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与转型:新媒体时代政治类学术期刊发展研究*

2016-04-13王习贤贺治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王习贤,贺治方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融合与转型:新媒体时代政治类学术期刊发展研究*

王习贤,贺治方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政治类学术期刊是进行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政治类学术期刊扩大社会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政治类学术期刊的政治敏感性、学术严谨性、影响广泛性等特征,政治类学术期刊不能像一般的生活娱乐类刊物一样在新媒体时代放弃纸质媒介。当前政治类学术期刊基本能够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认识到利用新媒体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作用,并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出版,但依然存在着技术人才缺乏、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政治类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一方面坚守理论研究的阵地,另一方面又要实现生产学术向传播学术的转变,并提高编辑人员的数字化能力。

政治;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型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严重挑战。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传统媒体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的重要举措[2]。政治类学术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创新、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和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更是党占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新媒体加速发展、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如何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资源的整合,网络平台的构建,实现数据共享,以及作者、读者与学术期刊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政治类学术期刊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必经之路

新媒体基于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相比于传统纸质期刊,其在扩大政治类学术期刊社会影响力方面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媒体传播具有“快捷性和广泛性”的特征。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覆盖全球,通讯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实现即时发布和即时接收,同时还可以借助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组合形式用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更直接更生动的方式来传播数据,也能够以链接的方式让读者迅速阅读过去已发生的类似新闻。尤其是新媒体中微媒体传播通过借助移动互联网,所有接入互联网的“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微媒体传播的主体,实现“指尖传播”。政治类学术期刊能够利用新媒体的这一特点更快更广泛的扩大社会影响面,而传统纸质期刊的影响面则相对狭窄,只在相关的作者、订阅单位、研究机构等中间传播,尤其集中于同一学科领域的理论工作者。

2)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文字、音频、画面是新媒体进行传播时主要的使用方式,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传统的主要以文字为主的单一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使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和生动起来。政治类学术期刊本身所刊发的文章就具有较深的理论性,以单一的文字形式进行表达让一般的读者感觉费力而晦涩,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会让政治类学术期刊的复杂理论简单化、抽象理论生动化、一般理论具体化。

3)容量巨大,而且容易检索。随着计数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能力可以无限突破,海量储存早已不是空话。除了容量巨大,“易检索性”是新媒体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既可以随时存储内容,又能够方便查找过去存储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内容。谷歌、百度等引擎搜索,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提供给用户更丰富的信息。而且网络信息可以被多人同时使用,重复使用,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比如目前在中国知网、维普、百度文库等互联网知识平台,读者在检索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平台会自动推荐相关文章。读者也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如某一作者对某一研究方向感兴趣,可通过知识平台进行关键词检索,快速全面查找出目前这一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和主要专家,及时把握该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极大提高了开展科研工作的效率。

4)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传统媒体受众总是在被动的接受信息,而网络媒体则把传播者于受众结合在了一起,受众同时也成了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可以参加新闻的评论。这就使这个新媒体更加的人性化,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另外网络媒体的相关新闻与资料的链接也是人性化的表现,它能帮助受众了解新闻,更全面的了解事实的真相。在传统政治学术期刊中,读者想在公共平台对作者观点进行质疑和讨论一般只能采取再刊发一篇论文的形式,时间跨度大且不一定能被相关读者所看到,产生的学术争鸣效果十分弱小。而新媒体的发展则为学术争鸣创造了极大空间,通过网络平台,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读者与编辑能够随时进行互动评论,产生思想的火花。

尽管新媒体具有诸多优势,但政治类学术期刊并不能完全依托于新媒体的运作方式,采用传统期刊形式依然是其基本存在形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期刊具有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公信力和权威性是传媒的基本要求,传统期刊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出版编辑经验,形成一套完整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出版模式。如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相对固定的办刊宗旨、出版周期等。有效地保障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形式的严谨,被众多读者产生很大影响并长期接受,尤其是一些在业内形成品牌优势的有影响力期刊杂志,新媒体取代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仍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2)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丰富和丰厚的历史积淀。学术期刊大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优秀的学术期刊拥有一大批稳定的优秀的高层次的作者,编辑队伍力量雄厚,能够承担专题策划、组稿和编校等专业技术工作队伍,拥有庞大的工作团队、比较完善的运营系统以及规范的管理机制,这些丰富的办刊资源也是新媒体暂时无法比拟的。

3)具有以学术创新为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讲,学术期刊的内容是作者长期学术研究的结晶,具有原发性和严谨性,而新媒体的很多核心内容来源于传统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相关内容的转载和剪辑。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期刊依然是新的信息、知识和思想的发布者,依然具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强大的生命力[3]。

4)传统期刊更便于阅读和收藏。传统的阅读习惯形成以后难以轻易改变。尤其对于许多的中老年读者来说,除了习惯难以改变之外,还因为电子期刊的阅读,也需要借助计算机、通讯网络等与之相匹配的硬、软件,具备一定的自动化设备使用以及网络搜索知识有同样有一个过程。即使许多的年轻人,尽管已经习惯网上阅读,在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材料,尤其是数学、理工科制图等文献时,新媒体仍然给连贯思维带来困扰和不便。

当然,学术期刊作为传统传媒的一种,除了具有一般传统媒体的缺点之外,还有出版周期长,受众更少,尤其集中于同一学科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编读互动性差等缺陷。而新媒体具有的快捷、海量、无时空国界限制、检索便捷、编读易于互动的特点。目前尽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优势,新媒体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还不明显。但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政治类学术期刊扩大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破局之路。

2 政治类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任重道远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政治类学术期刊主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进行学术期刊的网络化、移动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学术期刊都采用了自动采编系统。相对于传统学术期刊采取纸质刊物投稿或电子邮件投稿的方式,自动采编系统的运用使学术期刊的编辑能够与作者进行更为方便的交流,作者能够通过自动采编系统实时查看到自己文章的编辑进度,编辑能够通过自动采编系统对作者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专家审稿也可在自动采编系统上完成,而中国知网的编辑采编系统更是能够对文章进行重复率检测,有效防止学术不端行为。从文章采用到最终送印刷厂印刷,期刊编辑工作全部在网络上完成,机器代替人工,大大提高了期刊编辑效率,缩短出版周期。系统支持来稿的投、审、校、发一条龙处理,一键出版,并实现电脑、手机、IPAD等多个终端的同步出版。

2)学术期刊基本全部实行网络化出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治类学术刊物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出版。政治类学术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基本都已经被中国知网、龙源、超星、万方、百度文库等专业的数字化出版平台收录。通过这些数字化出版平台,政治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极大扩大,从之前的只被少数具有纸质刊物的读者阅读,到现在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与此同时,大多数学术刊物,如中国行政管理、政治学研究、求是、半月谈等都有自己的网站,作为政治类学术期刊办刊主体的党校行政学院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均在其学校网站上建立了刊物的介绍和链接,部分学报还开通了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更为便捷的向大众传播,扩大社会影响力。

3)探索“优先出版”形式。“优先出版”以原创内容的数字形式首发为原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多数政治类核心期刊已经开始采用“优先出版”,单篇论文先于印刷版在网络首发,印刷版成为刊物网络版的后续集成行为。优先数字出版改变了印刷版的原有流程,突破了传统纸质媒期刊“整刊齐清定”及固定“卷数”“刊期”“页码”和定期发表的时限时滞,创建了全新的编校与出版流程,使学术刊物的数字化从后端的传播发行覆盖到全数字内容生产的前端、终端和末端。

但也应看到,政治类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还呈现出不成熟,发展缓慢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数字出版理念尚未形成。由于学术期刊长期以来形成的考核评价模式和固定审稿模式,总体来说,政治类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理念尚未形成。当前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主要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几大评价机构,而这些评价机构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主要评价指标是刊物的引文情况和文章质量,而其数字化出版在评价指标中所占比例十分小,政治类学术期刊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主要精力都在用于提高文章学术和编辑质量,对数字化出版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还没有形成数字出版的浓厚氛围,对于通过数字出版扩大刊物学术影响力的认识也还不够深入。

2)技术运用手段贫乏。新媒体的发展是最近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对传统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传统学术期刊更多的专注于组织专题、邀约稿件、选准稿件、编辑校对,而新媒体则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图文处理能力、软件应用和开发能力等。这些新的能力要求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让全体学术期刊编辑掌握和运用,特别是政治类学术期刊编辑一般都是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总体年龄偏大,其适应的过程会更长,因此在使用云数据、手机阅读版、APP智能阅读终端等新媒体时往往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人才。

3)缺乏盈利导向,动力不足。政治类学术期刊一般都是由学校主管主办,由主办单位提供办刊经费支持,并没有实行市场化运作。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虽然扩大了社会影响,但并没有因此给刊物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即便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编辑出版的工作人员也不能从中获利。因此,政治类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总体还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阶段,也即一般由上级业务指导部门提出相关要求,才采用新媒体来发展刊物,而上级没有提出要求,则很难积极主动去运用新媒体促进期刊发展。

3 坚持融合与转型发展方可打造政治类学术期刊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传统期刊和新媒体不是对立与割裂的,它们既是竞争关系,更是互补关系。目前数字出版俨然已经成为新世纪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政治类学术期刊与网络媒体、移动互联技术相互融合,调整发展模式、拓宽发展空间,成为走出发展困境的一种客观选择。笔者以为,在创新背景下的融合与转型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准确定位,提高学术质量,为融合奠定基础。学术刊物的价值在于彰显学术价值,促进社会发展,弘扬科学文化。政治类学术期刊的定位应是加强的基本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弘扬社会主旋律,发挥思想引领的重要旗帜作用,只有准确定位,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突出办刊特色,刊物才有生命力,刊物融合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学术期刊的定位包括,首先是办刊宗旨的定位,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是学术期刊发展方向的总规定,具有总体性、方向性、持续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着学术期刊个性和特点。每一个政治类学术期刊都应结合其自身优势、服务对象和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办刊宗旨,如《湖湘论坛》根据其党校主办、立足湖南的基本情况,以“直面社会现实,探讨兴湘方略,昌明学术理论,营建精神家园”为办刊宗旨。其二是作者和读者群的定位。学术期刊因其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和研究的深度,决定了学术期刊的作者和读者趋于小而精,学术期刊在定位作者和读者时应根据刊物的影响力、办刊宗旨,并依托主办单位学科建设、编辑委员会的学术圈子等。如《政治学研究》作为政治学领域的权威刊物,理论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其作者和读者的定位基本是从事政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中国行政管理》作为行政管理领域的权威刊物,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其作者和读者除了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的专家之外,还有众多从事行政管理实践的领导干部。其三是特色栏目的建设。特色栏目是刊物的名片,是刊物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一般设有特色栏目。特色栏目同样离不开对自身学术资源的依托。特色栏目的设置要处理好与主打栏目、一般栏目的关系,特色栏目外高与内高的关系,特色栏目的设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办,在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就成了其特色栏目。

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从生产学术向传播学术转变。传播学术原本就是学术期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重形式轻内容、重程序轻结果等传统观念的制约,当前学术期刊编辑往往过分注重于修改文章、核查文献、校对文字等方面,成为学术生产的加工厂,而忽视了学术传播的功效,导致学术发行量小、传播范围窄、成果转化率低[4]。造成学术的传播范围仅仅局限在学术界和学者群体,脱离于广大的社会大众,逐渐丧失了学术创作的源泉。利用互联网技术,学术期刊可以搭建广阔的传播平台,有力彰显学术期刊的传播功能。

政治类学术刊物应该结合音频、视频技术,互动性更强,界面更丰富的综合数字产品,推进期刊数字化出版工作。一是推动全媒体传播,实现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开通独立网站、微博、开发手机阅读版、APP智能阅读终端,使学术刊物由单一的纸媒变身为全媒体阅读刊物;二是推动优先出版,开创学术原创数据新平台。优先数字出版能够有效缩短出版时间,也赢得了优质稿源,有效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开放访问,扩大学术交流与创播。一方面,可借鉴国外开放访问的理念,提供论文免费下载与阅读,另一方面要发挥网络优势,在与国际规范和规则接轨的过程中,扩大作者和读者面,把优秀学术成果推向国外。

第三,提升政治类期刊编辑人员的数字化工作能力。政治类期刊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政治类期刊编辑人员大都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其主要工作是组织稿源、甄别稿件、编辑校对,目的是确保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并无编辑错误。而与新媒体的融合则要求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能力,甚至要具备一定的图片、视频、网页设计能力。编辑人员数字化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政治类学术刊物将很难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提高编辑人员数字化工作能力,有以下几个可供选择的路径。一是加大对现有政治类编辑从业人员数字化能力的培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协会等部门在每年组织的各类培训中,应着重对编辑的数字化能力进行培训,并将这一能力纳入到编辑从业人员的考核评比之中,在职务和职称晋升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现有的编辑受其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的影响,通过短期培训一般都难以大幅度提高其数字化能力,也打不到数字化出版的要求,更不可能成为数字化出版的专家。政治类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引进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的方式,对文章质量由传统编辑把关,而数字化出版则交给专业技术人才来处理,这可大大提高数字化出版的效率;三是采取合同外包形式。将数字化出版交由专业的出版公司进行制作和传播,这一形式既可以实现出版工作的高效率,由专业公司进行运作出版,又可以实现数字化出版与盈利的结合,提高工作动力,并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全新媒体的价值创造。

[1] 张国良.传播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55.

[2] 崔健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发展[J].新闻世界,2015(6):23-27.

[3] 庄春梅,赵永华.传统期刊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发展探索[J].今传媒,2013(04):45-48.

[4] 曹晅.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转型与编辑能力加强——以学术期刊为例[J].学习与实践,2015(10):137.

Integration and Transition—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cademic Journals in New Media Era

WANG Xixian, HE Zhifang
(Hun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Hun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hangsha Hunan 410006,China)

As a crucial channel to propagate the Party’s ideology and theory, political academic journals are now embracing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media era. Unlike ordinary entertainment publications, political academic journals can't give up traditional paper media, because they are highly sensitive, rigorous and influential. Even though political academic journals have adapted to the new media trend and achieved network circulation, they still lack technical experts and driving force.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reli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focus will be transmitting, rather than doing, academic research. Thus effort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ditorial staff’s digital ability.

politics; academic journals; new media; integration

G206

A

1672-0318(2016)04-0003-05

10.13899/j.cnki.szptxb.2016.04.001

2016-03-02

*项目来源:本文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校湖南行政学院院级研究课题《政治类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成果。

王习贤(1967-),男,湖南涟源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

贺治方(1987-),男,湖南隆回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期刊社编辑,主要研究方向:编辑出版自动化。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