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党报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与实践

2016-04-13吴茶洪

视听 2016年1期
关键词:党报传统媒体

□吴茶洪



地市级党报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与实践

□吴茶洪

摘要: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于党报而言,尤其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市级党报而言,如何突破瓶颈,找到发展之道,都需要认真总结与思考。本文主要对地市级党报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市级党报;新媒体;媒体融合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正以其形式的多样性、快速的时效性、丰富的趣味性、内容的广泛性、互动的便捷性、携带的方便性在现代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地市级党报如何才能够突破重围,掌握好舆论话语权,发挥好党的喉舌功能,已成为学界和业界普遍关注的难题。

一、地市级党报的发展瓶颈

(一)地域条件受限

地市级党报主要是指各省下辖地级城市的党委机关报。由于受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地域条件限制,地市级党报的报道内容绝大多数是与本市相关的政治经济类和社会民生类新闻,而这类新闻在传播效果上,在相对有限的受众覆盖面上较难引起强烈的反响,达到应有的传播高度。在经济上,地市级党报长期依靠财政补贴,缺乏市场活力,报纸转型面临很大的困难,阻碍了地市级党报的发展。同时,地市级党报因为其地域的限制,很难吸引到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深度报道和评论性稿件质量把握度不高,从而导致报纸整体质量下滑。

(二)内容创新有待加强

和新闻联播一样,读者戏称地市级党报“一版是领导的报告,四版是商家的广告,二、三版是读者看的报纸。”地市级党报版式不够活泼,内容缺乏新意,语言文风枯燥,这就使得地市级党报难以“接地气”。与其他行业性、专业性强的报纸和都市报相比,地市级党报的可读性、趣味性相对较弱。

(三)经营方式单一

和其他传统型报纸相比较而言,地市级党报业务主要集中在广告、发行、印务等领域,报社的收入渠道主要靠发行和广告,呈现出单一化的状态。同时,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也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主要以房地产这一单一领域的广告为主,新的广告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拓展;印务公司除了报纸的印刷之外,只是零散接收一些小报或者书籍的印刷,市场没有打开。

二、新媒体对地市级党报发展的影响

(一)报纸的受众被分割

地市级党报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任务,时政新闻占据了大部分版面,它的发行量主要是靠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征订,读者也主要是各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在大众市场中的读者数量却很有限,这与新媒体的迅猛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种新媒体凭借实时更新、动态传递、互动性强、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优势强势出击,发布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在新媒体的包围中发生了变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地市级党报的生存空间遭到更大程度的挤压。再者党报的内容刻板、文风枯燥,年轻受众对地市级党报的阅读兴趣降低,入户率比较低。

(二)广告份额缩减

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本就困难而且利润低,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部分广告商将视线转向新媒体的市场,报纸的广告市场受到挤压,报社所取得的利润也就越来越低。

三、地市级党报媒介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发挥本土优势,树立品牌意识

传统媒体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比起新媒体注重稿件数量来说,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级党报更注重稿件的质量和对当地读者脉搏的准确把握。作为党委领导下的地市级党委机关报,有着新媒体不具备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有着独特的政治资源优势,各地市级党报理应有自己的忠实读者。地市级党报因为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往往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向读者传达最准确的消息和声音,有着天然的本土优势。新媒体更新的快捷性,注定了它不能够做更深入的报道,而传统媒体凭借自己完善的采集、编辑、制作、发行流程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报道内容、报道对象、报道范围加以选择,加强深度报道,突出权威性,改变读者只知其一的片面认识,全方位打造深度报道,树立品牌意识,从而扩大影响。

(二)借力新媒体优势,打造党报竞争力

1.借助新媒体,搭建传播平台

与新媒体相比较而言,传统媒体的劣势主要表现为时效性差和互动性少。地市级党报有着严格的采编流程,通常前一天发生的事情在第二天才能见报,在一般情况下,读者往往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已经获悉,这就减少了读者获得新闻信息的欲望。对于纸媒而言,版面受限是其另一个缺陷,不仅版面内容有限,同时与读者的互动、沟通在报纸版面上也难以进行。地市级党报若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弱势,取长补短。

2.运用自媒体,实现实时传播

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通“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争取实时传播新闻,滚动播出新闻,应对突发事件。对于地市级党报来说,报纸版面受限、新闻时效性差是其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微博、微信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出去,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也能够滚动播出,使读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新闻的进展情况。对于当地读者关心的事件,还可以采用微博直播,使读者不出家门也可以实时感受现场情况。

3.借鉴新媒体的语言特色

学习新媒体短小精悍、清新活泼的语言文风,改变地市级党报语言枯燥刻板的印象。地市级党报的新闻一般都是当地的政治新闻或者社会新闻,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头版一般都是政治性的会议或者当地领导的重要活动,记者在写这种会议性的稿子时,要厘清其主要观点,言简意赅,适当缩减稿件的字数,同时读者也能够缩短看报的时间,很容易找到会议的主要内容。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语言色彩鲜明,并且大胆使用网络用语,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地市级党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本身的严肃性,决定了它不能够像新媒体那样“随心所欲”,它有着自己不能够违背的原则。但是,地市级党报可以在其本身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通过细节性的描写,有层次、有梯度的描写,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对于深度报道,可以采用散文性的写法,改变过去新闻报道刻板、八股的写法。

(三)打破陈旧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地市级党报一直担当着政府喉舌和舆论监督的双重角色。作为党的喉舌,地市级党报受到传媒体制的制约。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地市级党报若要联合新媒体,实现共赢,就必须打破陈旧的模式,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新闻资源的整合是媒介主体根据多种或多项新闻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统筹利用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使这些资源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效应。从总体来看,报社应该将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记者,财经、专刊记者以及编辑、校对等从业人员进行统一配置,发挥其整合作用。在机构组织方面,地市级党报可以尝试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将以前分散的记者集中统一到新闻中心,并且以多媒体方式采集新闻,最后由新闻中心决定采用哪个平台推送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同时也意味着信息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新闻中心采取采编分离制,编辑负责稿件的梳理以及把关,记者就要采写各种类型的新闻,丰富报道的内容,防止报道的同质化现象发生。因此,地市级党报要善于培养全方位的新闻实践人才,加强与地方高校新闻方面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汲取新的传媒观念,并运用到平时的采编管理方面;改良报社的广告部门,对于广告业务进行统一协调,提升广告的业务量,加强从业人员软广告的写作。

结语

地市级党报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都是在所难免的,地市级党报应该重新给自己定位,重新打造自己,把满足读者的需求作为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专业主义精神,作出正确的舆论引导,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发展的道路,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玲玲.新媒体环境下党报深度报道发展策略研究——以《陕西日报》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陶韶菁.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党报传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田志友,周元敏,田雨.地市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思考——廊坊广播电视台发展新媒体的实践与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4(13):108-109,137

4.闻学峰,王声平.地方党报新媒体的发展路径——以《杭州日报》为例[J].今传媒,2014(10):7-9

(作者单位:曲靖日报社)

猜你喜欢

党报传统媒体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传统媒体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