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6-04-13田宇

关键词:空乘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

田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田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中国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重要历史时期,民航运输业迅猛发展引发对空乘人员的旺盛需求。与此同时,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民航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较长职业持久力的应用型高级空乘人才,这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本文从时代和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以表演专业为依托,以“厚文化、重形象、强素质”为理念,突出“素质养成、能力递进”的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1.5+1.5+1”培养模式。

关键词空乘;人才培养模式;艺术类

一、本科空乘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民航业迅猛发展,空乘人才需求强劲

中国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重要历史时期,民航运输业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国民航的飞机数量已达2570架,据波音公司市场预测,未来20年,中国民航机队规模将增加至7210架,是现在的近三倍,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民航市场。飞机增多、航线增加、旅客流动数量攀升、航班密度加大等,这些因素引发了对空乘人员的旺盛需求。

(二)民航市场竞争激烈,空乘人员素质成制胜关键

与此同时,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促成了国内一批民营航空公司的崛起,而且吸引了各国航空公司对开拓中国市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在世界一体化背景下,各民航企业之间硬件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民航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的竞争,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航空公司能否获得更持久的发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航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是空中乘务员,各民航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服务品质,除了在改善客舱环境,完善服务内容上下功夫,提高乘务员的综合素质将成为关键。

(三)高职高专空乘人才培养已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用人需求

我国的空乘高等学历教育始于上个世纪末,1999年,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现已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天津民航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等一批高校先后开创空乘专业专科,之后十几年,我国的空中乘务专业教育一直以高职高专学历为主,这些学生经过在校专业、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养成上手快、技能相对熟练的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航空公司的青睐,然而,后劲不足、文化基础薄弱也成为这些学生的软肋,对职业认知不足也导致岗位流失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高职高专空乘人才培养多采用2+1的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到企业实习时间为1年,更有相当部分高校还采用了1.5+1.5的模式,学生在校系统学习文化、专业知识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已经同速成的职业培训无异。

空中乘务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既要保卫生命与安全,又要兼顾舒适与愉悦,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更需要具有完备的专业素养,既要掌握扎实而熟练的客舱服务理论与技能,又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这样,才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应付裕如。新时期对空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召唤具有较高素质、较长职业持久力的应用型高级空乘人才,这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从本世纪初开始,先后有南昌航天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高校对本科空乘教育展开探索,本科空乘人才培养顺时而生。

二、本科空乘人才培养的学科归属

然而,本科空乘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本科层次空乘专业的学科归属设置问题,现有的空中乘务专业名称只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而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包括目录外专业中并没有设置空中乘务专业,这就意味着,现阶段各高等院校在开办本科空乘专业时,只能挂靠在目录内某一专业下作为一个培养方向,而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招生专业存在。专业的学科归属决定和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内容,明确学科归属是探索本科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本科空乘培养青睐艺术类专业

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本科空乘专业,这些高校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在探索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进行大胆尝试,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上饶师范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等把空乘专业挂靠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下;山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女子学院、郑州大学挂靠在音乐表演或音乐学专业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则尝试从表演专业找到空乘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此外,云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选择舞蹈表演或舞蹈学、重庆师范大学选择艺术教育、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选择广播电视编导、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空乘人才培养的依托专业,可以看出,除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外,绝大部分高校选择将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挂靠在艺术类专业下。

(二)本科空乘专业艺术类归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将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挂靠在艺术类专业下,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空乘人员上岗需满足一定的身体标准。根据《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FS》,空乘人员要符合如下身体标准:“五官端正;肤色好;着夏装时暴露部位无明显疤痕和色素异常;型体匀称;下肢长超过上身长2cm以上;无明显O型或X型腿;男生身高为1.75m-1.82m,女生身高为1.63m-1.75m(该数据为南方航空公司标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声音不干、不涩、不哑、不弱”等。此外,还有一系列诸如视力、传染病的医学标准。这些标准决定了高校在招生时只能通过提前面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选择,而通过艺术类加试,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考量评估,是高校的必要选择。

二是社会上对空乘人员有“美”的期许。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空姐是美丽的代名词,人们自然而然地对空乘人员的形象寄予较高的期许,所以,国内高校自探索空乘高等学历教育以来,一直把相当比重的艺术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审美情趣,十几年的专科教育实践证明,基于形体、美学、声音训练等课程体系的空乘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和艺术气质方面是科学有效可行的。

因此,在“空中乘务”尚未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里之前,高校在探索本科层次空乘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依托艺术类专业,是必要、可行的选择。按艺术类招生培养的本科空乘人才,既适应新时期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需求,也是高校面向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三、本科艺术类空乘“1.5+1.5+1”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民航产业转型的背景下,高校在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学校在吸收和借鉴以往空乘专科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和企业需求,构建了以表演专业为依托,以“厚文化、重形象、强素质”为理念,突出“素质养成、能力递进”的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1.5+1.5+1”培养模式,既遵循我国高等教育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规律,又注重切合民航市场对应用型空乘人才的实际需求,坚持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实训实践相互衔接与融通,即大学四年的第一个一年半主要实施基础教育,第二个一年半主要实施专业教育,最后一年为专业综合实践,同时,各类技能实训贯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始终,保证学生个人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分层次递进不间断。

(一)基础教育培养职业基础能力

“1.5+1.5+1”培养模式中的基础教育部分,即学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以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学习为主,着眼于空乘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养成,包括全面的知识结构、灵活的思维方式、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沟通、健美的体魄等。

通识课程遵循高校通识课程一贯的设置原则,包括思政类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工具类课程(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类课程、军事教育类课程和专业导论类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从事一切职业都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包括掌握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工具、思维方式,均衡的知识结构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空乘学生形体、语言、沟通等职业基础能力的积累,同时兼顾学生艺术气质和素质的培养,开设舞蹈及形体训练、芭蕾基训、化妆技巧、声乐基础、专业英语、现代使用礼仪等课程,同时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认知,开设民航概论、空乘服务理论基础等课程。

综合素质课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个人喜好在学校组织的公选课中自由选择,但是学生选课类别要涉及人文社科、艺术体育、经济管理、通用科技等四个方面,目的是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二)专业教育培养职业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第四到第六学期的专业教育是培养模式中的第二个阶段。以表演专业为依托的本科空乘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表演艺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具备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强的职业持久力、能适应转型时期民航事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空乘人才。根据这一目标,专业教育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空乘职业基本能力包括扎实的服务理论、娴熟的服务技能、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等;职业综合能力则是建立在职业基础能力和基本能力基础上的较强的组织、协调、应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侧重表演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戏剧表演基础与训练、台词与发音训练、戏剧概论、电影发展简史等课程,体现本科空乘人才培养的艺术类特点,艺术源于生活,学生在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汲取养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掌握深入生活、观察社会的方法,同时通过戏剧创作和表演实践,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服务意识、大局意识、集体荣誉感。

专业方向课程以空乘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内容,包括民航乘务服务技能与训练、航空地理与航线知识、民航旅客运输管理、飞行安全与应急处理、手语、急救医护常识等课程,旨在完善学生空乘专业知识体系,训练并强化客舱服务、应急处置、沟通协调等基本空乘职业技能。

(三)专业实训与实践培养岗位能力

“1.5+1.5+1”模式中的最后一年为专业综合实践,包括企业顶岗实习和社会艺术实践。经过第一阶段基础教育和第二阶段专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学生不仅掌握较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已具备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到航空公司、酒店、或其他服务类企事业单位实习来实现能力迁移,培养岗位能力。而对于一部分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的学生,则通过学校安排的社会艺术实践和校内艺术活动实践来巩固和强化交际沟通、组织协调、情绪控制、临场应变等能力,为未来职业岗位储备能量和经验。

除了最后一年的专业综合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各类实训一直贯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始终,包括锻炼水中救援能力的身体素质训练、培养个人形象管理能力的形象设计实训和气质与修养训练、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表演实践,以及强化客舱统筹调控能力的专业模拟训练,它们和专业综合实践形成分层次递进的关系。

四、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在探索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初几年,一些高校在并无太多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走过一些弯路,有的一时找不准专业定位,归属专业几次更换,有的培养模式与专科并无太大区别,导致本科毕业生质量并无太大提高,还有的无奈停止招生,业界对本科空乘办学时有质疑,本科空乘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似乎举步维艰。然而,仅就一时的不成功批评一种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事物前进发展的道路必然伴随着曲折与迂回,对空乘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才能促进本科空乘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针对“1.5+1.5+1”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提出未来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为我国本科空乘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

一是加强与相同或相近依托专业的院校合作,共同探索和改革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以往各高校在探索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时“各自为战”的状态,借鉴成功经验,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增强办学实力。

二是进一步促进培养方案中空乘方向课程与依托专业课程的有效融通。合理规划依托专业课程内容,使更有利于学生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基本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建设更为科学的本科空乘课程体系。同时,致力于打造特色课、精品课,来突出学校自身优势。

三是改革师资培养方案。师资培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在新的时期,空乘人才培养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赋予新的内容,除了做好“双师型”建设,还需要下大力气通过各类进修和培训来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是今.我国空中乘务专业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3).

[2]李东颖,路紫.我国本科空乘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以国内21所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高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4).

[3]常静.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4).

[4]高江虹.中国飞机需求跳跃式增长:或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民航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8-26(17).

(责任编辑:武亮)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Undergraduate Cabin Crew Training

TIAN Yu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Civil Aviation School,Shenyang,110136

Abstract:China i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leaping up from a big civil aviation country to a civil aviation power,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has caused great demand for flight attendants.At the same time,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ivil aviation enterprises is increasingly fierce.The enterprises need a large number of flight service personnel with high quality,strong practical ability,and a long- last occupational endurance is in great demand,which has become a new task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Starting from point of view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combined with the actual,the article promotes the“1.5+ 1.5+1”cultivation mode of undergraduate cabin crew training.

Key words:cabin crew;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research; art specialty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

收稿日期2016-01-27

基金项目: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131701A)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宇(1978-),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民用航空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航服务与管理、空乘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空乘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
自然拼读法在高职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空乘专业的探索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