤为重要,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源投入带来的差异以及学科和专业带来的差异是目前看待科研与教学关系存在正相关、零相关和负相关3种认识的主要原因。

(2) 科研易于量化评价造成了教师精力与时间分配的不均衡,但两者关系也不应是简单的五五分,而是应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各有侧重、协调发展,同时应设置

更多的教学量化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分配到教学中。

(3) 相比较于应用型研究,基础性研究对于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 备课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完善和思考的研究过程,可引导教师产生新的科研灵感,促使知识系统化,而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更易于激发深度思考并产生新的学术观点。

References)

[1] 李泽彧,曹如军.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审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3):51-56.

[2] 申花.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及其消解[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145-147.

[3] 纪多多.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理性审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4):1-3.

[4] 王丽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855-859.

[5] 李兴国,刘霜.我国普通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分布特征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167-168.

[6] 张振林.地方高校应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策略[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35(5):85-89.

[7] 郭栋.师生比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师数量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8):97-101.

[8] 刘贝妮.高校教师工作时间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2):56-62.

[9] 张鑫,赵名芳.加强高校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广东科技,2009 (9):82-85.

[10] 谢晓鹏.科研转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 (18):187-188.

[11] 彭培英,崔海亭,韦玉堂.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4-16.

[12] 谭羽非.试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7):49-51.

Researchonrelationshipbetween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GuoDong1,ZhengChunyan2,SunYuhang1,TanDerong1,SunFeng1

(1.SchoolofTransportationandVehicleEngineering,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2.SchoolofBusiness,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havebecomethetwomajorfunctionsoftheuniversity.Atpresent,ourcountry’shighereducationhasenteredthemassstage,andthecontradictionbetween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becomesmoreandmoreprominent.Howtodeal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isahotissue.Thispaper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Fromtheempiricalangle,this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factorsthatcausethethreeconclusions.

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empiricalangle;friendlyinteraction

DOI:10.16791/j.cnki.sjg.2016.05.046

2015- 11- 12修改日期:2016- 01- 12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C14045);山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项目(GY2014006);山东理工大学教研立项项目(4003-114253)

郭栋(1984—),男,山东淄博,博士,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E-mail:ghyuyu@163.com

G463

A

1002-4956(2016)5- 0178- 03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研究教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最美教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教师如何说课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