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小小说作家的都市叙事

2016-04-13卜凌云惠州学院中文系广东惠州516007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惠州

卜凌云(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惠州小小说作家的都市叙事

卜凌云
(惠州学院中文系,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惠州小小说作家紧跟城市现代化的步伐,把都市作为观察生活的视角,描写生活在都市各个层次和各个角落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作品再现了人们在都市生存中的挣扎与困惑、无奈与妥协,展示了都市商业化过程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力度,并传播着新时代的社会理念。小小说作家们对都市生活的叙写让作品承载了厚重而深刻的社会主题,成为读者了解现实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小小说;都市叙事;惠州

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也见证着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而其自身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体现着当代都市文化的特质。惠州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韵味。活跃在惠州文化界的小小说作家们以其独具特色的眼光和笔触,书写着他们对都市生活的体会和感悟,让人们在小小说中感受到了惠州本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过程,领略到小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特有的艺术魅力。作家们从对都市生活各方面的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表达在新的时代中,这个社会理念的变化和发展。

惠州小小说作家群体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也相对较多,他们的作品层次也比较高,多篇作品在《百花园》、《小小说选刊》、《羊城晚报》、《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报纸上发表或转载。申平、雪弟等作家还获得过我国小小说领域的最高奖——金麻雀奖。在这个作家群中,很多作家把都市作为他们观察生活的视角,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密切注意着生活在都市各个层次和各个角落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遭遇的困境和复杂的心境,借助小小说这种能灵活快速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演绎出他们的别具一格的都市叙事。

一、挣扎与困惑:外来务工者的都市生存

陈凤群在惠州小小说作家群里是一位多面手,在小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都有一定的成就。他的小小说中对外来务工者的生存现状多有描写。他在《找个地方完婚》这篇小小说中,讲述了农民工夫妻在城市生活中所遭遇的尴尬,描写出男女主人公在生存的层面对都市的依恋和在心理层面与都市的距离。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在远离家乡的城市务工,经历了几年的打拼,终于用自己的劳动挣到了一笔用于结婚的血汗钱,回到家乡迎娶盼他已久的妻子,可是还没来得及入洞房,便因为城市那头工程缺人手,不得不连夜赶回了城市。不久,新婚的妻子来工地看望他,却遭遇了居住不方便的尴尬。工地没有工人的单身宿舍和夫妻房,而工地旁边的星级酒店几百元的房价又让收入不高的男主人公望而却步。虽然找到了一家便宜的小旅馆,但其条件之差和各种尴尬的声音的干扰,让他们无法享受夫妻的甜蜜生活。妻子的善解人意却让他更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在这一刻,都市对他们来说是冷冰冰的,满是现实的骨感,并且处处在提醒他们这样的都市最终不属于他们[1]53。作者安排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就是朴实的工友们对他们新婚的祝福,并主动为他们创造夫妻独处的条件,这也令主人公尤为感动。但在这样的都市中生存,作者让人们看到更多的却是像男女主人公这样的外来务工者内心的挣扎。都市是他们赖以生存维持生计的地方,但却又让他们感觉都市与他们之间存在着硬生生地距离感,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既熟悉又陌生,看似接近却遥不可及。如何能够真正融入这样的都市是外来务工者们面临的巨大问题,也是城市建设规划者们为了城市进一步的发展而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肖建国是惠州小小说作家里的实力派。他的作品以“单纯化”写作见长,以简单明了的叙事来结构生动、别致的故事,却又常常在简单中关注复杂的都市生活,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他的小小说《合生大桥》把视野转向一类特殊的人群——三个从事“特殊”服务业的年轻女孩。也许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会被人们鄙视,但在作品中,作者则用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去探究她们的内心世界,因为毕竟她们都市夜幕下的受害者。故事中的三个女孩在一个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休息时间出来透透气,想看看她们来到的这座城市,尤其是这座城市新开通的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合生大桥[2]171。这座桥可以说是都市现代化的象征,看到这样一座桥,她们对自己未来在都市的生活和命运的改变充满着无尽的憧憬和向往,与《找个地方完婚》里的男女主人公一样,她们也在寻找着都市里的归属感。虽然现实的生存压力很大,甚至是一种残酷,可她们看到壮观的城市建筑,仍然保持着自己对都市执着的信念。三个女孩代表着一类特殊的人群,也是都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作者对这样的城市现象没有回避,而是以一种社会责任感直面现实,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呼唤读者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城市的发展是我国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时代主题。认识、尊重城市里的每一位劳动者是都市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到城市来打拼、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一代是都市生命力的一部分,未来他们也终将融入都市,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作家们对这一群体在都市中生存现状的关注可以说是紧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精准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二、无奈与妥协:商业时代的都市困境

小小说被称作是小说里的“轻骑兵”,它能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真实。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普通人,商业化、高房价、房奴等词语几乎成了近年来城市问题的最普遍的概括。小小说作家们当然也在用他们的笔迅速记录着现代都市生活的新变化、新问题。

作家阿社在小小说创作领域有着对现实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擅长写系列小小说。其作品常常以当下社会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作为切入点,在发现和展示问题的同时,力图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体现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阿社的“时代”系列呈现出光鲜亮丽的都市男女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道歉时代》从民生的角度对城市生活作了一次扫描,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反讽,展现城市的普通人生活中都普遍遭遇过的各种困扰。作品中的地产大亨为自己推高房价而道歉;燃油公司老总为捂油惜售并坐等油价上涨而道歉;当红女星为不雅言语伤害市民感情而道歉;五金店老板为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而道歉;甚至连市场上卖猪肉的小贩也为自己的缺斤少两而道歉。而作为小老百姓的“我”则厚道地接受了他们一系列的道歉,并且不停地说“都过去了,不提了,不提了”,“下不为例就行了,我不怪你!”[3]45看到这样的场景,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道歉者们的推高房价、囤积物资坐地起价、缺斤短两、售假贩假等现象,感到陌生的是他们的道歉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曾听到过几声呢?作者文笔之犀利可见一斑。

《包装时代》批评的是当下都市中愈演愈烈的商业炒作行为。在现代城市人的观念中,“酒香不怕巷子深”、“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年代早已成为了过去时,人就是要出名,而且要尝试用各种手段出名,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靠包装进行炒作。“炒作”这个词近年在城市文化中颇为活跃,作者在文中以幽默的语言总结了炒作的两种方法:一是“骂名人”,并且把骂分为“君子对骂型”、“泼妇骂街型”、“疯狗乱咬型”[3]46等等。因人而异,针对有需要的人的不同性格和特点,分别为其设计开骂的对象和策略,效果立竿见影;二是给自己“扣上几顶高帽子”[3]47,并以历史名人做“托”,什么李时珍啊、蔡伦等等,同样也是效果显著。作品里的主人公通过这两种方法去包装,果然被人尊为大师,感觉很受用,甚至心里已经飘飘然了。如此包装出来的大师、专家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过呢!

《剩女时代》描写了都市中令人生畏的高房价以及女性们无房不嫁的观念催生的剩女现象。高房价与剩女现象看似没有关系,却又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剩女们直接或间接地成了高房价的牺牲品,这是一种既奇怪又合理的逻辑,这也恰恰是都市女性们所面临的一种压力和困境。最终她们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甚至无奈之下购买了针对单身女性设计的公寓,而公寓的名字也颇有喜感,就叫“剩女时代”[3]49。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女性的传统观念,却又让她们面对一系列的新问题。她们追求纯洁的爱情和自由的婚姻,却又被无房不嫁的观念绑架,这也是都市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却不易解决的难题。

现在,研究人员受自然界中猪笼草的液态润滑界面启发,开发了这种纳米机器人。猪笼草表面具有纳米厚度的液体润滑层,使得落到植物表面的昆虫很容易滑落到植物的“口中”。研究人员使纳米机器人表面存在模仿猪笼草的液态润滑层,大大降低了生物分子的黏附,使机器人可在玻璃体中运动。

作家把人们所看到的种种现象通通拿出来曝光,勾画出了城市生活的系列漫画,能够让读者在这样小而精的故事中不断地去反思当下的诸多社会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养,积极自觉地抵制某些消极现象。

三、都市职场面面观

职场是了解都市的重要一环,它与都市很多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职场题材是小小说作家牧毫先生的作品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类。牧毫的作品也常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都市生活,并注重选择独特的视角去表现都市生活。

《老板送我礼物》是牧毫描写职场现象的小小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传统中,历来都是员工给老板送礼、下级给上级送礼,而作品恰恰写的是老板给员工送礼。老板送给“我”这样一个员工送礼的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这种做法虽然与人们习惯的员工给老板送礼截然相反,但却符合现代商业社会的竞争规律。在现代商业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作品中的“我”本来在一家国企工作,但因为感觉到国企沿用的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便辞职下海,在一家民营企业中感受到了完全脱离传统、靠个人的才能去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同时也感受到了与之俱来的压力,于是又对一家新的国企产生了兴趣,并最终选择了加入[4]113。文中的“我”在思想上的矛盾和行为上的反复,也正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冲突给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所带来的困惑。

牧毫的《一件小事》则把焦点集中在了某企业内部的“潜规则”,以一种后现代风格的幽默呈现给读者一个沉重的职场现实。文中的阿健经常用一种隐秘的方式给客户送回扣,每次回扣都做得很有艺术性,既让受礼者没有心理负担,又能产生很好的效果,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利益,真的是一位玩转潜规则的高手;而他在商界能够如鱼得水的背后,还埋藏着一个更深的潜规则,那就是他的父亲是这座城市的市长[4]122。合情合理的现实既让人愤怒又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嫉妒,难怪现代人都说当今社会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呢!有这样一个爹还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这篇作品具有强大的社会批判力度,描写了都市职场中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对认识职场特点和商业化所带来的各种利弊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家莫树材的作品在惠州也颇负盛名,也是惠州小小说读者们较为熟悉的一位作家。他的小小说《红马甲黑马甲》写了两类人:一类是穿红马甲的“劳力者”清洁工阿兰,她代表了都市劳动者中被人们认为地位较低的阶层;另一类是穿黑马甲的“劳心者”银行职员阿香,她的工作是令很多人羡慕和尊重的。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她们在面对抢银行的歹徒时截然不同的表现,打破了人们对阿兰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偏见。阿兰所从事的工作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去做的,但又是每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美容师”。从事环卫工作常常被人们认为低人一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收入又低,这也几乎是现实中人们的一种共识。但阿兰却是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尊重,尤其是她在危急情况下的冷静机智更让之前鄙视她的阿香感到惭愧[5]33-34。这种对比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阿兰这样的劳动者成了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这也正是当下一直传播的新理念,就是要尊重生活中的一切劳动者。

四、结语

惠州小小说作家群是惠州文化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是反映惠州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阵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小小说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如此迅速发展,与一大批小说名家的参与创作分不开。他们的小小说写作,起到了非凡的倡导示范作用”[6]2。对都市生活的叙写让小小说短小精悍的形式承载着厚重深刻的社会主题,成为人们了解现实的重要窗口。广大读者期待着惠州小小说能够在当下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更加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凤群.找个地方完婚[M]∥雪弟.木棉花开—惠州小小说学会作品精选.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51 - 53.

[2]肖建国.那年大雪[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3:171 - 173.

[3]阿社.道歉时代·包装时代·剩女时代[M]∥雪弟.木棉花开—惠州小小说学会作品精选.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43 -50.

[4]牧毫.千年的空白[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113 - 122.

[5]莫树材.黑马甲红马甲[M]∥雪弟.木棉花开—惠州小小说学会作品精选.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33 - 34.

[6]杨晓敏.当代小小说百家论[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2.

【责任编辑:赵佳丽】

City Recounts of Short-short Novel Writers in Huizhou

BU Ling-yu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 China)

Abstract:Huizhou’s short-short novel writers closely take the steps of the city’s modernization,with urban life as the observation angle. They describe people living in various levels and corners of the city and their problems. The works represent people in urban struggle and confusion,frustration and compromise,showing a variety of factors impacting on peop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mercialization. The works have strong social criticism and spread the new era’s social philosophy. Through description of city life,the short-short novel writers make the works having deep and heavy social theme and becoming a main route for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reality.

Key words:short-short novel;city recount;Huizhou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5934(2016)01 - 0014 - 04

作者简介:卜凌云(1975 -),女,河南商丘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学批评和文艺美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XZW19)

收稿日期:2015 - 12 - 03

猜你喜欢

惠州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惠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惠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惠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惠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惠深高速公路惠州段改扩建工程获批复
惠州范和古村的建筑文化特色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惠州篇)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