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古代治国安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
2016-04-13廖生智
廖生智
(湖北医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古代治国安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
廖生智
(湖北医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思想,尤其是把非常丰富而深厚的古代治国安邦思想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用以指导国家安全治理实践。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吸纳、传承了古代治国安邦思想中至今仍具有时代价值的元素,同时加以创新、发展,强调在今天维护国家安全要居安思危、坚守底线,国家安全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相统一,以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为支撑建设美丽中国,汲取中国传统价值观丰富营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发展与安全、富国与强兵协调并重、互相促进。
[关键词]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古代治国安邦思想;美丽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国强兵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2.003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流传下来非常丰富和璀璨辉煌的文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毛泽东倡导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思想的指导下,在治国理政中科学地运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基于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中央领导集体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中在今天仍具有时代价值的治国安邦思想,结合当今中国国家安全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用以指导国家安全治理实践。因此,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古代治国安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严密的历史逻辑和丰富、深刻的历史内涵,自觉、有效地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贯彻落实。
一、居安思危坚守底线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做好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要保持强烈的忧患和危机意识,并在祸患和危机尚未露出苗头前就早做防范以避免发生,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记载这样思想的古代典籍非常多。例如:“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明·朱伯庐《治家格言》)意思是说,天还没有下雨前,先把门窗绑牢,口还未渴,就先打好井。“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北宋·欧阳修《新唐书·魏征传》) 大意是思考危险的原因就可以得到安全,思考动乱的原因就可以得到大治,思考败亡的原因就可以得到生存。“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继承了上述思想,强调国家安全工作要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习近平认为:“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2]因此,他进一步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2]习近平的论述深刻表明,为了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把握国家安全的主动权,必须增强忧患和风险意识,积极地防范各种风险因素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由可控向失控转化,将不利于国家安全治理的消极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传承了古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预防风险思想,而且还加以了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发展突出体现在:与古代相比,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忧患意识的逻辑进一步延展,凸显了清醒的底线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谋划和提出,正是正确运用底线思维的明显体现。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3]底线思维之所以是科学的战略思维,一是既蕴涵了古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思想;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质量度关系原理,即防止量的积累突破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度的界限,导致事物向坏的方向发生质变,只要有百分之一坏的可能,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准备。正如2012年习近平在视察广东时曾指出:“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二是底线思维不只单纯强调“底”,而是将既对立又统一的“底”与“顶”有机结合起来,即“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守住“底”是为了达到“顶”。
基于上述认识,习近平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在道路、党风、经济、改革方面设立了四条主要底线。在经济底线上,将2016—2020年经济年均增速确定为6.5%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民收入和经济的同步增长,最终实现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道路底线上,习近平特别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4]这里,“根本问题上”的“颠覆性错误”,实际上就是他一再强调的“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最终将危及中国的政治安全,显然这就是最大的“坏处”和中国安全必须严防死守的“底线”。否则,如果一旦突破了预警“底线”,所产生的任何灾难性后果都是中国所不能承受的。相反,只有守住了上述道路底线,才能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明确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前提下,强调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二、国家安全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相统一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在得天下还是守天下方面,都强调要遵循以民为本、亲民、爱民等民本主义思想。例如:“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意思是说,百姓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立国根基,只能亲近,不能轻贱。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的观点表明,君王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源在于民心向背,因此民众应位居国君之上。“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夫民者,万世之本也”;“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故夫灾与福也,非粹在天也,必在士民也”。(西汉·贾谊《新书·大政上》)贾谊所论的大意是说民众是国家一切的根本,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安危、君王的威严耻辱、官吏的高贵低贱、国运的灾祸福祥都取决于民众。
纵览古代民本主义思想,其内含的宽政惠民、厚生利民、除暴安民、济世助民等主张客观上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对于得民心、谋民生、安民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仅就阶级局限性而言,无论是古代君主帝王及其臣僚,还是民本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归根结底都是要实现维护统治者长久的“王天下”的目的,而人民只是被看作君主帝王的附属物,当作可资利用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工具,而不是目的,国家安全的目的和手段,主体和客体是互相割裂的。因此,民本主义主张最终不仅因目的错位、内容空位、制度缺位未能实现,而且落入了皇权主义的“君本位”窠臼。仅从两处典籍叙述就可见一斑。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这两段话深刻揭露了古代君王据天下土地财富和民众为己有、祸害黎民苍生的阶级本性。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汲取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合理元素,同时扬弃了其中暗含的皇权主义的消极元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领总体国家安全观,彰显了国家安全上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即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指出:“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2]
习近平的上述论述蕴涵了两方面新意。一方面从国家安全视角对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作了更具体的诠释。马克思认为:“每个人是手段的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5]这表明,每个人都是安全目的和安全手段的统一,安全主体与安全客体的统一。党和政府维护国家安全最终目的应是保障人民获得安全,而维护国家安全也要依靠人民的大力支持;每个人既有权力追求和享受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安全服务和保障,也有义务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如积极服兵役,协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活动,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保密法等。另一方面,更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价值目标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内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在为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立心,是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总纲领。”“‘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的命题,不仅进一步表达了人民安全或国民安全在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中的核心性,以及在国家安全活动中的终极目的性,而且更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体性。”[6]可见,总体国家安全观纠正了传统安全观重国土安全轻国民安全的倾向,确定了国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使党的“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涵得到丰富,除“人民解放、民富、民生”外,又增加了“民安”的新内容,也使“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到保护民众平安层面,蕴含了让人民学习、工作、生活得更安全的新意蕴。
三、以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为支撑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中心的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文明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这句话表明人与天地自然一体共存。“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故风雨时,五谷实,草木美多,六畜蕃息,国富兵强。”(《管子·禁藏第五十三》)意思是说,农业生产中要尊重自然、保护耕地,农户也和睦相处,再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必然植物丰茂、牲畜繁衍不息,实现富国强兵。“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其年不得食。”(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这是向世人倡导可持续的生态消费观念。“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第三十》)其意在主张保护生态平衡。“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意思是讲如果得到良好的养护,没有东西不能生长;如果失去护养,没有东西不会消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尝》)意在警告世人:要用之有度,节制人对自然的索取。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吸纳了古代朴素生态文明观的合理元素,如在生产活动中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草木鱼兽,对自然之物要节制使用、用养结合等,而且将其推进到全新层面。一是在十八大报告描绘的建立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后,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并应得到优先保护和改善的生态文明新理念。针对当前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严峻现实,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7]120“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7]123二是将保护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两项新的要素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国家安全体系之中,将二者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支撑,作为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安全最重要的物质要素。其中,习近平特别强调了森林保护问题。“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8]
四、发展与安全、富国与强兵协调并重互相促进
中国自古以来疆域辽阔,卫国戍边客观上要求国家建立强大的军队,但军力强弱以及国家安全与否不单纯是军队自身的问题,而是直接受制于国家的经济基础即发展问题。为此,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提出了富国与强兵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思想,而且主张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例如:“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管子·治国》)“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管子·侈糜》)“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西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古代富国强兵的思想,同时摒弃了古代单纯依靠农业发展增强兵力,抑制商业发展的局限性,从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新视角,更进一步阐释了富国与强兵应协调并重互相促进的理念。习近平强调:“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2]在2014年5月召开的亚信(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上海峰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9]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又更加深入地阐明:“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10]习近平上述论述表明,中国要走一条经济和国防、军用和民用、工农商三大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保障持久安全,富国、强兵、卫国良性循环之路。这是一条源于古人又超越古人的国家安全新路。
五、汲取中国传统价值观丰富营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史长河中流传和延续下来的传统价值观,激励着后世炎黄子孙虽屡遭天灾破坏和外族入侵,但始终不屈不挠,奋发图强,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赖以形成的最重要内核。中华传统价值观主要内容为崇尚爱国,认为家国一体,密不可分,国是大家,家是小家,个人应为国分忧解难。例如:“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卑未敢忘忧国。”(南宋·陆游《病起书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此外,古代思想家还强调以德治国,重视道德、礼义等对于立国和保国的重大作用。例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德如何则可以王矣?”“保民而王。”(《孟子·梁惠王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措也。”(《管子·牧民》)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在全球势头日盛,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密切、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软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优势,不断向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灌输西方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使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造成一些人包括党员干部、军队将领理想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鉴于此,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把维护文化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作为国家安全的保障之一,而且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即汲取中国传统价值观丰富营养,同时加以创新、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软实力。这是抵御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与“和平演变”攻势,固守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阵地的最重要的思想防线。对此,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11]
毋庸置疑,价值观以及文化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演化、发展而来的。同理,中国文化软实力赖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历史继承性,它的根深埋于传统文化中,必须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因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加以创新、发展,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思想。在如何实施的路径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2]
总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地处理传统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把在当今仍具有现实价值的古代治国安邦思想的合理元素,融汇进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彰显了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使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有利于在今天我国国家安全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的环境下综合施策,借鉴古代治国安邦的智慧,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提高国家安全治理的成效,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的讲话[EB/OL].(2014-09-24)[2015-10-29].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
[2] 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2014-04-15)[2015-10-29].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202.
[4] 习近平.中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EB/OL].(2013-10-08)[2015-10-29].http:∥www.chinanews.com.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6.
[6] 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民心基础与理论溯源[J].人民论坛,2014(6·上):25.
[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 陈二厚,董峻,王宇,等.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N].经济日报,2015-03-10(1).
[9] 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21)[2015-10-29].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
[10] 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协调[EB/OL].(2015-11-01)[2015-11-29].http:∥news.cntv.cn.
[11] 习近平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EB/OL].(2014-02-17)[2015-10-29].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
[12] 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2014-02-28)[2015-10-29].http:∥cpc.people.com.cn.
XI Jinping′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Ancient Thoughts on Administering State Affairs Well and Ensuring National Security in His Concept of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LIAO Shengzhi
(SchoolofMarxism,HubeiUniversityofMedicine,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The new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XI Jinping as the general secretary, inherited Mao Zedong′s thoughts of " making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getting rid of the stale and bringing forth the fresh" in dealing with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y especially integrate the very rich and profound ancient thought on sound state administration into the view of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to guide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of national security. XI Jinping, in his concept of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absorbs and inherits the elements in ancient thought on state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which still have the value of the times. At the same time, he innovates and develops the thoughts, emphasizing that today when we mainta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we should keep vigilant in peace time and stick to the bottom line, since national security is a unity of being for the people and by the people. We should support the building of a beautiful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resource security, draw rich nutrition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cultiv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achieve a mutually coordinated and balanced improvement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getting our country prosperous and making our army strong.
[Key words]XI Jinping;overall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ancient thoughts on state security and administration;a beautiful China; socialist core values;making the country prosperous and the army strong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2-0010-05
[作者简介]廖生智(1966-),男,湖北十堰人,湖北医药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
[收稿日期]2015-12-23