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县级电视台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以靖西电视台为例

2016-04-13王会练

视听 2016年1期
关键词:靖西栏目

□王会练



浅谈县级电视台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以靖西电视台为例

□王会练

电视新闻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舆论引导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其作用和社会地位独特,直接影响当地的视听和价值观。具有政治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中国媒体,在当今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是百姓与政府沟通最基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电视新闻的导向作用和其所反映出来的真实民情,也对当地政府的决策起到参考作用。作为政府与百姓沟通桥梁的县级电视台,其生存和发展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台的改革和发展极为紧迫。

作为电视传媒行业基层单位的县级电视台,与央视及省级市级的电视媒体相比,其传播覆盖率、传媒影响力毫无优势可言。以靖西市为例,收看靖西台节目的多为年纪较长的观众,80后、90后几乎从来不收看靖西台,由此可知,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受欢迎程度不高。综合来说,县级电视台自身的发展受到经济、人才、区域等多方面限制,没有做到“三贴近”,存在以下的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整体发展滞后,硬件设施不完善

县级电视台受行政体制影响,财政拨款有限,仪器设备落后,经济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限制了内容的发展和人才的引进。

(二)新闻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化的人才

县级电视台招聘人员流动量大,且多为非传媒专业工作者,造成记者队伍力量不足,新聘用人员的新闻采编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新闻队伍缺乏专业人才,导致节目编排不专业,缺乏创新性。

(三)新闻媒体从业者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强

县级电视台管理机制总体落后,奖励机制僵化、呆板,从而导致积极主动的工作人员和应付过关的工作人员收入差距不大,严重打击工作人员求新、求精的工作热情。

(四)节目内容的单一和匮乏

受行政级别和地域的限制,县级电视台的活动只能严格控制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活动空间狭隘、题材有限、有价值有影响的事件少,导致好新闻量少,好题材少,在引导舆论和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方面显得单调,不受域内群众欢迎。

以靖西电视台为例,在人员配备方面,该台现有人员配备37人,其中12人为正式编制,25人为聘用人员,外勤记者15人,编辑记者3人。各个岗位的人员严重不足。更为严重的是,电视传媒专业的工作人员只有1位,其余的均为非专业人员;而另一方面,电视台除了运营电台,播出的电视新闻和各类特色栏目20多个,人员分配严重不足,电视节目质量不高。

在硬件设施配备方面,各类设施也配置不高。如现有标准演播间1个,但达不到直播标准;采访车有1辆,远远不能满足记者外出采访时的车辆安排。记者外出采访,因未能出示可表明身份的证件,给采访工作增加了难度。人员的匮乏,设施的落后,是现今靖西电视台的现状,也是严重制约该台发展的瓶颈。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县级电视台的现状和危机折射出的是我国整个电视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在媒介领域强化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权控制的一种映射。

二、解决对策及发展方向

(一)引进专业人才,增强新闻队伍力量

根据栏目建设需要,引进一批采编播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打造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新闻传媒队伍,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前进步伐。针对县级电视台现状,可以适当增加采编播岗位编制,有效进行人才储备,保证团队人员的充实;并根据栏目需要,招聘特殊人才,保证栏目的质量。

(二)加强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基层电视台的自身特征使得记者采访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导致了新闻源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做出好的电视节目,记者就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素养,培养新闻的敏锐性。除了定期在本单位内召开业务交流培训会外,还应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新闻采编播工作进行技能培训,加大新闻队伍业务培训力度;鼓励学习先进台的工作经验,加强合作交流,见贤思齐。

(三)加强栏目包装,打造特色栏目

县级电视台为了提高知名度和收视率,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独特的地域和风土人情,办出地方特色,加快栏目品牌化建设,创立县级电视台栏目品牌形象。县级台虽地处基层,信息量不如中央台和省市台,但当地的特色如地方文化、特产、旅游风俗等都能成为县级台竞争的筹码。因此立足本地,打造出富有乡土气息的本土新闻节目,是提高县级电视台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一种不错的选择。应走出“跟风瞎跑”的误区,唱好“地方戏”,根据本县的经济文化特色,打造出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电视风格,做当地百姓喜欢看的县级台节目。

靖西地处广西南疆边陲,农村人口众多,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大部分为老龄化空巢老人,多数只会当地土话,也只听懂本地壮话。为了让更多域内群众看得懂电视栏目,靖西电视台于2012年开设壮语栏目,如《壮语新闻》《五色糯》《梁老师论故事》《兴曼楼》等当地壮语栏目,满足了广大群众了解更多时事新闻的需求。这样的思路和做法,也受到广电总局的褒奖和肯定。

此外,还应加强顶层设计,将企业文化识别系统相关理论引入电视台管理思想中,目的在于树立全新栏目理念,建设别具一格的地方栏目品牌。

(四)增加互动节目,提高电视新闻采编和内容质量

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的电视媒体,拥有基层的地域性和接近性优势。搞深度报道能更准确地体会群众的呼声与建议,更能全面地反映出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县级电视台的宣传视角大多是平民百姓,更容易发现或搜集到能引起群众共鸣的题材,更容易做出有吸引力的新闻节目。善于观察和发现,抓住当地群众最关心的热点话题、焦点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提高电视新闻采编和内容质量的前提。比如说,可以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采访报道;设置比较有代表性的专题栏目,开设不同的主题作专题报道;针对当地的某些事件(如法制案件)做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结合特定的时期或者地点做调查报道。有深度的栏目把节目故事化,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五)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多劳多得

电视台内部应建立详细的激励奖惩机制,充分提高台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对平均主义做法进行彻底改革,坚决实行按劳取酬,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制定相关的激励惩罚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人,做到“多劳多得,效率优先”,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增强新闻单位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县级台领导也应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如支付较高报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等。这些激励方法,既可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增加满意度,又能增强组织的吸引力,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同时,对于各乡镇的通讯员,采取支付稿酬的投稿奖励机制,鼓励各乡镇通讯员积极投稿,增加栏目多样性。

(六)适当招商引资,加强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

如今各级电视台招商引资早已不是新闻,推进电视台经营的市场化,有助于激活僵化的管理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注意审核企业的合法性、产品质量的合格性和广告的真实性,应传播正能量,找对群众的胃口,而不应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结语

作为“四级办台”中的基层宣传单位,县级电视台在全国的数量最多,最贴近百姓和生活,存在的问题也最为普遍。它在报道本县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及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电视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面对各电视台的压力和观众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口味,又在硬件设备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是当今电视人正在探索和努力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胡正荣,李继东.我国媒介规制变迁的制度困境及其意识形态根源[A].媒介的现实与超越——胡正荣自选集[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张弛.从一个县级电视台的生存现状看我国地方电视媒体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以四川省大竹县广播电视台为例[D].西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广西靖西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靖西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靖西农民画在广西深圳等地展出
罗常乐作品选
全域旅游背景下靖西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栏目约稿
栏目主持人语
广西靖西市篮球裁判员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稿约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